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族群都会隐形化与公民参与:以台北市为例
-
作者:赖彦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都会隐形化 公民参与 台北市
-
描述:下的公民參與情形。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針對國內外理論的爬梳,以及問卷調查法分析409份有效樣本,交叉驗證後發現:(ㄧ)臺北市客家族群慣性隱形於都會區:調查顯示五成的臺北市客家族群呈現被動顯性,亦即「被詢問才會告知客家身份」;(二)公民參與及客家都會隱形兩者有關連性:公民參與的「公共事務」、「社區團體」、「慈善志願」及都會隱形化的「表態程度」、「外顯程度」,構面間彼此存在「低度相關」的正向影響關係,亦即臺北市客家族群公民參與程度越高,對於表態與外顯客家身份的程度也越高;(三)臺北市客家族群的公民參與類型多集中在政治型與情感連結型:呼應客家族群扮演越來越明顯的政治性關鍵角色,以及客家社團的重要性。 綜言之,有鑒於臺灣客家族群面臨都會隱形化的危機,本研究認為臺北市客家族群應該要從自身的社會參與開始積極做起,透過多元的社會參與與關係網絡的構築,累積客家族群在社會上的互惠性、依賴性與信任感,穩固客家族群在社會上的凝聚力,進而擺脫隱形化的姿態與身段,發揮客家族群的影響力。
-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机关课责之研究 – 以我国中央与地方客家行
-
作者:郭士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 代表性行政机关 课责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机关
-
描述:多元社會中的各種少數族群、弱勢以及非主流團體的價值與保障其利益。另一方面,行政部門中也可能因為內部資源分配上的相互排擠,導致以服務少數族群、弱勢以及非主流團體的典型行政機關無法有所作為。基於上述兩點,近代各國政府在保障少數族群上,將代表性官僚機構化,設置族群行代表性行政機關,來確保少數族群的價值與利益。 我國客家族群因歷史脈絡,於1987年客家運動開始發展,促使客家社團、電台與電視節目等相繼成立,也是設置客家代表性行政機關的重要因素之一。經由13年的努力,於2000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成立運作,也是客家族群被國家體制首度來承認,奠定了往後地方政府相繼設置客家行政機關的基石。儘管代表性行政機關具有高度代表性以及特殊性,依然還是屬於政府體制中的一部分,必須受到民意機關、人民與媒體來監督,架構出一個課責的運作模式。只是過多與不適合的課責模式可能會造成代表性行政機關的代表性遭到侵害與削弱,如何能在課責及代表性中取得一個平衡點,正是本文欲研究的核心目的。 因此筆者提出了有別於傳統課責模式的課責指標,以客家委員會與新北市客家務局為研究案例,嘗試去架構適合族群行代表性行政機關的課責模式,包含行政課責、政治課責以及社會課責三個面向,期望經由三種不同課責類型的組合,得以強化現有客家行政機關在課責運作上之不足,建構出一個完善的代表性行政機關,讓政府能達到善治的目標。
-
客家社团社会资本与组织发展关联之研究―以新北市板桥客属会为例
-
作者:罗美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北市板桥客属会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组织发展 客家社团
-
描述:決策單位、執行單位幹部發放社會網絡問卷,共發放53份,回收有效問卷53份,以UCINET 6 for Windows軟體進行分析,找出網絡中心性較高的成員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1)成員參與社團時間
-
台湾客家与原住民民间故事之动物变形比较研究
-
作者:钟秀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比较文学 动物变形 台湾客家 民间故事
-
描述:類似,民間故事經常流傳互動而容易產生借用或影響,本研究以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為對象,試圖以文本分析、比較文學的方式,將蘊藏於兩族的文化特色及民族特性抽絲剝繭,分析其異同,同時依地區、種族之不同做內部差異的比較。 本論文根據所收集的文本依區域、種族、變形類別、變形原因加以歸納整理,從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信仰與社會處世關係、女性形象來說明客家與原住民呈現的文化意涵。以文本呈現夫妻同心、感情失和、失去親人等面向來探討兩族夫妻關係之異同,發現客家夫妻間的不平衡關係,妻子角色的隱形化,而原住民妻子個性明顯強勢,表達方式較直接。再以文本呈現之親子衝突、家庭成員不合、父母懲罰、因果關係來比較兩族親子關係的文化特色,發現客家父母教養態度有兩極化現象,一為父母疼惜子女,另一為親子對立。原住民的教養觀也呈現不同,一種為動物託人類扶養子女,另一種冷漠不理睬,任其自生自滅。又以文本呈現之實現願望與造福鄉里、命運及風水、生活禁忌、生活教育分別看出兩族的民俗信仰與社會處世關係,客家族群受佛教、儒家思想影響,故事多以勸化、教導世人,行善行孝。原住民天性單純樸實,崇尚自然與祖靈崇拜,大自然萬物是平等、不分彼此的。最後以文本呈現之巧女形象、惡女形象、女性主義的發揚等分析兩族的女性形象,發現客家與原住民女性從小均須學習持家、製衣縫補、處理農事,兼備內外事務的技能使其能支撐家庭。 筆者發現透過文字化的保存,可提供後人研究資料,相對的也容易產生單一化的情形,作者或故事家基於某種緣故,挑選情節較吸引人的故事,改編或增減故事情節,忽略其他個人以為較不吸引人的故事,或尊重原有情節,漸漸故事的多樣多元性產生變化,語言、詞彙的使用,已失去民間故事的原味,期望在未來能繼續補其不足研究之。
