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高雄:南台湾客家重镇

高雄:南台湾客家重镇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4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8版:走进台湾客家之高雄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高雄客家文物馆:雕塑再现胼手胝足的垦荒史。(宋健军摄)

高雄客家乡亲演唱客家小调

高雄北邻台南县,东邻台东县,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或“打鼓”,这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高雄开发很早,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万年县,后改万年州。是郑氏最早和重点开发经营的地区。

高雄地区客家人主要来自大陆梅州“四县”,即蕉岭、兴宁、五华和平远,彼此间通行讲“四县客家话”。据台湾著名客家学者陈运栋的研究,客家人进入台湾南部地区开垦的历史比进入北部地区更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首批客家人东渡台湾,入垦台南地区,不久即南下进入高雄、屏东地区扩大土地开垦。另据台湾南部客家研究者吴炀和的研究,日本统治台湾时期(1895-1945)出现了所谓的客家人“岛内二次移民”,即大量桃竹苗(桃园、新竹、苗栗)地区的客家人因土地开垦殆尽,逐步南下进入高雄、屏东地区继续扩大土地开垦。所以,目前台湾高雄地区的客家人有相当一部分一百年前是台湾北部的客家人。客家人进入高雄地区从事土地开垦,同样因为平原地区已被早到的闽南人占据,所以开垦的范围主要是在内陆丘陵地区。

在台湾岛内,南部客家地区通常被称为“六堆”地区。所谓“六堆”,即前、后、左、右、中、先锋堆的总称,它包括高雄、屏东境内数个乡镇的狭长地域。六堆之谓,源于清代民间武装团练组织的称呼。清前中期的台湾,因归附大清版图不久,百废待兴,王朝统治尚不稳固,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族群之间常发生械斗。高雄及屏东地区的南部客家人为求自保,不得不组织起自卫武装,逐渐形成了“六堆”,一方面维护地方治安,一方面建设防御工事。六堆不仅有效保护了南部地区客家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曾多次协助清政府平定叛乱,立下勋功,被清政府封为“义民”,大大提高了客家人在台湾的社会地位。

高雄为台湾第二大城市,是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台湾人口密度次高的城市。高雄重工业发达,是台湾的造船、冶炼和石化中心;高雄海域辽阔,地势平坦,渔业和农业也十分发达。高雄地区的客家人以前以务农为主,尤其以种植烟叶闻名,随着台湾的都市化和现代化,除少量客家人继续从事烟叶种植等农业外,大部分已进入现代经济的各行各业。

高雄近年来十分重视客家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建成高雄客家文物馆。1998年建成启用的高雄客家文物馆,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客家博物馆,其设计参考大陆原乡的客家建筑,为红瓦琉璃、三合院式建筑。馆内陈列以客家文物为主,是客家人迁台生活场景的全景展示,内容兼具客家传统与当代变迁。此外,2002年该文物馆还设立了客家图书馆,使其成为台湾首座客家图书馆,主要收藏客家文学、地方史志等各种学术研究资料,使文物馆发挥多元化的功能。二、打造“高雄新客家文化园区”。此为高雄地区的客家文化活动中心,是高雄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据点。园区不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活动,如每年定期举办的“夜合客家文化艺术季”,为台湾“客庄12大节庆”之一。高雄客家事务委员会从2007年开始致力推广客家新元素“夜合花”,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创作注入“夜合”元素,使其有别于台湾北部客家地区的“油桐花”,希望能引领一股新的客家文化魅力。高雄“夜合客家文化艺术季”每次活动都能吸引南台湾的大量客家乡亲和外地游客参与,艺术节内容包括客家籍流行歌手演唱、大型歌舞剧表演、六合夜市客家美食创意料理竞赛、游港船唱客家山歌等活动,气氛十分热烈。三、大力建设客家小镇美浓。高雄县美浓镇的客家文化以保存完整而著称全台,全镇人口超过九成为梅县籍客家人,高雄县近年加大投入对美浓进行社区整体营造,让整个美浓从自然生态到居民服饰、住宅、美食、音乐等处处体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主办:梅州日报社

 协办:梅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策划:李向阳郭文烈

 统筹:黄山松

 协调:杨瑞春陈冠强

 版式/责编:陈嘉良

 报眉题字:何柏俊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