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
-
作者:郭起浪 钟美珠
期号:第34期
来源:商场现代化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资源 产业
-
描述: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整合赣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赣州文化产业。弘扬主旋律,着力打造赣南红色文化;突出特色,着力打造赣南客家文化;传承历史,着力打造赣南宋城文化。
-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城市品位 征地拆迁 工程建设 居住条件 教育基地 江南 严格执行 截污工程 货币补偿
-
描述:梅城江南东片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梅州市继东山教育基地、客家公园之后在建设宜居城乡、打造世界客都,推动绿色崛起的又一重大三旧改造项目。梅城江南东片改造前地势低洼,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建筑杂乱,道路狭窄,安全隐患很大,与
-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以现代移民城市深圳为例
-
作者:杨宏海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移民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 现代 传承 客家文化 兴国山歌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文化,具有文学、历史学、音韵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2005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与江西“兴国山歌”名列其中,两者同属客家山歌。
-
水口塔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口 占地面积 蕉岭县 梅州市 广东省
-
描述: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水口文阁岌上,又称“文奎阁”,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是一座五层楼阁式砖砌风水宝塔。该塔坐南向北,平面呈八角形,总面阔16.31米,总进深16.31米,通高约20米,墙厚约0.26米,占地面积约266平方米。
-
元魁塔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口镇 梅州市 广东省 砖塔
-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始建干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历十载,于崇祯二年(1629)竣工。该塔为九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高42米。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内设螺旋式阶梯至第八层。顶层设宝瓶状塔刹。每层均用青砖砌成犬牙状出檐,塔身各层交互置四个口望窗和采光孔
-
狮雄山塔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县 梅州市 广东省 花岗石
-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民国十五年(1926)作过维修。该塔占地136平方米,塔高七层35.5米,八角形,楼阁式砖塔,花岗石基脚。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塔身各层置假平座,塔刹为铁铸宝瓶状。有螺旋梯可达塔顶。
-
世界最大圆形建筑:梅县文体中心正式启用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城市住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体中心 圆形建筑 梅县 世界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人民广场 建筑风格
-
描述:6月19日,世界最大圆形建筑——梅县文体中心正式启用。梅县文体中心坐落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新县城人民广场侧.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该建筑采用客家全围龙式的建筑风格.直径110米.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
-
清流县政协组团考察客家文化保护和弘扬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研究 政协常委 文化保护 清流县 离退休干部 学习考察
-
描述:【本刊讯】9月7--10日,清流县政协李增祥主席率部分县政协常委、离退休干部代表和客家文化研究学者赴广东梅州和永定、上杭、武平等客家县学习考察,交流客家文化保护和弘扬,为世界第25届客属恳亲大会清流客家“祖山拜佛”活动献计出力。
-
探访原生态客家古村落-玉水村
-
作者:杨草原 唐林珍 曾仕谦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品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古村落 生态 水 保护性开发 商品流通 专家学者 梅州市
-
描述:位于粤东客家地区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的600多年古村落——玉水村,曾是粤东和江西商品流通运输的必经之地。这里民风淳朴、古树参天,现存大量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以及盐商古道、古驿站等,被专家学者称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目前,当地正对玉水村进行保护性开发。
-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设计发展
-
作者:彭轶 钟朝玲
期号:第11期
来源:科学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
-
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众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形象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就赣州而言,如何深入发展宋城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是当前城市形象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