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症克星写春秋——记从赤脚医生到客家治痫名医的林荣书
-
作者:庐弓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赤脚医生 福建长汀县 脑发育不全 顽症 福建省 研究所 海内外 罗源县 分裂症 开放性骨折
-
描述:汀洲荣春癫痫研究所是林荣书医师在1994年兴建的福建省首家民办癫痫研究所。 20年来,林荣书已为海内外癫病、小儿脑发育不全、弱智、中风、偏瘫、精神分裂症等患者2万多人解除了病痛。 林荣书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涂坊乡丘坑村一个革命烈士家庭。幼年时他亲眼目睹不少乡
-
明清以来闽粤赣边乡村的自然灾害与社会救治
-
作者:王福昌 罗莉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灾害研究 闽粤赣 清前期 明后期 民国时期 平远县 明清 明前期 十三年 频率
-
描述:过去学术界对闽粤赣边社会历史的研究多限于客家问题、商品经济问题、租佃制度和地方动乱以及社会革命诸方面,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研究较少。本文想就明清以来闽粤赣边乡村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地域特征、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诸问题作些探讨。一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区域特征闽粤赣三边地区的自然灾害,在其内部呈一定的时空
-
长汀: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
作者:李西民 朱勇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县 福建省西部 南方红壤 中国革命 生态环境 土地面积 生活贫困 客家
-
描述: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8个乡(镇),总人口52万人,总土地面积3099 km2,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又是中国革命圣地。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集中表现是群众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长汀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
-
闽西客家妇女唱山歌及其文化内涵探考
-
作者:陈曼娜
期号:第10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客家妇女 音乐行为 艺术特点
-
描述:本文主要以闽西客家为例,探讨传统时期和革命时期客家妇女唱山歌的习俗。客家女性以奉献为核心,厚重、独特的母性情怀为客民系的繁衍、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是传统客家女性精神世界的一面窗口,反映了客家婚姻习俗给客家妇女带来的深刻影响。
-
爱唱山歌的华夏女杰李坚真
-
作者:游慧冰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广东省委书记 革命战争时期 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夏 “真” 县委书记 中央苏区
-
描述:研读李坚真,你会诧异于她的真。这位1926年参加革命、爱唱山歌的客家女子,由一个童养媳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路走来始终很真——真实、真诚、率真,求真务实。有些人在
-
破解山区创强难题 大埔交出漂亮答卷
-
作者:本刊记者
期号:第10期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 中央苏区 广东省 大教育 革命老区 边远山区 各级各类教育 重点县 扶贫开发 中小学生
-
描述:大埔是红色热土,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这里山川秀丽,民风淳朴,独具神韵,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是"中国最美小城"、"全国文明县城"。作为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埔以坚定的脚步迈进了省级教育强县的大教育方阵,令人惊喜!这是"小财政"办出"大教育"的典范
-
缅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
-
作者:李龙斌
期号:第11期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专家 离休干部 中国共产党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文物 四川省 事业发展 宜宾市 客家土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描述: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罗哲文因病于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罗哲文1924年4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194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罗哲文是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
-
客家人主导的太平天国并非客家王朝
-
作者:阚波
期号:第1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客家王朝 客家人 各族起义
-
描述:太平天国在军政构架上固然以广西等地的客家人为主导,但是其建立起来的政权却不能被简单地被视为客家王朝。太平天国应该被定义成由一系列各族起义所构成的革命运动。参与其中的客家人,背离了客家人的操行传统和文化精神,他们绝不能代表主流客家,而只应视为少数信仰异类搞出来的"民变"。
-
瑞金粉干传奇
-
作者:温带生
期号:第6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粉 传奇 自然环境 人文历史 饮食文化 共产党 衍生 食品
-
描述:江西瑞金地处武夷西麓、位居赣江东源,境内祥光普照,紫气缭绕:山川清淑,土脉膏腴,自古人称“兴龙之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客家先民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一代共产党人在此革命创制、开基建政。特殊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孕育出特殊的物产食品、饮食文化。
-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的产生、发展与创新
-
作者:尹学毅
期号:第3期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炎陵 客家民歌 客家山歌 《炎陵飞歌》
-
描述: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