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水与宗族:兴国三僚风水世家的历史与文化
-
作者:叶金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僚村 客家 宗族 风水 关系
-
描述:被视为封建迷信受到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风水与宗族都被列为整治清除的对象。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直接触入社会各个角落,风水与宗族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洗礼,外形几乎销声匿迹,内核却在绵延,成为两股暗流潜伏在中国广大农村。20世纪80年代后风水与宗族两股暗流重涌地面。对于风水及宗族意识的复兴,学术界认识不一,或褒或贬。正确认识传统社会里宗族与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作用、影响,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探寻农民的真实生活、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位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兴国县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又著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论文在掌握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家谱材料,以实地研究为主,结合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曾、廖两个风水世家兴起于三僚。曾姓是由曾文辿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从于都崇贤里迁兴国衣锦乡三僚开基;廖姓分两次迁来三僚,第一次约于唐末五代初明公从宁都中坝迁入,第二次约在北宋中期邦公从宁都怀德乡胡坊村迁入;唐末至明初,两姓处于初迁安定调整时期,人口发展缓慢,经济实力、社会地位都在当地处于弱势;从明初到清末,两姓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相继进入了宗族的鼎盛时期;民国至今,两姓处于强势持衡阶段。在唐、宋、元时期杨筠松、曾文辿及廖瑀三祖师为三僚风水的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的基础上,以三僚风水为代表的江西形势派风水开始兴盛起来;明清时期三僚风水开始走向皇室,走遍民间各地,江西形势派风水在中国风水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民国之后三僚风水几次起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又兴盛起来。三僚风水术兴盛是有诸多原因的,其对曾氏、廖氏两个宗族的生存条件、社会关系、宗族组织、神明信仰各方面都产了重大影响;三僚的神明崇拜、民居建筑、民间艺能都留有深刻的风水文化烙印,彰显了客家文化的特色。
全文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在描述性研究中,以较翔实的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族谱、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简明地讲述了三僚曾、廖宗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三僚风水的发展史。其二,解释性研究中,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不但突出宏观因素如当时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的作用,而且彰显出微观因素如宗族内部精英人物(主要是风水师)的作用。
-
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
-
作者:蔡小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 客家山歌 源流 现状 思考
-
描述:粤东北,全市所辖七县一区,除丰顺县南片的几个乡镇外,都是纯客家人居住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被誉为盛开在南粤大地的一株山茶花,而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客家山歌,是一座民歌宝库,与梅州的“客都”地位是完全相称的。 “客家”先民,世居中原,是古代汉族的一支。由于外患、饥荒、盗匪和兵灾等原因,从汉末东晋到清末民初历经五次迁徙,最终定居南方各省。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自然也随身带去了中原文化、中原方言、中原民歌,如当时已流行的民歌《诗经》、《汉乐府》。客家山歌在歌词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在音调上也不乏有中原民歌的印记。客家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原民歌。 由唐至宋,客家先民在大江南北辗转了七、八百年,是客家山歌的...
-
广西马山老那兴村客家方言研究
-
作者:曾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老那兴村客家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
描述:汇、语法概况及特点,填补广西客家方言研究的空白。全文共四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语音第三章词汇第四章语法
-
徐傍兴与台湾六堆客家发展
-
作者:宋美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傍兴 六堆 客家文化 客家 台湾
-
描述:青少棒以及青棒冠軍,替我國爭取無尚的光榮。徐傍興一生影響臺灣六堆客家發展甚巨,推動棒球運動對國家貢獻良大。
為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針對徐傍興個人生涯歷程,進而研究其對臺灣六堆客家之作為,最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與臺灣客家文化所產生之影響;在文獻回顧方面,本論文將徐傍興之相關資料做一分析整理;對臺灣六堆客家相關之學術論文、專書等區分成三個時期探討分析;在研究途徑方面,本論文採用「歷史研究途徑」、「內在研究途徑」和「外在研究途徑」,探討徐傍興對於六堆客家發展之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則採用「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實際走入徐傍興所居住過的夥房屋、美和中學、美和技術學院以及位於臺北的徐外科醫院,驗證所蒐集之文獻,並訪談與徐傍興生前接觸之人士,獲取第一手資料。接續於本文中,對於徐傍興成長發展過程做詳細之探討、並針對目前之六堆客家之政治、經濟分三個時期探討;六堆客家之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做系統性之分析整理。最後,論述徐傍興對於臺灣六堆客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進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以及臺灣客家文化運動之影響。
-
台湾客家童谣以<月光光>起兴作品研究
-
作者:黄彦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ultural heritage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ŋiet koŋ koŋ Hakka Nursery rhymes 文化资产 月光光 客家 童谣 母语教学
-
描述:關〈月光光〉的作品,做出分析與整理,再針對流傳到台灣之後的〈月光光〉文本作出討論。其次解析「童謠」與「兒歌」之間的異同處,以台灣客家地區的〈月光光〉為主,同時亦兼論福佬地區〈月光光〉的相關作品。關於〈月光光〉的「起興」作法、句式結構、修辭與用韻也做了一些分析工作。至於童謠的功能性則有女性吟咏、教化功能、抒情與懷鄉及反映族群風貌等;同時,並以台灣客家現代詩、現代歌曲的作品為主,談及由童謠衍化與新製出的作品。最後提出以具有客家特色的〈月光光〉文本,而這些豐富的童謠、詩歌將成為母語推廣上十分具有意義性的教學題材,經由本文的整理,探討並深化其意義,能把以此為起興的童謠傳唱下去,以為本研究之結論。
-
赣州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作者:舒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
描述:源开发利用的重视。
本文阐述了课程资源的含义特点及分类,分析了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策略。论文以赣州奇特而缤纷的客家文化
-
河源城区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
作者:江岚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负迁移 河源方言 英语语音 音段音位
-
描述:,特别是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更为严重。河源市源城区作为一个具有特色方言语音的地区也不例外。源城方言,是客家方言的一个语言变体。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源城方言同英语相比,在发音系统构成
-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
-
作者:王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沿革 内容形式 形态特征 保存发展
-
描述:客家人相依为命,客家人的兴盛与变迁带来了采茶戏的繁荣与发展。传统的采茶戏剧目均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斗争、劳动与爱情、商贸与习艺为主要内容,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同时,也为采茶戏以后大演现代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台湾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之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为中心
-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庙
-
描述:使得義民祭典逐步由家族祭祀發展為跨村庄廟宇,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全臺灣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本論文之主要發現有五:
1.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中的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信仰,已逐漸成為其他族群
-
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
-
作者:叶雪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词语 源流 考释
-
描述:词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说明本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阐述本论文的写作意义。 第二章客家方言词语考察是本论文的主体,详细地考察了22条客家方言词语。内容有以下七个方面:(1)探源。以往的研究虽重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