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8)
期刊(701)
学位论文(285)
视频(22)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98)
期刊 (701)
学位论文 (285)
视频 (22)
会议论文 (12)
按年份分组
2015(22)
2014(840)
2013(251)
2012(270)
2011(272)
2010(234)
2009(118)
2008(88)
2007(40)
2004(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8)
嘉应学院学报(33)
客家研究辑刊(20)
歌海(4)
韶关学院学报(2)
东南传播(1)
生态文化(1)
建筑与设备(1)
语文学刊(1)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1)
客家围龙屋的空间美
作者:张春华  期号:第7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龙屋  通透性  空间序列  向心性  建筑环境 
描述:客家围龙屋既注重内部空间的功能性和通透性,也强调外部空间群体组合的形式美,整体上呈现向心性的空间布局。客家围龙屋的空间美,反映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及其习俗信仰、审美趣味对客家人的深刻影响。
客家土楼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与精神性建构序列浅析
作者:李志文  期号:第1期 来源: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物质性建构序列  精神性建构序列 
描述:作为客家文化的杰出作品,土楼有其特有的物质性建构序列,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就势建楼。形式多样,功能齐备,历经千年。土楼的精神性建构序列则展示为两个层面,集萃式的艺术人文之美与历史性的社会人文之美。
客家古民居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毕剑  期号:第6期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古民居  人聚空间  和谐与生态  和谐社会 
描述:客家古民居是客家先民在进入赣闽粤三角边区后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所创造出的一种民居形式,它处处透着和谐,时时透着生态,是一种和谐的人聚空间,具有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特征.
客家情怀——记广东梅县荷树园电厂行政办公楼装饰设计
作者:吕海雪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政办公楼  装饰设计  电厂  梅县  广东  客家  建筑面积  综合布线 
描述:梅县荷树园电厂行政办公楼位于电厂生活区内,该办公楼总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首层1.5米为综合布线、电气、照明、消防、空调、给排水等各个系统使用。二层为办公区,结构形式为水泥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0.15米。
岭南婚嫁习俗中槟榔的文化解读:以粤东客家地区为中心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婚嫁  槟榔习俗  客家地区 
描述:通过检阅地方文献,结合人类学的调查获得的口述资料,对粤东客家地区婚姻习俗中槟榔礼俗流行的年代、区域以及礼俗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并对槟榔礼俗在粤东客家地区流行的原因做人类学的解读。
清代广东盐商捐输的流向分析
作者:周琍  期号:第3期 来源:盐业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广东  盐商  捐输  流向 
描述:清代广东盐商通过经营盐业积累一定财富后,往往会采取"捐输"的形式来回报社会.纵观其捐输和卤本生息的流向,主要用于军饷、缉私、捕盗经费、育婴堂等地方公益事业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社会秩序的安全和资助了地方公益事业.
古老而神奇的赣南客家围屋
作者:周鸣贵  期号:第1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屋  赣南客家  客家人  语言特色  结构形式  生活方式  文化底蕴  中国历史  建筑形式  中原地区 
描述:人们走进赣南,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心旷神恰和乐而忘返之感,这不仅是因为赣南的山水秀美、林木蓊蔚,有着许多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而且在这方土地上遍布许多古老神奇的围屋建筑。这些围屋建筑以它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文化底蕴,折射出中国历史的沧桑
曲韵茶香情悠长:赣南采茶戏与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赖静怡  期号:第5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文化  历史悠久  客家  地方色彩  中国戏曲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财富  中小学 
描述: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项珍贵的客家
梅县民间客家山歌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温丹妮  期号:第20期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现状  多元化 
描述:全文分三个部分论述梅县民间客家山歌的现状,分别为:山歌本体、歌手和听众。结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原生态形式的山歌已经消逝了,而作为表演形态的山歌却依然存活于梅县民间的舞台上,并且它会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适应其社会环境的形态继续活跃着。
广西古典园林谢鲁山庄地域特色探析
作者:陶世红 黄汉莉 叶明琴 陈刚 罗兆新  期号:第3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鲁山庄  广西古典园林  地域特色  客家文化 
描述:研究以谢鲁山庄为例,探讨了广西古典园林的地域特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谢鲁山庄的山水格局、建筑形式、植物种类、排水系统、地方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地域特色方面的调查分析,总结该园地域特色形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