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时尚布料展屏东县开展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凤] 以往客家布料的视觉印象,主要以蓝染花布为主,但日前在屏东县客家文物馆的展览中,以“布同凡想”的“新客家花布”为设计主题,藉由客家建筑元素的萃取与转换,结合图案特色及优点,选出敬字亭
客家馆养蚊子 当局还要盖1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时报》报道,“行政院”客家事务委员会补助地方兴建客家文物、文化馆,营运效益严重失衡,根据“立法院”预算中心报告,全台7座已开馆文化馆截至今年8月,累计营收仅290万3000元,平均一座收入40万元,但营运成本已经冲破4800万元,是收入的16倍,且尚不包括建置费4亿5800万元。  尽管外界
客家元素·客家研究·客家产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地漫笔] 2009年11月底,我们赴台湾屏东美和技术学院参加“第届客家学术研讨会”。走进屏东,到处都充满着客家元素。美和技术学院会场前,悬挂着学生们制作的大幅客家染花布、客家妇女穿的蓝布衫;会间的茶叙吃的是客家发粄、甜粄等;会议讨论的是客家历史、文化和语言,以及客家旅游
屏东县前地域的社会空间结构与变迁
作者:利天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堆  堆域民空间  社会空间  地域社会  粤境  客家  长治  麟洛 
描述:台灣南部相對強勢的客家制組織,建立系統性的理解架構。在相對尺度的概念下,本研究將客家制組織視為大小不等、層級各異的地域單元,並擇定組織結構最為複雜的前地域進行探究。基於「域民空間的建構與解構
高雄:南台湾客家重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高雄客家文物馆:雕塑再现胼手胝足的垦荒史。(宋健军摄) 高雄客家乡亲演唱客家小调 高雄北邻台南县,东邻台东县,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
日据时期台湾香蕉产业与客家经济精英
作者:曾纯纯  期号:第4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商人  香蕉贸易  日据时期  青果同业组合  六堆 
描述: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岸记者在台寻访客家文化(台北传真)
作者:徐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达京古厝内的“喜”字窗体现客家建筑特色。 屏东县佳冬乡根村老街的一首客家诗《共样》。 佳冬乡根村老街的特色墙壁,代表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浓、、土牛 文物馆诉说客家故事 台湾生活着400多万客家人,他们来自同一个故乡——大陆。300多年以前,为了生
台湾屏东潮州移民的族群关系:从硬性文化与软性文化的视角来看
作者:横田浩一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关系  性文化  移民  潮州  台湾省  日常生活  经济力量  文化产业 
描述:一、前言 本文从硬性文化与软性文化的视角来对台湾屏东潮州移民的族群关系进行探讨。在这里硬性文化是指通过地域开发或文化产业等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创造的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实践有着巨大的距离。另一方面,软性文化指的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与民俗。这些区分基于德·塞尔托的定义①。
帝国边区的客庄聚落:以清代屏东平原为中心,1700—1890
作者:陈秋坤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边区  清代  平原  聚落  帝国  土地商品化  比较视野  经济中心 
描述:一、前言 本文试图从清朝边区拓垦的比较视野,叙述清代早期土著和汉人垦佃在台湾开垦过程中,经由政府地赋政策和土地商品化,逐渐建立以家户为地权所有单位,并以村庄作为纳税单元的体制。①文中选择台南府城政治经济中心的边区——屏东平原作为论述焦点,主要原因在于边缘地区的占垦和开辟,
月的诱惑
作者:詹鄞森  来源:北京:作家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月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