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梅州 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
一方圣旨匾两岸客家缘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台湾训导王之机圣旨匾 在永定县高陂镇富岭村,至今保存着一方台湾府训导王之机的圣旨匾额。该匾品相完好,图案、文字十分清晰,对研究闽西客家赴台科举、任职、垦殖、开发等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方弥足珍贵的涉台文物。 圣旨匾额的中央镌刻着“覃恩敕封”四个大字;落款处钤有玉玺一
文化客家:厚德载物,风骨嶙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中原散落至世界各地的客家族群,无论经历怎样的苦困,始终能排除万难和自然和谐共存,古有“逢山必有客”一说。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致保持着源头中原文化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处世价值观念,甚至连他们所讲方言也保留着中原古音。客
客家新韵唱响文博会 张国勇执棒交响山歌
作者:于雪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将在文博会期间上演。 (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于 雪 深圳原创交响乐作品——客家山歌主题交响曲《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作为2012年文博会艺术节演出项目之一,将于5月17日晚在深圳音乐厅上演。 届时,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深圳交响乐团
“岭南第一大围”“管家”官桂根 撩开始兴客家大围神秘面纱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官桂根(右三)义务为游客讲解大围 官桂根对大围每个细节都细心研究 在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有一位经常戴一顶鸭舌帽作免费解说的六旬老人,因其对满堂客家大围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大围的管理、保护和宣传不遗余力,被人们称为这座百年围楼的“管家”。他就是始兴县隘子镇的退休老人官桂根。 撩开大
回望客家民系千余年迁徙奋斗史《客家史略以历史族谱记载为依据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西晋永嘉之乱起,北方战乱频繁,加之水、旱、虫、冰冻灾害不断袭来,为求生存,识变从宜,北方汉人被迫不辞关山迢迢向南迁徙。早期南迁汉人,有的沿汉水入湖北或者湖南洞庭湖地区;有的则往安徽、河南、江苏等江淮地区和长江以北地区迁移。 客家先民与原住民和睦相处,最终融为一体 尔后,祸乱、天灾不断扩大加剧,
客家文化架桥梁 梅台合作展新篇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作者:范琛 柯鸿海 罗伟章 刘海祥 张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新竣工的世界客都大道。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一批嘉应州(今梅州市)居民携家带口,乘船下韩江,经汕头、厦门、澎湖等地,最终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登陆,成为最早迁徙至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数百年间,客家人在祖国宝岛台湾辛勤耕作,筚路蓝缕,繁衍子孙。如今,梅州台湾两地的客家人隔海相望,道不尽的依旧
加拿大30余教师将体验惠州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白 璐 通讯员房云峻)记者日前从 “中国惠州2009年中外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获悉,今年7月13日~8月5日,30余位来自加拿大的外教将到北师大惠州附小开展中外语言文化培训与交流活动。届时,外教将走进社区家庭,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学写汉字,了解惠州客家文化。
体验客家 民俗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第11届深圳市罗湖区少先队夏令营赴河源市、梅州市、兴宁市,开展“手拉手保护母亲河”东江环保科普实践、特区山区少先队手拉手助学关爱活动、体验客家民俗文化活动等。图为兴宁客家围龙屋客家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深圳特区报记者程海昆摄
客家短章(四则)
作者:丘晓玲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散文] 关于山歌 我一直奇异于歌者喉咙里是否隐藏有袖珍的乐谱,并且他们是如何在开启天籁的同时又运用了文学?这些出口成章的田间劳作的客家男女,他们的另一种隐秘的身份是热衷于即兴创作的艺术家。 鸟类这天生的歌唱家,它们婉转清丽的歌喉拒绝为冗长枯燥的语言牺牲,或者它们之间的交流语言
上页 1 2 3 ... 7 8 9 ... 78 79 80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