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武术文化渊源考—依据广东梅州客家人所从事的武术内容与形
-
作者:王亚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武术 技术风格 武术内容 武术形式
-
描述:评价。认为客家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客家武术发展历史进行研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传统武术发展问题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另外,本人还整理了客家武术发展中部分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此外,该
-
从“土广东”到“客家人”:东山洛带的历史记忆与客家建构
-
作者:南金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山洛带 移民社会 湖广人 土广东 客家建构
-
描述:确立起来的东山洛带“客家”身份,其内涵不同于罗氏客家定义,是一种扩大化了的客家概念。本文以田野考察为基础,特别注重各类文献以及洛带居民历史记忆的发掘。文章采取点、面交织,纵向梳理和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分析
-
钟肇政小说创作论
-
作者:赖一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肇政小说 客家文化认同书写 女性书写 原住民书写 史诗建构
-
描述:民俗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有机结合起来;歌颂客家人的硬颈精神。钟肇政具有“双性同体”潜质,为台湾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做出历史贡献。其笔下的女性主体意识1950年代处于蒙昧状态,1960年代有了萌芽
-
闽西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以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为个案
-
作者:林凤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祖先崇拜 宗祖崇拜 历史实践 权力结构
-
描述: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而发生变化的,更是引起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以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主要理论架构,基于福建省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
-
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与演唱艺术研究
-
作者:王宇扬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兴国山歌 客家音乐 唱法 唱腔 语言
-
描述:教学与演唱之实践的进步与民族声乐理论的发展提供某些积极的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
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录音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就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歌唱方法、审美
-
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和现状调查研究
-
作者:温丹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原生态 多元化
-
描述:”,在这三个时期山歌在官方舞台上也经历了三个黄金时期:1.出现了“新山歌”,民间的山歌活动遭到禁止;2.由于官方对民众意识形态控制的放松,民众对山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3.官方山歌成为梅县作为对外宣传
-
祈愿如潮--台南三山国王庙的建筑文化与历史脉络
-
作者:张俣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南三山国王庙 韩文公祠 潮州 客家 粤籍移民
-
描述:與狀態。
近年出土地基發現,在清代早期臺南山國王廟與韓文公祠顯然是兩間獨立的廟宇。現今以三山國王廟中心的建築型態、藝術表現,顯然存在著一個歷史與建築的變遷過程,與其信仰原鄉的廣東地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是故,本文也嘗試透過田野的實地調查,描繪了廣東地區不同方言群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建築風格。將臺南三山國王廟置入這樣的光譜中,強烈顯示出其中具有濃厚的潮汕建築傳統的成分。
這種「如潮」的祈願,不只表現在信仰對象的挑選上,也表現在其建築文化上。該廟獨特的風格特徵,追溯起來,也隱然藏身這種「如潮」的願望中,體現在建築文化表現的物質層面。粵人移民傳統社會中處於領導地位的文人與官員,較傾向於具有儒家色彩的信仰。非士大夫階層的群眾們,則崇敬故鄉的福神三山國王。後來隨著臺南府學地位的衰弱,潮州商人階層可能在光緒年間取得了廟宇的主導權,也導致三山國王廟吞併韓文公祠的結果。天后聖母則可能因為某種程度上扮演了與其他族群交流的角色,進而與韓文公祠分庭抗禮。於是在今日所遺存的臺南三山國王廟建築中,便可以看到三祠並立卻獨尊三山國王的視覺現象。藉著建築出潮州風格的建築,祭拜著潮州原鄉的神祉,當時的移民們不但表現出對故鄉的文化記憶,也是面對仍然不穩定的移民社會中,許許多多競爭挑戰的反應。
-
台湾人的性格─以历史文献比较途径为例
-
作者:廖立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人 性格 台湾人性格 历史文献比较
-
描述:與殊性,其可再歸類如以下四項:
1. 移民原鄉的複製:即好鬥、逐利(功利)、迷信的特質。
2. 不同族群的特殊性格,分別提及南島語族、閩南、粵東客家、以及島嶼制約的不同特質。
-
基督教在客庄教会历史的探讨- 以新埔基督长老教会为例
-
作者:邱秋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埔基督长老教会 客庄宣教
-
描述:史之新埔基督長老教會作深入的探討及研究。 座落於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庄的新埔基督長老教會教勢發展及興衰,是研究基督教在台灣客家宣教的縮小版歷史,本研究擬透過對其之研究,認識基督教在台灣客庄宣教的百年興衰與困難。 在基督教宣教的歷史中,客家人是隱藏的一群,客庄教會也是被宣教忽略的教會,資源缺乏窮困的客庄教會,在時代的動盪及變遷中,時而消失,時而復見,許多的客庄弱小教會經不起考驗及軟弱,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新埔基督長老教會雖然也是一間座落於鄉下的小教會,但因著許多牧者不求回報的奉獻及信徒堅定的信心,透過家族的傳承 ,讓該教會雖歷經改朝換代及不同政權統治,不但沒有在動盪貧困中消失,在最艱困的台灣剛光復時期,還協助牧養鄰近缺乏牧師的關西基督長老教會,與其它客庄教會一起度過難關,更在1956年與新竹聖經書院共同開拓竹北基督長老教會,自身也成為許多牧師、傳道人及長執的孕育所,並在2010年10月歡慶成立百週年紀念,成為北部第三間歷經百年之長老教會。 本研究期待透過對新埔基督長老教會的剖析能對基督教客家宣教及客庄教會歷史有所探討外,更期待能深入瞭解客庄教會所面臨的轉變及展望,作為未來客家宣教及客庄教會之參考及借鏡。
-
当代东南亚华人与祖籍地关系之重建:以侨乡福建永定下洋镇为例
-
作者:罗志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南亚 华人 下洋人 祖籍
-
描述:身份与国家认同,从中国移民变成所在国的公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如胡文虎、胡子春、曾良材等,因对所在国社会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而成为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著名人物。 近现代以来的下洋海外移民史,不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