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69)
期刊(523)
学位论文(251)
视频(78)
图书(39)
会议论文(1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469)
期刊 (523)
学位论文 (251)
视频 (78)
图书 (39)
会议论文 (19)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79)
2014(885)
2013(479)
2012(476)
2011(500)
2010(363)
2009(210)
2008(186)
2006(41)
200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9)
客家研究辑刊(34)
龙岩学院学报(4)
广东艺术(3)
福建乡土(2)
农业考古(1)
小说评论(1)
青年文学家(1)
健康人(1)
台语研究(1)
客家杂志如何建构族群意识 -以Toulmin論辩理論为分析
作者:曾淑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oulmin  ethnic  consciousness  rethtorica  analysis  Hakka  Magazine  Toulmin论证结构  族群意识  语艺分析  客家杂志 
描述:sis)進行資料處理,再以Toulmin的論辯模式(argument analysis)做語藝分析(rhetorical analysis),得到的研究結果發現,《客家雜誌》最常使用的論證策略有三種,分別為因果/情境論證(circumstance argument )、定義/類屬論證(definition argument)、以及動機論證(motivational argument)。在四個論述階段中,研究者歸類出每個階段的主要宣稱:第一階段有兩組主要宣稱,分別為「重建合諧的語言生態」、及「開放客語廣電節目」;第二階段為「實施母語教學」、「客語也是『台語』」;第三階段為「公平分配廣播頻道」;第四階段強調「客家人之主體性」。而《客家雜誌》主要呈現的族群關係,多著墨於與閩南人的關係上,大致以霸道、福佬沙文主義、獨尊、強勢等終極詞彙(ultimate trems)形容之。對於外省族群,則多以獨尊、一元化、霸權、專制、統一形容。至於原住民族,其採取中立的立場,大多將原住民與客家族群歸類為被外省人及閩南人欺壓下的弱勢群體。
当代东南亚华人与祖籍地关系之重建:以侨乡福建永定下洋镇为例
作者:罗志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南亚  华人  下洋人  祖籍 
描述:身份与国家认同,从中国移民变成所在国的公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如胡文虎、胡子春、曾良材等,因对所在国社会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而成为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著名人物。 近现代以来的下洋海外移民史,不仅改变了下洋的社会经济形态,也使永定的“下洋人”与东南亚“下洋人”之间有了一条天然血脉联系的跨境网络。而二战以来的世界冷战格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演变以及建国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都影响和制约了包括东南亚和永定的“下洋人”在内的东南亚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纽带的发展与演化。 本文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运用第一手的资料,以永定县下洋镇为个案,从近现代以来世界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切入,具体地讨论东南亚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如何制约东南亚与永定的“下洋人”关系网络的建构与演化。本文重点考察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亚与永定的“下洋人”如何透过侨联会与老人会,以及重建宗祠和重修族谱等方式,从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两个途径,重新唤醒与强调东南亚与永定的“下洋人”认同,进而重建两地“下洋人”之间的社会文化与经济联系。
「平埔客」之歷史探究:以道卡斯竹塹社廖姓為對象
作者:楊毓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廖姓  廖姓宗親會  廖盛記公嘗  道卡斯  平埔客  竹塹社 
描述:客家化」成為「平埔客」的歷史過程與漢化內涵。近年平埔族研究方興未艾,對竹塹社向來缺乏較深入的了解,直至一九九三年以後,張炎憲、王世慶和李季樺等學者對竹塹社祭祀業、錢姓、衛姓家族做了突破性的史料蒐集
客家族群性別制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竹田聚落為例
作者:邱詩婷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性別制度 
描述:,女性常默默承受。三、性別分工(一)客家族群家務分工不均,女性攬全責居多。(二)家庭決策者以男性為主。(三)傳統客家婦女主要負責照護及非技術性的工作。(四)客家女性較少參與領域事務,世代交替下已有改善。最後針對結論提出傳統性別制度的傳承與轉變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兩方面建議。
苗栗地方政治與族群關係之研究—以2008年單一選區兩票制立
作者:彭志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單一選區兩票制  選舉制度  族群關係  地方政治  苗栗 
描述:、立委候選人以及政治人物等四類關係人,藉以瞭解苗栗選區劃分過程是如何形成。另外,藉由選舉報、候選人的文宣以及報章媒體中探討政黨及候選人的競選策略,並藉由立委選票的結果分析閩客之間的族群關係。研究結果發
