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72)
期刊(579)
学位论文(204)
会议论文(17)
视频(15)
图书(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72)
期刊 (579)
学位论文 (204)
会议论文 (17)
视频 (15)
图书 (8)
按年份分组
2015(15)
2014(696)
2013(175)
2012(222)
2011(226)
2009(96)
2008(98)
2007(49)
2006(28)
1996(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1)
客家研究辑刊(37)
嘉应学院学报(20)
客家文博(7)
民俗研究(2)
西江月(2)
四川戏剧(2)
环境杂志(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修辞学习(1)
新竹地区还老愿仪式之研究
作者:谢赐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斋仔  还愿  道士  生命礼仪  海陆  新竹地区觋公  师公  客家  还老愿  仪式专家  香花僧  和尚仔  先生 
描述:禱恭向玉皇大帝等諸神聖,叩許祈保平安良福,祈求身體健康,並代為消災而解厄,添福增壽。一旦所求應驗,大都會即刻選定良辰吉日,酬神還願,答謝神恩。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很有可能因為事遠年湮,不及答謝神恩,一旦個人辭世登仙後,生前所求即成「老愿」,那就需要請先生、覡公、道士等儀式專家在自家門前搭起瑤台,辦理酬還夙愿,答謝神恩的儀式,客家人俗稱為「還老愿」。本研究以新竹地區13鄉、鎮、市為參與觀察及訪談對象,依據在田野所蒐集的手抄文本及儀式的展演,分析各儀式專家的儀式內涵。本文認為還老愿儀式和凡吉內普的通過儀式主張相符,人從生到死歷經成年、婚嫁、老病、以及各種自然災變、人為禍福,一生之中遭遇各種緊張與危機,值此危機與緊張之時,便輒常舉行各種儀式,設法克服,企求安全渡過。因此,人們舉行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各種儀式,安頓往生者,撫慰生者,而通過此一危機。儀式中,子女在儀式專家的協助下,在自宅搭起的上、中、下座小宇宙,使神、人、祖先與整個大宇宙產生交會,提供一個天人溝通與實踐的相互感應場域,讓主事者追求心靈層次的平靜。酬還老愿的儀式表面上看來,是因為擔心先人尚有夙願未還,可能在另外一個空間世界,受到責罰與痛苦,因而替自己的先人辦理酬還老愿。同時對子女而言,其內在深層意涵還包含替自己及家族消災解厄。因此,還老愿這種由子女代行之特點,不同於尋常通過儀式,不僅亡者得以圓滿,更解決了子女的心裡壓力。總之,對於新竹地區的客家人而言,還老愿儀式等同於個人的最後一個生命儀式,而儀式中所揭示的「酬還」觀念,實係本區客家人對於生命的終極心態(ethos);而這對漢人社會與文化研究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客家民俗仪式中的音乐班社考察研究:以广东大埔县中军班为例
作者:罗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中军班  客家民系  民俗仪式  广东汉乐  民间班社  认同作用  音乐民族志写作 
描述:。因此,基于上述“整体观”视角,再结合“口述文本”、“现场文本”以及“文献文本”的综合运用,本文,笔者一共选取了三类仪式中的七个仪式个案进行现场观察。在这七个民俗仪式中,通过对仪式中的“家庭”建构
从梅县地区“出花园”仪式看客家女性生存策略选择
作者:陈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花园仪式  花神信仰  客家女性  生存策略 
描述:在对华南地区的研究中,仪式与宗族(抑或族群)、民间信仰等一直是学术界理解俗民社会的核心视角。本文就是以一场发生在华南客家人地区的花神信仰仪式--出花园成年礼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对当地人在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如何实践这种仪式的细致描述和解读,考察当地花
连城道教科仪音乐初步研究
作者:谢丽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连城道教科仪  音乐形态  风格特征 
描述:县的道教科仪音乐为例,通过对仪式产生的文化背景、仪式的场合与设置、仪式参与者的结构层次及仪式过程进行详尽的描述,展示连城道教科仪的特点及音乐在道教仪式中的具体运用;并根据实地考察录音的记谱,从音乐
客家民系迁移及形成过程时空模拟研究
作者:何郑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系迁移  人地关系  时空模拟  文化地理学 
描述:了闽赣粤交界带客家民系迁移路线选择以及民系的形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迁移路线选择研究中,本文以ArcGIS软件平台为支撑,以图论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分别以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为基础,建立地形和交通通道数据库,对客家民系迁移路径及周边地形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中引入空间通达性的概念,探讨了客家民系分布与通达性的关系,并模拟出客家人口迁移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大山脉、隘口等地形因素对客家民系的迁移路线影响巨大,并进一步影响到客家民系分布的空间格局。在当时所处的农业社会背景下,受生产力水平限制,自然环境对客家民系迁移的限制作用突出,在路径选择问题上客家移民处于被动地位。 进一步本文对客家居住区的地形从地表粗糙度、平均高程、各地貌类型比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同样接受了北方移民的江浙地区在地形环境上进行了比较。论文分别从地形封闭性、人口承载力、水系、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客家民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以客家民居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分析了环境对客家民系物质文化的影响,最后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客家民系形成的影响总结为两者的制约、适应和改善关系。 在第3-4章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开展的研究基础上,为得到较为完整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模式,论文第5章以“客家首府”长汀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翔实资料的深入分析,从更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探讨了局部地理环境因素对重要迁移节点地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汀“客家首府”地位成因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结果也印证了第3-4章对人地关系的论述。 最后,论文对本次研究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在方法上的尝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东南亚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马来亚的华人分类过程
