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电影《赣南1934》在龙南封镜 突显赣南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综合消息 日前,由总政话剧团、赣州市委宣传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红瑶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拍摄,赣南籍著名女作家温燕霞编剧的献礼影片《赣南1934》在龙南县封镜。该片以战争为背景,讲述在敌占区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表现了独特的赣南客家文化。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的
-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世界客都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天,是一个值得梅州人民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国家文化部为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梅州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市在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地
-
客家亲·摇篮情
-
作者:刘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1月18日晚,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开幕式。当抱病赶来的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被搀扶着来到主席台前,用浓浓的客家话喊了一声“乡亲们”时,全场掌声雷动。曾宪梓先生动情地说,“连续3天的高烧,使我差一点来不了赣州,但我还是说服家人,赶来参加这个盛会。因为我爱客家,我爱赣州人
-
电视剧《下南洋》五大精彩看点 永定土楼取景 展现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通讯员 刘永良
3月3日,38集电视连续剧《下南洋》在央视八套晚间黄金时间强势推出。《下南洋》以永定客家人简家和陶家为背景,以南洋华侨为中国革命筹集经费为主线,向观众全面展示世界独有的客家土楼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下南洋》在永定土楼拍摄近一个月,精彩看点很多。
一
-
打造“梦里客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阎维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李少凤
11月22日晚,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主题晚会《梦里客家》在梅县曾宪梓体育场隆重举行,群星荟萃、精彩纷呈的主题晚会,为包括来自海内外的2000多名领导嘉宾在内的现场18000多名观众呈上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全面“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受
-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朱小丹宣布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开幕
吴伯雄讲话
叶克冬讲话
任启亮讲话
招玉芳讲话
曾宪梓讲话
熊德龙讲话
梁亮胜讲话
朱泽君致辞
谭君铁主持
本报讯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昨日上午
-
《客家意象》再现梅州客家人“下南洋”艰辛路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江边,客家汉子背起行囊挥泪告别,孤身远去,年轻的妻子依依不舍,扑地痛哭,如泣如诉的客家山歌响彻天空……这是广东省梅州市大型歌舞剧《客家意象》节目之一“送郎过番”的凄美场景,再现了当年客家汉子为了谋生无奈“下南洋”的场景。
记者21日跟随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下基层·侨乡行”采访团奔赴知名侨乡
-
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暨樱花节在赣县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郭远平报道:十里樱花正烂漫,贡水之畔尽欢歌。3月15日,赣县客家文化城成了欢乐的海洋,以打响“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旅游品牌为宗旨的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暨樱花节在这里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宣布开幕,市领导王昭悠、骆炳峰、彭光华、唐玉英、潘其乐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生态文化
-
龙岩出发西进梅州再抵厦门 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龙岩11月1日专讯】“一曲渡台歌 两岸客家脉——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联合报道启动仪式近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据悉,此次是海峡两岸广播媒体首次联手深入报道客家历史文化。
此次两岸媒体将沿着客家先人的迁台线路,从“客家祖地”闽西龙岩出发,西进“世界客都”梅州,横跨福建、广东两省七个极具代表性
-
客家婚俗表演投入1.5万元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刚刚结束的“米兰婚纱杯”赣州市第六届读者节暨赣州第二届婚庆文化节上,原汁原味的客家婚俗表演让广大读者印象深刻。据了解,为了搞好这场客家婚俗表演,北京金话筒婚庆礼仪赣州公司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准备。 该公司经理胡佳宇告诉记者,赣南是客家民俗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其民俗风情,特别是婚礼习俗基本保留了中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