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俗语研究
-
作者:刘春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宁俗语 文化 语音 词汇 修辞格
-
描述:汇、辞格等角度分析兴宁俗语的特点:韵母响亮,韵律和谐;词汇与日常农耕生活密切相关,存在大量詈语,来源于特征词,词缀丰富,重叠生动;辞格的巧妙应用增强了俗语的表达效果。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凸显出兴宁俗语“不俗”的魅力。
-
兴国山歌的语音研究
-
作者:上官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兴国县客籍话 语音
-
描述:国客籍话音系进行比较,得出兴国山歌是以地方方言为基础语言的地方山歌,二者在声韵调上有较多的共同点。此外,本文还描写了兴国山歌的韵撤,并阐述了兴国山歌语音特征形成的原因。通过描写、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兴国山歌音系与兴国客籍话音系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一致性为主。 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从语言学角度对兴国山歌进行语音方面的研究。目前对山歌的研究一般侧重历史、音乐、文化研究,而本文是运用语音学中描写、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整理出兴国山歌的声韵调系统,并从理论上探讨兴国山歌的语音特征。
-
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
作者:郑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始兴县客家方言 亲属称谓 类型分析 比较
-
描述:方式的一些特点与现今的演变趋势。继而,对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类型分析,并将之与梅县客家话、周边的翁源客话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通过与其它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始兴客话亲属称谓系统仍采用了较为古老的方式。最后,深化始兴客家话亲属称谓的研究。本文从始兴客家人的迁移历史、地域差异、语言接触、语言分化这四个方面探求始兴客话亲属称谓与梅县客话亲属称谓出现差异的原因,追究其联系及历史根源。
-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
-
作者:黄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跳觋 仪式音乐 客家文化 音乐形态
-
描述: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第一章对兴国跳觋的信仰体系及其形态结构进行阐释。信仰体系及形态结构是仪式得以生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仪式音乐产生的基础。第二章针对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本文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归纳为跳觋音乐与世俗音乐两大类别。其中,又将跳觋音乐分为声乐与器乐:跳觋中的声乐称为“觋歌”,文章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等方面归纳出觋歌的特点;从乐器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奏方式对跳觋中的器乐进行分析。跳觋仪式中的世俗音乐主要为兴国山歌,本文通过跳觋音乐与兴国山歌的比较,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互相影响。在第三章中,从音乐的行腔方式、调式音阶以及节奏节拍方面将兴国...
-
非客家因素对兴国山歌的影响之探讨
-
作者:杨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非客家因素 影响 探讨
-
描述:作相结合,歌唱理论总结与演唱实践相结合,探寻民歌在体现民族性、艺术性的普遍性原则也是本研究的又一目的。期望本文对兴国山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某些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录音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整理分析兴国山歌多数曲谱的歌词、旋律、调式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规律,以期为兴国山歌的非客家因素获得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
晚清客籍外交官:他们的兴起与活动
-
作者:钟剑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客家 外交官 群体
-
描述:系网中,这种网络的存在使他们得以以群体的方式而出现。本文试图从群体的角度对晚清客籍外交官群体兴起的原因与活动作一番综合考察,以期对此一群体的现有研究有所推进。
-
明清时期兴宁客家族群生计与移民研究
-
作者:张学禹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迁移
-
描述:人也迈出了迁移的步伐。本文就针对不同的生计模式下,兴宁人的迁移方式、迁移原因和迁移方向等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描述。
-
漫画家刘兴钦之研究
-
作者:陈虹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漫画 漫画家 发明家 台湾乡土 文化创意产业
-
描述:法有明顯的區別,不但缺少辨識性,也少見台灣元素融入其中,無法分辨和確立出台灣漫畫的特色所在。
過去台灣長期受到大中國意識的壓抑,台灣本土文化和價值被刻意忽略。隨著台灣民主的進程與戒嚴的解除,台灣意識日益高漲,台灣文化開始受到關注與肯定,在肯定台灣價值之餘,許多人開始重新檢視台灣的本質是什麼?台灣的特色又在哪裡?一九六〇年代的鄉土文學運動與一九七〇年代的鄉土藝術運動,不約而同從台灣的鄉土開始,如火如荼的展開尋根的運動,許多的作家、畫家、雕刻家都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來積極回應。在漫畫家中其實也早已有了積極的反應,其中最具成果與影響力的當是劉興欽。出生於新竹客家小山村大山背的劉興欽早在一九五〇年代即已建立了他獨樹一格的特色,他慣用平易近人的幽默與自嘲式的漫畫,深刻的描繪台灣農村以及剛轉型為工商社會的種種,不但風靡了台灣的人們,其濃厚的鄉土特質,更讓人回味無窮,是最具台灣鄉土特質的漫畫家之一。
本研究乃針對漫畫家劉興欽做全方位的研究,包括他的生平與漫畫學習歷程;漫畫創作風格與技法的表現;尤其關注劉興欽如何型塑阿三哥與大嬸婆等極具台灣特質的鄉土人物,並將台灣其它鄉土要素巧妙的融入漫畫之中,創造出極具台灣風格特色的漫畫。此外,也將劉興欽漫畫在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所發揮的貢獻;他的發明家角色以及他在當今文化創意產業所做的貢獻等等,皆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為台灣本土漫畫家的研究,立下一個標竿。
