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田客家“软屑糍”美食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周宗胜 文/图
“糯米糍,糯米糍,吃不够的‘软屑糍’……”这句民谚说的是连城县姑田镇民间的客家美食“软屑糍”。
软屑糍的加工是颇有讲究的。原料取优质糯米10斤,浸泡约10分钟左右后,用石磨或电磨磨成米粉。加工时,将米粉倒入大盆,用适量热水调湿米粉,至可以揉搓成团时,连续性将有黏性的米粉团揉搓成约乒
-
吃惠州客家菜有股家乡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马来西亚学生对市一中食堂饭菜称赞有加。 《东江时报》记者吴远方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吴远方 通讯员曾威 邓碧军)“市一中食堂的饭菜好好吃,再来一碗!”昨日是40名马来西亚学生到市一中交流学习的最后一天,他们参观校园并品尝食堂饭菜。
8日,40名马来西亚学生与40名市一中学生结对子,展开了
-
李家拳或定位为广东客家名拳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温 舒 通讯员邓达莉)市文联、市民协正在为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申报 “广东省李家拳之乡”。6月2~3日,由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曹利祥,省民协主席罗学光带队的考察团到惠城区河南岸街道了解李家拳的特点、历史和发展现状。
据悉,李家拳是惠州乃至广东独有的传统文化,有200多年的历史。
-
外来婆婆客家儿媳同做汤圆庆元宵元宵节故事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日是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为图省事,人们一般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速冻汤圆。而来自湖南邵阳的袁阿婆和来自惠州的客家儿媳则选择自己动手做汤圆,庆祝婆媳俩在一起过第一个元宵节。
甜咸汤圆口味互补,家人戏称“黄金搭档”
今年是袁阿婆和儿媳头一次在一起过元宵节。听丈夫夸婆婆做的汤圆很好吃
-
深圳布吉镇客家凉帽入选省非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近日从深圳获悉,布吉街道的甘坑社区“客家凉帽”被列入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坑是深圳凉帽最大原产地,鼎盛时期全村家家是凉帽作坊,解放后发展成为凉帽生产工厂,主要出口香港和东南亚。据了解,该工艺当年在大运会期间在大运村向各国友人进行演示;第八届和第九届文博会,甘坑凉帽先后亮相文博会坂田手造
-
叶伟昌:软硬兼施打 造客家品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叶伟昌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古礼贤摄)
本报记者曹优生李玉娇
人物简介
叶伟昌,祖籍梅县程江,1959年出生于柬埔寨。父母都是梅州人,为了谋生“下南洋”到了柬埔寨。后来因柬埔寨战乱,他随家人到了澳门。在澳门读小学、中学,19岁开始进入社会帮助家里经营家族的服装零售生意。
-
市领导调研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筹备工作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张梓睿) 昨日下午,副市长张斯良到新罗区就2013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筹备工作开展调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旅游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新罗区领导,以及龙岩山歌剧团、龙岩烹饪协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
张斯良一行先后到志高神州欢乐园、龙岩国际美食城、华美达龙州酒店,对欢乐节开幕式
-
福建現紅歌 客家話男女對唱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麗寬、特約通訊員 吳德祥 龍岩報道)福建龍岩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日前發現以男女對唱的情歌形式表達革命志向的革命民歌—《田婦討論歌》。
據了解,這首歌曲是用墨水寫在培田村雙灼堂正廳的右側牆上,全部使用客家話語,落款是「瑞金模範營第四連部」,不過其中很多錯別字。「回我的妹你莫驚,共
-
川僑辦客家聯會 訪梅州聯會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去年對成都舉辦的第20屆世客會的大力支持;感謝該會首長在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接待他們,並邀請該會組團參加今
-
客家方言讲党课 基层干部更易懂
-
作者:林涌浩 周亮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讯 (记者/林涌浩 通讯员/周亮)日前,大亚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村官宣讲团走进澳头街道大涌村。据悉,组织大学生村官宣讲团进村、社区为基层党员干部宣讲,是大亚湾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创新举措。
据了解,为帮助基层村居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切实开展好党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