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肇政《插天山之歌》及其改编电影之研究
-
作者:曾玉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肇政 客家文学 插天山之歌 文学改编电影 台湾人三部曲
-
描述:編成電影後的相關問題。從人物的形塑和安排、情節的增刪、語言風格、主題意識、時間推移、鋪展地點以及小說語言與電影對白等方面,對《插天山之歌》電影和原著作比較,並深究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差異和其意義。鍾肇政
-
客家广告中的俗民生活再现与操作-以客家文化节庆广告为例
-
作者:罗原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节庆广告 俗民生活 俗民模仿 再现 广告操作
-
描述:和連結。最後,在廣告影像中,大量地出現客家特色商品,並以商品美學的手法作為廣告影像的表現模式。因此,本研究的結論指出,客家文化節慶廣告,適時地展現客家族群的正面形象,如純淨、潔白、好客與活力等特徵。但卻
-
台湾饶平方言
-
作者:吕嵩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饶平 詹伯慧 杨福绵
-
描述:、文白異讀現象的探討等等。第三章是同音字表。第四章是饒平方言和中古音,以及饒平方言和四縣語、海陸、客語聲韻調三方面的比較分析,藉此了解饒平方言的歷史縱橫演變。第五章記錄日常生活使用的詞匯。第六章敘述各
-
田林宁都客家话比较研究
-
作者:黄小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林 高龙 宁都 客家话 比较
-
描述:赣南的客家话。论文对两地客家话的词汇进行了分析比较。论文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 导论。简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缘起,还简要介绍了田林宁都两地的地理人口、历史沿革和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章 田林宁都客家话音韵系统。简单介绍了田林宁都客家话声、韵、调系统。 第三章 田林宁都客家话词汇比较。包括田林宁都客家话词汇比较和田林宁都客家话方言词考释。 第四章 田林宁都客家话语法特点。主要对田林宁都客家话词汇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另外还简单介绍了田林宁都客家话一些特殊句式的句法特点。 第五章 结论
-
贺州客家与瑶族族群关系研究
-
作者:李叶青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 客家 过山瑶 土瑶 族群关系
-
描述:的现状,并论述了民族关系与族群关系的互动。自“族群”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大陆以来,与“民族”一直存在概念之争,因而本文在引言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了民族关系与族群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自宋朝开始,瑶、壮、汉等民族相继迁入境内。瑶族自宋朝起开始迁入,比较有特色:是贺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过山瑶和土瑶两个族群,且居住比较集中;客家的大量迁入贺州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是桂东客家人数最多的地区。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论述了贺州客家与瑶族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阶段的族群关系,并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阶段。客瑶族群的交往范围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通过长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与帮助,族群关系从最初的接触、磨...
-
江西信丰境内两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张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研究 比较 类推 声华韵
-
描述:致的情况下存在某些较显著的差别;与梅县话的共同点多于与南昌话的共同点;铁石口客家方言接近客籍话,西牛客家方言接近本地话。揭示其中一些特殊语音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古来母字在今细音前读[t]是古音的遗留
-
新竹县新埔镇的客语转移现象: 三代家庭的个案研究
-
作者:吕亭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 语言转移 语言态度 语言选择 台湾 新埔
-
描述:語言 (客語、閩南語、和原住民語),本土語言教育全面實施。
本研究的資料透過問卷、訪談、和參與觀察收集。40位受訪者經由條件篩選,參與本研究。受試者接受問卷調查及錄音訪談。此外,研究者還用參與觀察法,觀察受試者達一個月。問卷回答被量化分析,訪談及觀察資料則被質化分析。
結果顯示從客語到華語的語言轉換,明顯發生在家庭及工作語域。訪談收集的資料,透過質化分析來了解受試者的語言態度。語言轉換和語言態度被發現是互相影響的。然而,即使大多數受試者對客語持正面態度,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受試者很少說客語。有趣的是,較高比例客語人口的地區,卻不一定等於對客語較多的保存。
-
桃园县「南北轮政」对地方政治发展影响:以中坜为例
-
作者:丘尚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恩庇待从 派系 客家地区 轮政
-
描述:那些影響?希望利用質性的深入訪談、觀察、文獻及次級資料等,了解協議的形成條件和造成地方發展的影響。晚近,針對桃園地區政治發展研究較少,大都是以語言、歷史及地理環境來研討桃園縣南北及閩客問題,顯少就地方發展來討論。筆者利用相關資料、文獻,將「南北輪政」協議時的背景,從族群人口比例、政治環境及歷史發展來驗證,形成協議的條件,隨後也提出對中壢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受到影響發展情形,讓這對客家地區發展影響協議,一一被解析和了解。最重要是中壢地區的派系和地方政治發展與客家族群之間關係與整體發展關連,希望利用恩庇待從及社會網絡理論,分析地方派系本質、發展,用微觀方式來觀察中壢地區的地方政治發展。
-
客家聚落文化生活环境营造之探讨:以嘉义县水上乡为例
-
作者:钟佳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生活环境营造 水上乡 聚落空间 构成元素
-
描述:探究嘉義縣水上鄉於日治時期為謀生計而南下的客家後裔,所構成的聚落文化元素及針對該地區所提出之相關空間營造及保存課題來進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第一,針對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之政策理解與分析;第二,進行客家聚落空間文化內涵及構成元素之調查與紀錄;第三,提出客家聚落空間保存及後續發展策略。研究方法將透過文獻資料之收集、田野調查及口述訪談當地耆老及文史工作者為主,透過嘉義水上鄉聚落調查之研究主題,本研究最終將提出對於客家聚落空間之整體規劃建議,以作為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政策施行之參酌。
-
民众日常使用语言与政党认同关联之研究
-
作者:林于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境遇论 语言 政党认同 语族活力理论
-
描述:而語言的活力是否旺盛,則可利用語族活力理論理檢視之,其中包含了三個重要的因素:人口、地位以及制度的支持。 在台灣, 語言的使用主要可以分為國語、閩南語、客家語、國台語並用及國客語並用。由於國民黨政府來台,帶來了國語政策,欲藉由國語增加民眾對其認同以及政權正當性,因此日常使用語言為國語者的政黨認同會偏向泛藍。而閩南語被民進黨賦予政治意涵,其或許利用了較多數人使用的閩南語製造了「我群」的概念,吸引了日常使用語言為閩南語者的支持。日常使用語言為客家語者、國台語並用者在藍綠多元文化衝突下,其政黨認同傾向中立。最後,日常使用語言為國客語並用者由於國語的語族地位優於客家語,使國客語並用者有傾向泛藍的趨勢,且未來仍有繼續關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