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30)
期刊(868)
图书(278)
学位论文(159)
视频(72)
会议论文(32)
图片(10)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530)
期刊 (868)
图书 (278)
学位论文 (159)
视频 (72)
会议论文 (32)
图片 (10)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1276)
2013(541)
2012(501)
2011(504)
2010(363)
2009(189)
2008(185)
2006(50)
2004(22)
200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6)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3)
红土地(12)
海峡旅游(9)
魅力中国(4)
华中建筑(3)
中原文物(1)
中华诗词(1)
中国国家地理(1)
广西民族研究(1)
四川洛带古镇旅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基于游客体验的视角
作者:胡敏丽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开发  旅游产品  洛带古镇  旅游体验 
描述:之一——古镇为研究对象,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分别探讨了古城镇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的某一方面问题,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旅游资源本身,研究对于目前古城镇旅游产品的营销模式、管理机制、开发模式、开发设计原则等方面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指导。看待问题的角度也都是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加以探讨的。然而,从旅游者本身的角度,立足于体验经济的大背景,来衡量古城镇旅游产品给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的研究,来看古城镇旅游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当代旅游者的需求,从而为旅游企业提供建设性的具体的参考意见,这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洛带古镇,立足游客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质量。 文章首先对古镇旅游及其特征进行了界定,然后根据已有文献的吸收总结以及从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条件:游客对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期望水平和体验后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游客在洛带古镇的旅游体验总体质量;旅游观赏、旅游交往、旅游文化和旅游活动是构成洛带古镇游客体验实现的关键路径。 然后,立足于该前提条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总体构思框架:洛带古镇旅游产品要获得最大的效益需要游客有最佳的旅游体验质量,游客最佳的旅游体验质量需要游客有最高的旅游满意度,最高的旅游满意度来自于与旅游期望的完美契合,而这种契合取决于洛带古镇游客体验的实现路径。因此,提出以旅游体验为导向提升洛带古镇旅游产品质量,创造洛带古镇旅游最佳体验实现路径的决策成为必然。根据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特征和现状,遴选了洛带古镇游客体验的各个实现路径的评价要素,并作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洛带古镇的问卷调研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是通过因子分析重新修正洛带古镇游客体验实现路径的评价要素。二是在此基础上,运用 T检验分析分别针对观赏体验,交往体验,文化体验和活动体验的各个评价要素分析游客对洛带古镇游玩前的期望和游玩后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找出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目前具体存在的问题。三是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在洛带古镇旅游产品中基于观赏体验,交往体验,文化体验和活动体验四个实现路径对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大小。 接着,根据统计数据的结果,分析了洛带古镇旅游产品质量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四点,分别是:基于文化体验的洛带古镇旅游产品未能凸现客家氛围,基于观赏体验的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缺乏明确的主题形象,基于活动体验的洛带古镇旅游产品参与性和文化性薄弱,基于交往体验的洛带古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最后,提出了关于提升洛带古镇旅游产品质量的对策建议,分别是:在旅游产品中营造洛带古镇浓郁的客家文化体验氛围,打造明确主题形象的洛带古镇观赏体验旅游产品、丰富洛带古镇旅游活动产品体验的参与性文化性和提高洛带古镇旅游旅游产品交往体验中的各项服务质量。希望通过以上四条对策建议的提出,能够对提高游客在洛带古镇的旅游质量,提升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质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02-2010年台湾主要报纸对客家桐花报导之研究
作者:连卜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桐花新闻  媒体报导  内容分析  扎根法 
描述:相關議題涵蓋之概念,以此理解桐花於台灣社會發展之現況、脈絡及其影響之意義。   本研究採質、量並重之方式分析,以質詮釋內涵,以量分析趨勢。就其分析結果顯示,桐花相關新聞中,「廣而告知」之訊息所佔比例甚重,並受政治氛圍之影響,且最後於新聞報導出現之概念,彙整歸納出之核心範疇為文化與符號意象、社會與族群、政治與政策、產業經濟效益、自然與實體環境、地方與節慶特徵,以及學習與永續機制等七大類。   總歸媒體對桐花議題發展之關注,乃歸結於土城市公所舉辦之桐花節及客委會舉辦之桐花祭而起,進而吸引社會大眾之注意力,在桐花意象深植人心的同時,各層面也相互交錯的影響著,並在多方面實質的具體作為上,逐漸出現連帶效果,帶動著「桐花」朝向一個系統性、永續性的架構之中。
区域发展对土地利用变迁之影响:以桃园县客家地区为例
作者:王鸿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迁  土地覆盖  土地变异侦测  土地开发 
描述:埤塘消失、耕地面積縮減與稻米產量下降等,進一步使得變更用地的情形更加嚴重。本研究在資料運用上,以1988、1998與2009年做為研究時間,透過遙測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的操作,先以衛星影像分析數據以及都市蔓延分析,用以探討桃園縣土地利用/覆蓋與都市蔓延的真實情況。其次,針對重大建設航空城,對區域地貌的變化與都市發展做討論。再者,藉由IPCC情境概念來探討土地利用的議題,用以瞭解今昔土地利用模式之情境轉變。以提供後續研究者作為研究土地利用的輔助資料。
落地生拓—桃园龙潭钟家的定根与生拓
作者:刘湘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  宗族组织  定居  维生方式 
描述:濟基礎及人口數量後,鍾家開始重新建立家族組織,首先,從構建祠堂開始,顯示了客家人的崇祖文化。其二,積極加入本地寺廟神的祭祀活動,表現出認同地域,融入跨越祖籍人群的祭祀圈中。以上兩個指標,即為學者用以
客家服饰研究
作者:陈金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服饰  文化  创新设计 
描述:等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如下: (1)客家服饰既保留了中原汉族的传统,又因地制宜,在某些方面加以改革、创新,故此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客家民系是由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其服饰必然与中原汉族服饰具有密切
中国大陆客家聚集区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重点对梅
作者:钟声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客家  梅州——龙岩——赣州客家聚集区  区域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描述: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优化。本研究取得如下结论和认识:1、中国大陆客家人居分布范围广,空间上基本上与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区域一致。客家人聚集区具有共同的特点:居住地理环境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生态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陈丽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创新发展  桂林 
描述:为世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风景名胜区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各风景名胜区间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桂林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桂林是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四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美誉世界,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旅游业是桂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构建“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市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在综合改革、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全国提供示范。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最具城市优势、最具品牌效应、最具社会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然而,桂林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既是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广西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探寻桂林旅游业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具有局部区域性意义,更具全局战略性意义。