-
客家传统豆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以屏东县内埔乡为例
-
作者:钟来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豆鼓 客家 传统产业 集体记忆 特色商品
-
描述:期客家人以務農為生,大量耗費體力,因此客家菜多秉持著傳統「鹹、香、肥」的三個原則,因此豆豉在客家族群中被廣泛利用,儼然成為客家飲食「鹹」的代表,而豆豉更經由日常飲食的傳承,已內化成為個人與族群生活中的記憶,在彰顯客家文化與族群性格中可成為一項重要的印記。 早年製作豆豉是勤勞客家婦女必備的生活技能,在每年冬季大豆收割後,忙著製作豆豉,因此六堆鄉間到處可見曬豆豉的場景,豆豉足以代表客家的飲食文化特色,烙印在每個離鄉遊子的記憶中,成為他們口中的「阿婆的味緒」。為因應生活型態的改變與消費者的需求,在內埔地區於戰後,開始有農民兼營家庭式豆豉產業,約在1981~1986年時達到極盛時期,在新北勢一帶至少有十幾家豆豉工廠,蔚成當地客家人的族群產業。經過研究者一年多的參與觀察,新北勢豆豉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元,與豆豉相關產品,琳琅滿目,可謂全臺獨步。 本研究旨在探討內埔鄉客家人從事豆豉產業的因緣,透過深度訪談讓業者記憶起豆豉產業發展與興衰過程,了解豆豉產業的形成;其次以豆豉工廠作為觀察的指標,對製作豆豉的設備與製法、產銷與通路進行歸納分析;最後配合文獻分析,思索產業沒落與傳承問題,以及豆豉產業轉型策略,永續及擴大客家豆豉產業之商機,進而打造豆豉成為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商品。
-
六堆客家人与台湾本土黑猪之文化建构
-
作者:李芃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本土黑猪 集体记忆 文化资产 种原保育
-
描述: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至今,臺灣本土黑豬與客家人社群生活相關的研究都未被提及。 本研究主要以屏東縣內埔、竹田地區曾豢養過和正在養殖黑豬的客家農民共11位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和深度訪談法等質性技術探討臺灣本土黑豬在六堆客家村落中被保種與淘汰的可能因素,探究兩者間互動所產生的文化,紀錄六堆客家人與黑豬共同的記憶以作為六堆客家重要的文化資產,並在經營理念的建構上,輔以閩南養豬農民的訪談做簡單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黑豬隨著客家移民來到臺灣,是從前農民主要的副業,不但可增加家庭的收入,還能提高農地的肥力,在農作文化上具代表性。在飲食文化上,豬肉料理的「鹹、肥、香」是客家菜最具代表的特色。在祭祀文化上,黑豬是客家人信仰祭典的重要牲醴,豬欄伯公是養豬農民的信仰。在經營理念上,因價格平穩、投資風險小等因素,符合客家人保守的個性。黑豬飼養從副業轉做企業化經營,雖然經營方式和文化已改變,但精神卻還在。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在文化層面上,蒐集黑豬之照片和過去故事以作為史料收藏。在技術層面上,確立六堆種公豬之種原和遺傳資源,做好配種管理、品牌認證及建置後續肉品加工的機制。在行銷層面上,找出臺灣本土黑豬的利基市場,做出市場區隔,結合客家的文化背景,以創出獨特的肉品市場。在其他層面上,結合農民的力量共同為黑豬產業振興計畫盡一份心力,開創更大的產業利益。在後續研究上,期許未來對臺灣本土黑豬的產業和民眾的觀感進行探究。以上建議,希望提供六堆客家黑豬相關產業的業者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
国小五年级学童乡土知识与乡土认同之研究:以屏东县客家地区国
-
作者:廖汉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小五年级学童 乡土知识 乡土认同
-
描述:以便瞭解「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理論與相關研究,以做為編製問卷的理論基礎,及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的依據,然後再將問卷所蒐集的資料,運用SPSS套裝軟體進行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來加以整理,把所得之研究資料整理出結論並提出建議,來提供實施鄉土教育的參考。本研究經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的結論:一、屏東縣客家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鄉土知識表現尚可,具水平,不過仍有進步空間。