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客家青年应扬长避短锐意进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简介】
刘明贵,嘉应学院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管理科学和教育管理研究,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3项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记者游文君实 习 生叶柳青
青年,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希望;客家青年,担负着
-
邓炳昌:十年坚守客家围屋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在海南上山下乡生活的老三届知青邓炳昌开始闯荡深圳,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
对于去年刚刚退休的邓炳昌而言,深圳,是一个比故乡广东揭西还要熟悉的地方,在这里的30年间,他当过特区的筑路工人,在横岗开过书店,做过代课老师,90年代,商品经济大
-
以山歌为媒,唱响客家文化 ——新一代“山歌大师”访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时隔二十年,高规格的山歌擂台赛在世界客都再次上演,山歌大师们的精彩表演让来自海内外的嘉宾与客家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新当选的“山歌大师”们是怎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客家山歌之路?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精彩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
-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世界客都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天,是一个值得梅州人民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国家文化部为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梅州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市在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地
-
客家文化架桥梁 梅台合作展新篇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
作者:范琛 柯鸿海 罗伟章 刘海祥 张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新竣工的世界客都大道。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一批嘉应州(今梅州市)居民携家带口,乘船下韩江,经汕头、厦门、澎湖等地,最终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登陆,成为最早迁徙至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数百年间,客家人在祖国宝岛台湾辛勤耕作,筚路蓝缕,繁衍子孙。如今,梅州台湾两地的客家人隔海相望,道不尽的依旧
-
惠府文化是东江文化的缩影 兼容性与亲合性让客家文化和广府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东江下游地区,古民居多以梳式布局和醒目的镬耳封火山墙为主要特色,此为位于增城的坑贝古村落。
一个市民在雨中骑着摩托车从东莞桥头的骑楼街穿过。和惠州水东街一样,骑楼是典型的广府文化代表建筑。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水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而
-
惠州东江戏承袭紫金花朝戏神韵 两剧种同为客家唱腔 花朝戏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963年,周总理(右一)在广州接见《苏丹》剧组人员。左一为剧中杨桂嫂的扮演者严银香(现居惠州)。
花朝戏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
惩恶扬善、忠贞爱国是花朝戏宣传的主题之一。
2008年对张向阳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这位有着20多年戏龄的“老花朝”、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团长日前从一则消
-
蕉妹儿客家山歌唱出流行味具有时尚元素的客语歌曲在我市乐坛独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赖春晓(左一)、谢晓燕(左二)、曾冰华(左三)唱起了山歌。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三人正在研究曲谱。
在我市有一支名为“蕉妹儿”的音乐组合,她们以青春靓丽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凭借演唱具有时尚元素的客语歌曲在我市乐坛独树一帜,并频频获奖。近日,
-
我市动漫产业无论在资金投入,创意、人才、内容、技术还是衍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汉唐动漫”的工作人员在商量动画制作。
【社会调查】
●本报记者何碧帆
实习生黄玲敏
2006年,我市第一家动漫公司“汉唐动漫”成立,创造出“细哥细妹”的动漫形象,随即在客家地区和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细哥细妹”热;2010年,我市第二家动漫公司“盛唐动漫”成立,创造出以“客客龙”为
-
激活客家,重塑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迎春
【李迎春】请问黄教授,您是如何走上客家文学创作道路的?客家这个身份对您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有什么影响?
【黄发有】我从小就对写作有浓厚兴趣。虽然本科主修经济学,但是在工作多年后,我还是弃商从文转而攻读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读中文系就是搞创作,后来才明白搞错了,中文系的主要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