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味菜
-
作者:廖楚强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风味菜肴 菜谱 制作
-
描述:客家,是以聚居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地带的汉族居民为主,同时包括散居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四川、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华侨社会中的一支庞大汉族民系.客家人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和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味.
-
客家人的教育观初探
-
作者:何国华
期号:第2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梅县 华侨 客家先民 中学 五胡乱华 世纪初 书院 学校 图书馆
-
描述:世纪末),元兵南侵,宋高宗南渡,客民多随文天祥义兵南下,多进入粤东北地带,在粤北、粤东广大山区定居下来,可见客家人完全是来自中原的汉族人,是汉族里一个系统分明的支派,是五代后的新兴民系。
-
闽西客家诞生礼俗初探
-
作者:张泉福
期号:第2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客家 诞生礼 婴儿 产房 仪礼 榕树 孕妇 永定 产妇 外婆
-
描述:地处闽粤赣三角地带的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历史上,该地区隶属汀州府,境内有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清流、宁化、归化等八个纯客家县,(现分属龙岩地区和三明市管辖)占全国纯客家县的四分之一。客家人都是唐宋以来,几经周折,
-
方言区幼儿师范普及普通话工作之我见
-
作者:卢端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及普通话 普通话训练 幼师生 幼儿师范学校 语流音变 方言区 幼儿教师 幼儿化 客家语 语音训练
-
描述:方言区幼儿师范普及普通话工作之我见卢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可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但是,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差异。生活在方言区的幼儿受方言环境影响,语言发展难免地带...
-
对“广东汉乐”的探源与思考
-
作者:李复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汉 探源 汉水流域 传统音乐 梅州地区 韶关地区 中心辐射 台湾地区 周边地区 丘陵地区 中原地区 历史进程 地方官员 广东省 迁徒 境内 赣南 西南 交通
-
描述:一、沿革与称谓“广东汉乐”是广东传统音乐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境内的梅州地区和惠阳、汕头及粤北韶关地区的部分县,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赣南、闽西南、台湾地区的部分县市。所谓“客家”,其迁徒主要来源于中原地带(今河南及周边地
-
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
-
作者:兰思义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风情 母亲河 生态保护区 新桥 综合开发 小城镇 客家文化 龙岩市 风景区 规划
-
描述:“两岸青山玉带水,十里田园入画廊”。从长汀县新桥镇新桥村(集镇所在地)至庵杰乡涵前村(客家母亲河汀江标志性源头——龙门风景区所在地),沿汀江两岸连绵约15km的河谷地带,生态植被良好,河道蜿蜒平缓,水质清澈如镜,
-
粤东地区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
-
作者:杨期和 陈美凤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期号:第12期
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林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粤东
-
描述:、莎草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植物占优势,层次清晰,垂直分层现象明显,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明显,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较高。【结论】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是目前粤东区保存较完好的自然林,具有典型的地带特色。
-
“音画发烧”卷(八)足不出户,也可经纬人生
-
作者:怀冰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烧 人生 客家文化 潮汕文化 客家人 美好
-
描述:丰顺建县于1738年的清乾隆三年,取“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而得名,它是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汕头的后花园,梅州的南大门”。居民绝大部分是客家人,是了解客家文化的好地方。
-
中国塑胶商贸重镇——樟木头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国外塑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塑胶 中国 东江流域 中心地带 大陆地区 香港
-
描述:樟木头临近香港,位于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中心地带地处东江流域,群山环抱,山水青秀,麒麟呈祥,客家世居,这块风水宝地,吸引了十多万香港同胞在此购房置业,成为整个大陆地区香港居民聚居最多的小城,被世人誉为“小香港”。[第一段]
-
飞鱼干的滋味
-
作者:陈淑华
期号:第8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是豆干、三层肉丝和鱿鱼条,这不是客家小炒吗?昔日居住山丘地带,以晒干的鱿鱼代替不易取得的鲜鱼当牲礼的客家人,拜拜后,利用供桌上的三牲变化出来的一道小炒,今已成为台湾客家族群的一道代表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