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53)
期刊(3617)
学位论文(1060)
图书(780)
视频(212)
会议论文(211)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53)
期刊 (3617)
学位论文 (1060)
图书 (780)
视频 (212)
会议论文 (211)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6)
2014(4941)
2013(966)
2012(1030)
2011(1003)
2010(820)
2009(452)
2008(436)
2007(236)
2006(1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8)
闽西日报(641)
音乐时空(8)
广播与电视(6)
艺术探索(3)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设计学报(1)
桂海论丛(1)
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
作者:范明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用性的,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不斷的被吸納融合成一多元信仰。天下神祗,不管本土、異域,只要能為生人提供保佑和福祉的,皆可祭拜而為我所用。神威顯赫的媽祖信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隨著商人,隨著潮州官鹽北運的腳
关西饶平客家话调查研究-以郑屋、许屋为例
作者:张孟涵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时  历时  移借  接触  语言  关西 
描述:人們口耳相傳的鄉音,但也因為近代各族群間互動頻繁,使得語音開始轉變,饒平客語開始滲入其他方言、次方言的語音現象,但因宗族語言的封閉性,使得各姓氏內變速度與情況不一,關西的饒平客語呈現多樣,故本文
李家教拳派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陈国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家教拳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训练模式 
描述:达到挖掘客家武术资源,填补客家武术在个体拳种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研究参考依据等目的。<br> 调查研究结果:(1)李家教拳派是“反清复明”时代背景下
梅州市临终关怀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丹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医护人员  社会接受  客家文化 
描述:病人、病人家属及普通群众共1000名为研究样本,有效问卷共800份。3、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Person相关分析,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1、1500人同意
义民信仰在头份地方社会脉络下的转变
作者:范玉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头份  义民庙  义民爷信仰  社群  象徵 
描述:地方特色,也讓頭份義民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藉由和社群間的互動,強信仰的認同及廟宇的社群地位—藉由宗教信仰活動,間接形成了該空間的象徵性文化,釐清地方廟宇的勢力範圍,也形成了與其他族群的區隔及差異,亦可
吳錦發成長文學創作脈絡研究---追尋台灣新少年英雄的文學論述
作者:鄭昭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吳錦發  青少年文學  教育小說  成長小說 
描述:雄冒險象徵;就神話學上冒險的心靈意義,來談論吳錦發小說文本中的主人公的心靈發展狀況。另外就青少年成長過程所牽涉到的心理學問題,以心理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性學理論,與榮格集體無意識的「個性理論
语言学习种类多寡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之脑波研究
作者:何乃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儿童认知发展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描述:就δ、θ、α1、α2、β1、β2各頻率段,進行三組兒童腦波功率差異之比較分析。
此外,為探索語言學習種類、經驗多寡對學前兒童大腦語言功能左側發展之影響狀況,以二因子(組別×電極點F3/F4
幕阜山方言语音研究
作者:陈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湘鄂赣  幕阜山  带音声母  边/鼻韵尾  送气分调 
描述:。(3)定来二母多洪音不混而细音混同念[d‘],但有些方言洪音也混同念边音[1],如都昌县和湖口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如残存“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章组归端”、“照二归精
台语读本之数位创作研究
作者:王忠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语  教科书  台语读本  数位内容  视觉创作 
描述:

然而母語大多未具有能夠獲得普遍共識的文字,再加上母語的應用與腔調會因為各地區母語使用習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而生活背景、居住環境和習慣用語的特殊性,使得母語雖然是選修課程,卻因為各類母語師資的缺乏,使得多數的學校僅有台語(閩南語)可供選修,各族群的學生並無法在學校的母語課程當中,依自己的需求選擇台灣傳統的原住民語或是客家語進行學習。對於未能擁有台語(閩南語)環境與背景的初學學生而言,台語讀本的閱讀困難程度相較於英語教科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除了對於傳統母語文化所展現出的人文關懷之外。數位科技的進步也帶動了新時代的生活型態,動畫電影由傳統的二維動畫進展到以三維立體影像為主的電影型態。網路遊戲以及電腦遊戲也以三維建構的影像畫面所呈現的虛擬實境動畫為主軸。我國政府在這一波數位潮流中,亦投入龐大的資金以提升我國在數位內容方面的水準。而電腦資訊的相關課程也已經加入國民中小學的課程當中。但是在教科書的編排與繪畫部份,卻依舊維持著傳統的編排與繪畫方式。

本研究以台灣本土語言教材當中的《台語讀本》做為視覺創作所探究與實驗的方向。由《台語讀本》的教科書當中,選擇具有台灣傳統意像以及本土文化的傳統唸謠,經由以三維建構的數位內容影像為主的視覺創作研究,讓學生在學習台灣傳統母語時能夠增進了解的程度以及所要學習的母語內容,達到主要的學習目標。更進一步的在潛意識感受到新世紀的數位科技所帶來的視覺新型態,以及數位內容的時代脈動,以達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雙贏的目的。
印尼亚齐客家人之研究
作者:陈欣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亚齐  通婚  民族关系  海外华人 
描述:亞齊的背景」,分別從亞齊的歷史地理背景、宗教狀況和民族分佈來介紹亞齊。在歷史地理背景中說明亞齊戰事頻仍的因素,並介紹伊斯蘭教傳入亞齊和其對亞齊的影響,並從語種分析其民族概況。

第二章「亞齊的客家人」,首先從中國的古籍中試圖整理與亞齊的關係,之後便是亞齊的移民史,分別從不同的遷徙路線構築出亞齊華族移民的來源情形。再由宗教、結社、語言、婚姻、經濟活動等項目進行移民史訪談,呈現出亞齊華族社會的現今面貌。並比較與印尼其他地區的排華衝突,解釋造成民族衝突的核心為何。

進入到第三章,開始探討「亞齊地區亞齊族與華族—客家民族關係的兩個脈絡其一:語言」,從所得資料彙整的結果看來,亞齊客家話與台灣多種客家話比較起來,有其單一性與特殊性。單一性在於亞齊華族社會的小規模,不同於台灣地區客家話的多元與紛雜;特殊性在於亞齊客家話較台灣地區客家話離廣府話近,閩南話遠。事實上,除了華語範圍內的廣府話與閩南話外,他們分別也受到官方語言印尼話或普通話的影響,因文化的接觸,勢必造成語言改變,而客家話也是造成亞齊客家人對自我認同的重要指標,惟亞齊客家話的特點在於幾乎沒有以書面語保存,於是記錄其變異可供日後研究者參考。除此之外也討論語言和文化間的關係。

第四章繼續探討「亞齊地區亞齊族與華族—客家民族關係的兩個脈絡其二:通婚與宗教」。事實上,伊斯蘭教在亞齊造成民族間的某種隔離,首先由日常生活中檢視,在審視民族間互動狀況的同時,觀察出其間有「我群」與「他群」的事實。並觀察在兩群之間處於邊界鬆動的改宗或通婚的人群,其對分屬的群體有何影響?認同在亞齊客家人身上又有什麼樣的改變?

最後是結論。將前述的各章節綜合,本文從文化角度切入從而理解當地的華人,尤其針對民族關係的互動情形,以語言和通婚兩個角度來對亞齊華族進行分析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