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现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八章。即: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功能定位,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拓展创新发展,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睁体系。论文系统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为研究对象,从体系上分为三个层面探讨:即从桂林旅游微观个体层面(如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到中观的旅游产业链层面(如会展业等)到宏观旅游协作圈层面,提出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实现机制。论文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的基础上,对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桂林旅游业发展成效和经验。论文深入地探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升级难度大;旅游价格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对经济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业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缓慢和旅游产品单一等。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运行机制相对缺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硬件建设差距比较大。论文在研究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及定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和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论文从跨县(区)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政府主导下大旅游管理机制、城市公园改革与城市公园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从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集团、景区联合体经营体制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从桂林旅游整体形象再造、旅游营销手段和方式再创新两个方面研究了旅游营销创新;从政府对旅游融资的强力导向、积极引进外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大型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论文研究了桂林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康复保健度假养老旅游、做强做大旅游房地产产业链、积极发展精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链的条件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着力研究了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认为要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约型旅游开发模式,建立绿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探索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以高效安全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以商贸物流为支柱的生态服务业体系。并从加强保护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加强上游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全力保护漓江水质、强化文化传承保护、加快建立大景区管理体制、落实生态补偿,做好扶贫脱困工作、加强沿岸农民技术培训和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建立科学保护漓江的长效机制。论文跳出旅游城市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的思维,创新提出东盟/北部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中国旅游金三角”区域、湘桂走廊区域、客家文化圈区域与桂林旅游产业建立战略旅游同盟协作框架的原则和运行机制。论文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保障,争取赋予桂林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争取赋予桂林类似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规划和用地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投融资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认为应该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机制创新。
广西大苗山官话山歌的歌唱模式:以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关联群体
作者:刘振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话山歌  歌唱模式  歌词结构  歌腔形态  歌唱方式  地域与族群性 
描述:带。随着社会的变迁,官话山歌进入网络传媒与经济市场,参与到政府、企业庆典等场合,其歌唱模式、歌唱场所与功能意义随之发生转变,由村落走向城镇,由民众自发性行为转变为政府主导、民间为辅,由自娱性功能演变为地域文化标识。大苗山地区是官话山歌的重要传唱区域,这里居住的苗、瑶、壮、侗、汉等多民族群体具有浓厚的歌唱习俗。本文以该地区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客家族群与师徒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村落环境下梁氏家族与城镇情境中歌王群体的歌唱活动,将官话山歌的生存空间、音乐生态链、曲词结构、歌唱形式等以及相关文化因素所体现的规律性概括为一种地域性的歌唱模式,描述与总结官话山歌歌唱模式及歌唱模式的生成与嬗变脉络。最终,全面认识大苗山地区歌唱化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模式,形成对于其文化存在方式的理解、尊重与认同。经过全文的分析、论述,本文得出的认识为:模式化思维、以歌代言、即兴编唱是官话山歌歌唱模式的三个基本特点。百越文化与汉文化的长期碰撞与融合是形成官话山歌歌唱模式最重要的文化因素。由于大苗山官话山歌在不同地域与族群中传承,歌腔风格隐含着地域与族群的文化信息。同时,汉语方言的交流便利性与强势文化特性极大地推动了官话山歌在不同地域与族群中的传播。本文对于大苗山官话山歌的初步研究,可为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个案。并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处于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族群音乐生活的共性特点,也有助于改变我国学术界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边缘交融性研究不足的现状。
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
作者:吳雪如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權態度  人權知識 
描述: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1.國小學生對於人權知識具有中上程度的理解。2.國小學生具有積極正向的人權態度。3.不同背景學生在人權知識的表現為:女生的人權知識顯
梅州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郑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客家文化  文化旅游  广东梅州 
描述:地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r> 梅州是以客家文化为特质要素和内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赋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客家热”的发展和“中国客家文化旅游”的兴起,梅州旅游业蓬勃发展。2005年梅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后,梅州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梅州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梅州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br> 本文以梅州市为例,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回归方法,综合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增长问题。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方法,重点研究梅州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br> 通过以上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协整检验表明:梅州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梅州旅游业发展促进梅州经济增长,梅州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的带动作用则没那么明显。同时在加快梅州市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上,本文提出:科学规划,实施优先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整体经济规模;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增大旅游消费经济总量;扩大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挖掘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加强区域合作,着力培养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实现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