二、屏東縣客家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鄉土認同部份則具有高度的鄉土認同感。三、屏東縣客家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在鄉土知識上以客家族群、父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專、鄉土資訊來源為其他方面、每四~五次參加社區活動一次的學童表現較佳。四、屏東縣客家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在鄉土認同上以女性學童、父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鄉土資訊來源為其他方面、每二~三次參加社區活動一次的學童表現較佳。五、屏東縣客家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其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有顯著性正相關。
-
节庆活动与客家文化创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龙为例
-
作者:苏瑞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苗栗火旁龙 节庆活动 文化创新
-
描述: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年,本研究擬以「苗栗 龍活動」為例,從中探討鄉土文化意義與價值,並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意義,讓這項富有地方特色之傳統文化得以綿延流傳,進而發光發熱。並從從創新的觀點出發,深入剖析傳統節慶文化的傳承、複製與擴散過程,並對「苗栗 龍活動」整個活動的規劃、宣傳及促銷提供建議,作為主辦單位對往後節慶活動計畫擬定之參考。
-
社会资本与组织学习之研究:客家社区发展协会之分析
-
作者:李京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区 社区发展协会 社会资本 组织学习
-
描述: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陳述如下:一、客家社區發展協會之組織社會資本,認同感與義務感、網絡位置、網絡連結、期望與回報、信任與規範屬中等程度。二、客家社區發展協會之組織學習,在共享願景、對學習的承諾、開放心智屬中等程度。三、影響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學習的組織社會資本三構面,在共享願景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知構面;在對學習的承諾構面達到顯著的有關係構面、認知構面;在開放心智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知構面。四、影響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學習的組織社會資本五因素,在共享願景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同感與義務感」、「網絡位置」、「期望與回報」;在對學習的承諾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同感與義務感」、「期望與回報」;在開放心智構面達到顯著的有「認同感與義務感」、「期望與回報」。
-
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数位化系统使用满意度与使用效益之研究
-
作者:徐伟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数位化 资讯系统成功模型 使用满意度 使用效益
-
描述:新版資訊系統成功模型」,檢視兩年來,公廣集團旗下的公共電視、客家電視與原住民電視新聞部員工,對於新聞數位化的使用滿意度與使用效益為何?本研究發現,公廣集團導入AVID新聞數位化系統之後,各單位新聞部的數位化使用者,均對於技術面上發生的系統不穩定、新聞暫存磁碟空間不足、電腦病毒入侵…等等問題,感到困擾。而在組織結構中,身為「標案性質」的族群電視台,亦有向公視製作部租用高階數位化設備的成本壓力。因此,在AVID不能完全滿足各台新聞作業需求的狀況下,公視、原民台與客家新聞部,均自行購入了EDIUS數位化剪接工作站,導致在公廣新聞作業上,形成雙系統作業模式。這不僅相對閒置了AVID數位化設備,且使用與AVID主系統不相容的剪輯軟體,也會徒增新聞作業時的複雜性,反而影響工作效率。本研究透過數據與實際新聞作業綜合比較之後,亦發現了一個趨勢。即公廣新聞組織中,若員工對EDIUS系統的依賴程度越深,則對於AVID數位化系統的整體滿意度與使用效益認知,便會相對降低。因此,相較公視與原民台新聞部的員工而言,依賴EDIUS程度最低的客家新聞部員工,對公廣集團新聞數位化系統,有著較高的滿意度與使用效益評價。概言之,公廣新聞組織必須加速解決AVID系統穩定性與新聞磁碟空間分配等技術性問題,並且正視導致數位化設備閒置的原因。否則若影響數位化執行效率的因素不排除,長期以往,恐怕將會影響公廣集團新聞數位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