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外区罕见词看客家方言的“山话”特性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特征词 外区罕见词 山居 山田 山话
-
描述:客家方言特征词中有一类是“外区罕见词”,该类词对内有很强的“一致性”,对外有很大的“排他性”,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本文深入分析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发现它们集中体现在“山居”与“山田”上 ,据此揭示了客家方言的“山话”特征。
-
定光佛信仰的民间文化基础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定光佛 郑自严 民间信仰 人性反思
-
描述:定光佛信仰是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融合的典型个案;是客家文化形成和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定光佛信仰在提炼传统文化精华、促进现代人性反思和人文科学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浅谈客家梅州地区书院藏书
-
作者:李惠芳
期号:第5期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梅州 书院藏书
-
描述:书院是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书院与书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书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是为书院的教学、研究服务的。本文从书院类型划分入手,分析了客家梅州地区不同类型书院藏书的种类特征,并指出无论何种书院,其藏书最终目的都是为科举服务的。
-
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
-
作者:谭东辉 金慧惠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俗 体育文化 社会功能
-
描述: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以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赣南地区客家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着重阐述了赣南民俗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
闽西客家武术流变及特征研究
-
作者:谢亮 张赐东
期号:第12期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客家武术 流变 特征
-
描述:闽西客家武术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客家文化的核心要义.通过对闽西客家武术的流变及特征研究,认为闽西客家武术缘于保家卫国及自卫自立,逐渐形成融贯南北武术之特长,练习内容丰富多样、练功方法独树一帜等重要特征.
-
阴那山灵光寺与明朝崇祯太子关系浅析
-
作者:周云水
期号:第9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阴那山灵光寺 崇祯皇太子 世德堂 元魁塔
-
描述:南瓜外形和明确的碑文内容,肯定了阴那山灵光寺的奯山和尚暨一清光禅师就是明朝崇祯太子朱慈烺的说法。民间口述材料和文献考究的互相佐证,不仅可以破解历史谜团,而且有助于地方政府以此为内涵式发展的契机,推进客家特色旅游文化的建设,以增加世界客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
在寻求中学习 在探求中成长:记一次收集客家民俗的活动
-
作者:谭中庚
期号:第4期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引导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 收集 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 春节习俗 赣南客家 学习
-
描述:自全市各乡镇,也有的来自其他县市,但多数为客家人,这为他们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条件。开学之后,我根据学生收集的内容,将学生分成了三个活动小组。第一小组以收集除夕之前的习俗为主,
-
客家文化“舞麒麟”
-
作者:刘明军 江鸟
期号:第9期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艺术 城市化进程 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 情感因素 文化形态 思维方式 现实意义
-
描述:舞麒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圳(原宝安县)民间艺术中有"西狮东麟"的说法。如此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形态,蕴含着当地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传承、发展麒麟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民居的迁徙:真武场古镇的客家印记
-
作者:周媛 肖能定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 客家先民 中国古建筑 会馆建筑 客家人 迁徙 客家移民 建筑风格 梁思成 不可分离
-
描述:我们家的一角城楼,几处院落,一座牌坊,一条街市,一列店铺,以及我们近郊的桥,山前的塔,村中的古坟石碑,村里的短墙与三五茅屋,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的。它们都曾丰富过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与我们不可分离的情感的内容。——梁思成
-
“蓝大将军节”的展演与变迁
-
作者:陈文红 杨成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蓝大将军节” 展演 变迁 文化认同
-
描述:化展馆建设,使之成为传承的载体;在畲族小学开展乡土教育、适当嵌入本地畲族文化内容,实现对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联络外出发展的乡贤,争取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以实现蓝村畲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