台灣客語政策評估之研究- 以桃園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作者:周雅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應性評估  客語生活學校計畫  政策利害關係人 
描述:動客語生活學校督導評核要點,歸納建構出五項評估指標和十七個評估標準,五項評估指標為(一)目標計畫達成度;(二)政策設計適當性;(三)顧客滿意度;(四)參與率;(五)客觀公正性。研究方法以對行政人員、老師、家長和學者專家的深度訪談為主,著重政策利害關係人的訴求、關切、爭議等回應性觀點。研究發現師資和教材是學校最迫切需要協助解決的問題,北桃園非客家地區學校的參與率遠低於南桃園客家地區,以九十四年度的情況來看,全縣小學的參與率是15%。政策利害關係人對本計畫大多給予正面的評價,然鑑於輔導、評鑑和溝通聯絡機制均未臻完善,計畫也未普及到最需要推廣客語的非客家地區,本研究最後依據評估結果分別提出建議以確保計畫能真正有效的落實,並達成預期的效益。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作者:劉惠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文化危機  族群認同  文化運動  族群建構 
描述:台北市五個行政區,台北縣五個鄉鎮市,分別各抽樣二○份,預定問卷調查二○○份,共計回收有效問卷一九五份。(二)個案訪談法-以立意抽樣方法,抽樣本五位客籍人士作個案訪談,包括客家籍家庭主婦、上班族、
战後台湾客家运动之研究:以(客家风云杂志)与(客家杂志)为
作者:陈康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运动  还我母语运动  社会运动  客家意识  客籍知识菁英 
描述:立,客籍知識份子洞悉社會脈動,發動「還我母語」大遊行,至此展開臺灣客家運動的先頁。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從1987-2008年《客家風雲雜誌》與《客家雜誌》總共245期所有的篇章,觀察客家雜誌與臺灣客家運動的關聯性。從研究中發現,《客家風雲雜誌》政治性較強,內容風格以具批判的社會運動性為主,《客家雜誌》以歷史民俗文化為主,社會運動性較弱,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後,客家運動性降低,批判性相對減弱。
《客家風雲雜誌》在客家運動是扮演一種於開創者、拓荒者、奠基者的角色,具有火車頭的功能,鼓動風潮提倡臺灣客家意識,發動還我母語大遊行。《客家雜誌》在接續《客家風雲雜誌》之客家香火後,與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客家電臺並肩作戰,共同推動客家運動,以客籍知識菁英作者群記載客家運動過程,作為客家運動的智庫,提供策略方向思考。
多元文化下台湾客语之保存与展现:以行政院客委会推广之客语生
作者:江惠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国家语言政策  客语  客语生活学校 
描述:區分為四大階段)的國家語言政策,由其相關政策的制定與事件來解析語言政策對於族群發展自族語言的影響。在本土化思潮蓬勃發展下,客家運動也隨之風湧而起,表達出振興客家語言及文化的聲音,除了呼籲自族客家人要團結站出來,也要求政府制定出一套平等的語言政策,讓客語也能在公共場合及學校場域,擁有使用與發展的機制。

客語正式進入教育體系是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將鄉土語言納入正式課程,然而一個禮拜一節的鄉土語言課,實屬不足,在此情況下對於客語教學、客家文化的認識或是傳播仍是有侷限性,故藉由2003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開始推行之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做為研究的標的,筆者利用文件分析與深入訪談的方式,探索客語生活學校的現況、施行的內容、學校實施的問題與困難處,最後為客語生活學校目前之成果及展現。筆者希望經由這些面向了解客語(客家文化)在客語生活學校場域下,對客語保存與展現的表現。
培田村落及建筑研究
作者:林晓蓉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村落  培田民居  客家民居  建筑形式 
描述:理,同时也是对“九厅十八井”,这种客家民居形式的补充研究,为深入研究在特定地域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具体实例。 本文从培田民居的研究现状着手,采用文献参考、田野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村落形态、建筑特征、建造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软件模拟的手段,用现代技术的方法研究民居的物理环境。 文章结构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部分。首先,对培田村进行基本介绍,其次,在此前提下分三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培田的村落形态,包括它的选址构成、道路和水体系统、宇坪和公共空间。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九厅十八井”这种建筑形式在培田村的具体实例,及其建筑特征和空间形态特点。第三部分调查研究了培田民居的建造技术,涵盖了材料选择和建造过程等内容。接着,以物理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环境研究,这样对重点研究的三部分和人居环境的关系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最后总结前面的研究,阐明了培田民居的特点和给予我们的启发,论述了对培田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