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335)
报纸(4265)
学位论文(900)
图书(720)
视频(211)
会议论文(185)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335)
报纸 (4265)
学位论文 (900)
图书 (720)
视频 (211)
会议论文 (185)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4)
2014(5514)
2012(961)
2011(912)
2010(741)
2008(405)
2002(30)
2001(17)
2000(23)
19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44)
客家研究辑刊(240)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57)
广西民族研究(22)
热带地理(1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6)
文化遗产(4)
台湾师大历史学报(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1)
“疯子”般痴迷客家曲艺的奇才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伟东(右)在辅导徒弟排练相声《老有所乐》。 姜昆题词勉励李伟东。 ●本报记者何碧帆实习生梁珍女 他被徒弟们戏称为“非人”,不仅因为他非一般的才学,非一般的毅力,更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对曲艺艺术非一般的痴迷与追求。这种追求,没有任何功利与世俗的因素,有的只是自己的爱好和对实现自我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作者:罗青山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麒麟一跃舞出百年客家精神
作者:梁婷廖虹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百年来流传有一句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比麒麟听锣响。”何谓麒麟?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其状如鹿,尾如牛,独角,全身生鳞甲。多作为吉祥物的象征。《礼记·礼运》云:“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它与龟、龙、凤三者并称为“四灵”。$$而客家人则用自己的智慧与身体,将这种
罗秋俊:身在海外,情系客家
作者:刘遐昶林煌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秋俊在参访梅州期间与团市委书记何铭峰(右)互赠纪念品 【新生代】 人物档案:罗秋俊,祖籍梅县程江,197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小商人家庭;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青年团副总秘书兼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特别事务官;曾经是最年轻的市议员和华人政党成员。作为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客家人,他秉
客家线 跨省去看永定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河源万绿湖。 福建永定土楼。 兴建文化梅州。 经典自驾线 推荐理由 独特围龙屋令人着迷 追寻客家人的足迹,如果从广州出发一路东行,先是增城一带,然后到河源、梅州,再行至福建龙岩
一颗颗绿野明珠装扮一个璀璨客家世界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江碧桂园别墅区。资料图片 坪山梯田被誉为“广东的元阳”,是比云南元阳更美的梯田。C FP供图 广东省至早、至大、保留完好的客家民居土围楼———花萼楼。C FP供图 雁洋镇叶帅的故居。C FP供图 梅江碧桂园周边游 切身感受梅州文化、爱上梅州其实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这样
客家山歌面临传承危险《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作者、著名音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我国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本报记者 温 舒 摄 《客家意象》是陈小奇用两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制,倾注了大量心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采集 李玲玉、杨钰莹、毛宁等都演唱过陈小奇创作过的歌曲。 《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
左边进士第右边石苟屋 惠阳秋长铁门扇村黄竹沥两座大型客家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石苟屋内的回声长廊。 石苟屋前的石狗。 重点报道我市不同区域的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挖掘和展示惠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相关线索。 本期策划
客家下南洋 挥泪第一站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现在,这个岭南古镇正在新城镇规划建
两岸客家心相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谭元亨(广东省政府参事、华工教授、博导、客研所所长) 欣闻梅州被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很是兴奋。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有“客都”之誉,而台湾亦拥有五百多万的客家人,其中,原籍是梅州的约180万人,因此,梅州定为两岸的交流基地,可谓实至名归。 抚今追昔,梅州与台湾的客家人,血肉相连,说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