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土楼》地域性旋律研究
-
作者:黄月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歌剧《土楼》 地域性 旋律 客家山歌
-
描述:当前中国歌剧发展面临的难题。福建首部原创歌剧《土楼》就是在近几年歌剧发展形势下顺利生产的作品。作曲家莫凡老师站在了现当代人们对旋律审美的需求,创作出质朴、简洁、细腻、具有浓郁地域性风格的旋律,让观众
-
南部客家八音曲牌【五大调】的传统与移植:以陈能济《客家八音
-
作者:陈祉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八音 【五大调】 陈能济 陈树熙 《八音协奏曲》 《客家八音复协奏曲》
-
描述:譜,配合田野錄音、影音資料及文獻整理後,再經由樂曲分析,率先探討此曲主要音樂內容的演奏特性,以期了解美濃地區特有的【五大調】,根植在客家八音團之歷史進程。 由陳能濟與陳樹熙兩位作曲家,分別受委託來替傳統客家八音,進一步重新來創作及改編,故本文首先以2006年由陳能濟透過國樂團編制,所改編的《客家八音複協奏曲》來探討;緊接再以2007年由陳樹熙透過管弦樂團編制下,再次改編的《八音協奏曲》為研究對象。分析兩曲同樣藉由客家八音【五大調】,改編的大協奏曲,作為本文的研究主軸。透過樂曲探討與分析,進一步回顧作曲者如何透過改編技巧,無論是形變、融合、移植,或是拆解等,分別將兩者不同樂種放置在現今音樂舞台中?此種讓口傳的客家八音團本身,搭配寫傳的國樂團或管弦樂團之大型編制,究竟所呈現出來的音樂樣貌為何,是本文期待去進一步探究的。 最後,本文試圖統整並回顧思考,兩首來自於客家八音【五大調】之改編創作,是否讓客家八音有達到推廣之效。有鑑於南部客家八音之音樂藝術及缺乏探討其相關學術研究文章的狀況,希望本文的研究,更能引出不同的客家八音相關創作,及其學術上的研究文獻,為南部地區的客家八音,貢獻出微薄的心力。
-
高品质梅乾菜之利用及风味分析
-
作者:胡乃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酸菜 酸菜尾 梅乾菜 废弃物再利用 罐头 风味
-
描述:棕櫚酸乙酯、α-亞麻酸甲酯和α-亞麻酸乙酯等香氣成分,综合上述之結果,判斷這些化合物對於梅乾菜的酸味及特殊風味上是有所貢獻的。
-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
作者:徐凤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唱腔 三腔一调 伴奏
-
描述:的艺术手段。为取得对赣南采茶戏全面、科学、深入的认识,对赣南采茶戏进行唱腔艺术特征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戏曲工作者根据曲牌的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把唱腔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通常称为“三
-
锈毛莓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
-
作者:廖继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锈毛莓 抗炎保肝活性 逆流色谱
-
描述:化合物可能为:(1)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2)十八碳-9,12-二烯酸;(3)顺-15-二十四碳烯酸;(4)反式-4-异丙基环己烷羧酸;(5)(Z)-9-十八烯酸乙酯。
-
清代长乐客家迁台探究
-
作者:张小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长乐 客家 迁台
-
描述: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清代长乐人民迁台的内在动因及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并与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移民史理论进行对话。笔者的田调结果表明,无论是用“人—地”矛盾,还是用“推—拉”模式来解释迁台的原因,都忽视了外迁者本身的能动性和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与观念的影响力,迁台的动因可以也应该是多样性的。
-
幕阜山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陈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湘鄂赣 幕阜山 带音声母 边/鼻韵尾 送气分调
-
描述:还有一些特殊语音现象,如流效混同、覃谈有别、眙泰有别、臻曾梗开口一二等读如咸山等。 @@ 在声调方面,(1)送气分调现象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赣方言南昌片(或称昌靖片,即九江市辖区和南昌市辖区),如湖口
-
田林宁都客家话比较研究
-
作者:黄小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林 高龙 宁都 客家话 比较
-
描述:。 第二章 田林宁都客家话音韵系统。简单介绍了田林宁都客家话声、韵、调系统。 第三章 田林宁都客家话词汇比较。包括田林宁都客家话词汇比较和田林宁都客家话方言词考释。 第四章 田林宁都客家话
-
论赣方言的音韵特征
-
作者:邵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 赣方言 音韵特征
-
描述:异。各种材料,无论是现代方言还是历史文献,显示赣与客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考虑历史方面的因素,把赣、客合为一类是可行的。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交代了写作此文的起因:一些语言学家坚持赣客宜合并为一类,理由是赣方言没有足够的语言事实能够使它成为独立的一种汉语方言。我们认为,尽管赣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暗示它们有不同的来源。历史资料显示,赣方言有自己的来源,并不象有的学者说的,与客方言同“族”不同“房”。在第一,二,三章里我们仔细考察和分析了两个方言声韵调方面的异同,从而得出结论(第四章),赣方言在客家先民从中原大举甫下之前已经形成,后来它受到了多次客方言的同化,从而形成今天的面貌。
-
博白岭坪村客家话研究
-
作者:陈日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博白岭坪客家话 方言比较 语音 词汇 语法
-
描述:究,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符号和发音人等情况进行说明。第二章博白岭坪村客家话语音系统描写博白岭坪客家话声韵调系统。第三章博白岭坪村客家话语音比较研究从历时、共时层面对岭坪村客家话语音进行描写、比较和分析,归纳语音特点,探讨其与梅县、博白沙河客家话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第四章博白岭坪村客家话词汇系统特点从源流、构词方式、形义结合三个角度探讨博白岭坪客家话的词汇特点。第五章博白岭坪村客家话语法详细描写博白岭坪客家话语法。第六章梅县、博白岭坪村、沙河镇客家话词汇和语法比较简单比较梅县、博白岭坪村、沙河镇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异同。第七章总结对博白岭坪村客家话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