-
始兴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研究
-
作者:许水虹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景观文化 黄塘古村落 传统空间 地方发展与保护
-
描述:意义。古村落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类聚落的形态结构形成与演变过程,同时记录了当地的建筑风貌、建造工艺、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作用于景观文化的时间因子、空间因子以及感官因子这三大因子的角度来对始兴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更准确更可靠。此外,通过这些因子相互影响成就的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更好的呈现了它的景观文化价值。纵观黄塘古村落的时间因子脉络,开垦期首次建立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规模发展期主要以空间布局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为其重要的价值;动荡期则是以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的丢失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探索;而现状期则着重于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的保存价值与再次发展进行思考。在空间因子方面,则是对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逐个进行探究,得出它们景观文化的保存价值。感官因子所强调的是由人去感受和理解景观文化。在对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的感官因子研究方面,笔者主要通过访问观察并引导村民表达其视觉环境感受和通过笔者自身对空间环境的氛围理解,将不同的感官体验糅合成特殊的空间感受,从而得出其重要的景观文化价值。始兴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具有丰富的景观文化,它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过程,也是重要的历史经济发展见证者。为此,解构出其特殊的景观文化作为文化资产的保护重点,以避免在经济发展中失去其景观文化保存及再利用的价值。目前,虽然黄塘古村落受到城市发展的侵扰相对较少,仍保有传统的粤北客家村落的原始样貌,为粤北地区重要的文化资产,但是发展与保存之间的矛盾亦为其近期所突出的问题和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的景观文化,来使人们对古村落的文化资产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对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提出黄塘古村落的保存价值意义以及未来应保存的核心
-
风水与宗族:兴国三僚风水世家的历史与文化
-
作者:叶金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僚村 客家 宗族 风水 关系
-
描述:被视为封建迷信受到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风水与宗族都被列为整治清除的对象。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直接触入社会各个角落,风水与宗族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洗礼,外形几乎销声匿迹,内核却在绵延,成为两股暗流潜伏在中国广大农村。20世纪80年代后风水与宗族两股暗流重涌地面。对于风水及宗族意识的复兴,学术界认识不一,或褒或贬。正确认识传统社会里宗族与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作用、影响,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探寻农民的真实生活、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位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兴国县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又著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论文在掌握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家谱材料,以实地研究为主,结合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曾、廖两个风水世家兴起于三僚。曾姓是由曾文辿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从于都崇贤里迁兴国衣锦乡三僚开基;廖姓分两次迁来三僚,第一次约于唐末五代初明公从宁都中坝迁入,第二次约在北宋中期邦公从宁都怀德乡胡坊村迁入;唐末至明初,两姓处于初迁安定调整时期,人口发展缓慢,经济实力、社会地位都在当地处于弱势;从明初到清末,两姓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相继进入了宗族的鼎盛时期;民国至今,两姓处于强势持衡阶段。在唐、宋、元时期杨筠松、曾文辿及廖瑀三祖师为三僚风水的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的基础上,以三僚风水为代表的江西形势派风水开始兴盛起来;明清时期三僚风水开始走向皇室,走遍民间各地,江西形势派风水在中国风水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民国之后三僚风水几次起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又兴盛起来。三僚风水术兴盛是有诸多原因的,其对曾氏、廖氏两个宗族的生存条件、社会关系、宗族组织、神明信仰各方面都产了重大影响;三僚的神明崇拜、民居建筑、民间艺能都留有深刻的风水文化烙印,彰显了客家文化的特色。
全文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在描述性研究中,以较翔实的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族谱、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简明地讲述了三僚曾、廖宗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三僚风水的发展史。其二,解释性研究中,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不但突出宏观因素如当时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的作用,而且彰显出微观因素如宗族内部精英人物(主要是风水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