作者:黄靖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南亚  非马来联邦.  後设理论  马来西亚  客家  马来联邦  族群  分类过程  华人  英殖民马来亚  海峡殖民地 
描述:析方為恰當。以上「東南亞客家」論述之未盡善處亦促使了本論文的誕生,冀以對東南亞地區的「客家」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主旨在於說明十九世紀英殖民馬來亞的「客家」與華人「方言群」出現的因素與情境。歷史社會學研究輔助於原始歷史資料:海峽殖民地官方原始書信檔案(Straits Settlements Original Correspondence, CO 273)乃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將由下列論述所構成:(一)「客家」與華人「方言群」如何於英殖民馬來亞政府對華人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出現;(二)1870年代英殖民馬來亞政府制度的形成及其對華人秘密會社之鎮壓;(三)「族群理論」對詮釋「東南亞客家」的適用性,以及(四)現有的既存文獻對「客家」的後設理論,其中包涵中國、台灣與東南亞之「客家」。總括來說,十九世紀英殖民馬來亞的「客家」及其意涵乃先始於英國殖民政府對秘密會社之鎮壓,後建構自英殖民政府對馬來亞華人進行制度化的分類過程;然而,英殖民馬來亞的統治模式與族群分類亦同時受到「在地化」以及「跨國性殖民」的影響,進而形成辯證性的制度化過程。
国家、社会与媒体政策—台湾公共广电集团化政策过程之研究
作者:黄如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化  公共广电集团  民间社会  国家自主性  传播政策 
描述:何得以落實是值得研究者探討的問題。
從政策研究的國家理論與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本研究以公共廣電集團政策為例,透過次級資料分析與深度訪談法探討三個主要研究問題:即公共化政策提出的背景、政策過程的各個行動者如何互動促成公共廣電集團的誕生、以及政策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本研究發現,公共化政策提出有政治環境上與媒體環境上的原因。首先,政治力未隨著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退出媒體,而整個傳媒環境在自由化後,在政府放任的媒體政策下導致惡質的商業競爭。以傳播學術界為主的媒體改革人士有鑑於此,認為有必要平衡當前的媒體環境,隨後透過替政治人物撰寫傳播政策白皮書提出台視華視公共化,試圖屆時從政策層面落實媒體改革。
國家在政策過程中的自主性受限於來自民間社會集結力量,使其無法完全依照本身的偏好制定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但同時也導致了行政部門的公共化政策一直模糊不清。因社運團體積極介入政策過程,阻擋了台灣媒體環境進一步私有化與政商結合的可能性,公共廣電集團的形成除了具有媒體改革的意義,同時也代表台灣傳播媒體環境邁向新的里程碑。不過社運團體在此政策研究的個案中雖有著關鍵性的角色,但研究也發現,促成其他相關的政策行動者與社運團體結合、共同促成公共廣電集團最關鍵的因素仍是基於自身利益考量。本研究認為未來仍需知識份子引導群眾發揮批判能力與自覺,透過彼此多元對話、形成更大的批判力,進一步從事改革。而國家應維持政策透明性,擴大公民參與的管道,並且做為積極主動的管理者。
城镇化过程中梅州客家文化保护问题研究
作者:徐文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城镇化过程中梅州客家文化保护问题研究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念佛仪式及念佛会之研究
作者:赖怡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念佛仪式  宗教功能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  念佛会 
描述:根理論作為分析方法,除了搜集文獻外,更以參與觀察及訪談法蒐集資料,藉此分析儀式及念佛會,並探討宗教信仰之功能。研究發現念佛會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包括固定日的念佛儀式,以及特殊日的拜願儀式、拜八十八佛儀式、道教拜斗儀式,各種儀式的目的、程序等各有其異同。念佛會成員參與儀式之原因包括心理與生理因素、個人興趣、旁人影響以及其他因素,以上可歸納成個人內在需求及外在環境兩種層面。另外,念佛儀式與念佛會之特色包括「中老年及中低社經地位女性為主要參與者」、「以客語念誦儀式為唯一共同活動之非正式團體」、「佛教與道教儀式並存」,以及「彈性化的修行方式」。最後,念佛儀式與念佛會所展現的宗教功能包括「摒除雜念及增強心理承受力」、「凝聚宗教社群」、「推動個體學習與成長」、「強化宗教信仰」以及「約束個體行為」。綜上所述,本文研究對象印證了宗教信仰與儀式的多種功能,也展現出它們對於個人、社會的正面影響,彰顯出宗教信仰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中的重要價值與貢獻。
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
作者:刘文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  土楼群  厅堂  宗祠  家庭  家族  宗族  节日仪式  文化生态  共生 
描述:增加了,厅堂原有的绝大部分功能却丧失了;而宗祠不仅数量没有变,围绕其的节日仪式也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客家宗族精神却呈现出了一贯的稳定性。相对于土楼群的原有文化生态,新出现的厅堂“扩散”与宗祠“凝聚”,为本文从建筑空间关系与节日仪式之间的联系中,找到了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土楼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