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56)
期刊(1387)
学位论文(248)
图书(109)
视频(72)
会议论文(48)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56)
期刊 (1387)
学位论文 (248)
图书 (109)
视频 (72)
会议论文 (48)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72)
2014(1695)
2013(349)
2012(382)
2011(331)
2010(233)
2009(151)
2008(137)
2007(80)
2005(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9)
海峡导报(38)
龙岩学院学报(15)
体育文化导刊(4)
精武(3)
云南电大学报(2)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
山东体育科技(1)
体育世界:学术版(1)
体育学刊(1)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互动:新农村建设在赣南客家乡土社会的探索
作者:陈志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性  现代性  互动  新农村建设  客家社会  探索 
描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应加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尊重农民们的主体作用和发展自主权。(2)重视传统性知识。在新农村建设中深入发掘、利用传统性知识,将其中有利的因素与现代性
地方传统与身份表述:成都东山客家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杨丽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传统  身份表述  东山客家  文学人类学  族群特征 
描述:的历程中,东山客家最后能快速接受自己的客家身份,是因为不管其表述的称谓是什么,都一直默默地坚守着祖先传承下来的的文化表达系统,正是这些在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文化传统却代表着客家的族群特征,以致于成为了最后帮助
闽台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复兴对海峡两岸身份认同的影响
作者:苏睿鑫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岸关系  闽台关系  闽台民间信仰  传统文化  身份意识 
描述:传统已在闽台习俗与身份认同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特别是在台湾,此文化信仰的复兴与宗教文化组织的奋起,推动了更积极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意识。此论文的新颖观察角度之源是关注于台湾政治体系与社会的民主本土化
传统与嬗变:地方社会转型中的宗族与民间信仰──以闽西客家桂
作者:余丰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族  民间信仰  资源  地方社会  转型时期 
描述:简历及行文方式。第一章介绍本文学术背景及目的。第二章介绍当地宗族与民间信仰情况,力图揭示当地社区各方力量交织形成的内部关系。第三章从民间信仰及宗族关系的新发展来探讨国家力量与当地社会对传统的再造与重塑
广西客家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张继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价值  旅游开发  广西 
描述:暂无
四堡传统建筑环境与雕版印刷文化保护研究
作者:王铁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遗产  福建  四堡古建筑群  雕版印刷文化  客家文化  闽西文化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建筑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的保护理论和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建筑遗产的文化环境由于它的“非物质性”往往被忽视,但它却是重要的历史信息。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民俗学的角度来剖析其重要性和保护
围龙屋与客家传统人际关系的衰亡
作者:何翠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围龙屋与客家传统人际关系的衰亡
客家「撮把戏」的传统技艺及其音乐之研究─以杨秀衡与林炳焕为
作者:蔡东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撮把戏  杨秀衡  林炳焕  文套  武套  卖药 
描述:臨不景氣,因此大量的內台戲班藝人,轉為演出野台戲,也有部份藝人轉至電台中演出採茶戲,並於演出中穿插賣藥廣告。除了電台中的演出,此批藝人也至各鄉鎮村莊演出「撮把戲」賣藥。由於內台藝人的釋出,從而造成了客家「撮把戲」的興盛時期。1970年代,由於新式媒體電視的出現,民眾之娛樂習慣改變,其習於觀賞電視節目,而忽略了野台的傳統曲藝、戲曲演出,也因此客家「撮把戲」逐漸的沒落。近年來,由於政府日益重視本土文化的保存,客家「撮把戲」之演出舞台,由早期的「落地掃」,轉而為受邀於政府之文化舞台上的演出。

本論文結合了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參與觀察等民族音樂學之研究方法,首先探討客家「撮把戲」之定義、源流與定位。接著分別以兩位客家「撮把戲」之民間藝人─楊秀衡與林炳煥為主軸,探討其生平、師承系統、「撮把戲」團之經營與後場編制,以及其「撮把戲」之表演型態、音樂與技藝之內容及其特點。

其中楊秀衡為出身內台戲班之「撮把戲」藝人,其「撮把戲」之音樂與技藝,可分類為「文套」與「武套」兩個部份。其中「文套」包含了「客家山歌調」、「客家小戲」、「客家車鼓」等演出,「武套」則包含了「拳術」、「木劍斬竹」、「魔術」等等。其中的「文套」,為其「撮把戲」之精華。由於楊秀衡曾於歌仔戲班中習藝,以及其求新求變之精神,他將閩南之歌仔調、車鼓,納入其客家「撮把戲」之演出,並將其客家化,形成其特有的「撮把戲」技藝。

而林炳煥之「撮把戲」演出,也可區分為「文套」與「武套」兩大類,其「文套」包含「客家山歌調」與「三腳採茶戲」,「武套」則包含「羅漢戲獅」與「猴戲」等等。由於林炳煥為客家傳統音樂之耆老藝人,因此其演唱,保留了許多早期客家山歌調與採茶戲曲調之唱法。其演唱方式,無論在曲調、歌詞運用、節奏與速度,甚至是唱腔安排、口白等方面,都呈現出個人的演唱特色與即興的特質。

客家「撮把戲」為一項包容萬象的綜合表演藝術,為適應賣藥場之演出形式,以及民間藝人於長久的音樂實踐、對自身的要求下,使其音樂與技藝,較為自由與即興,呈現出與一般音樂會形式,以及劇場中所搬演之客族曲藝、戲曲不同的風貌,更對保存客家之「三腳採茶戲」起了重要的作用。此項音樂與技藝,為一項重要之文化資產,值得加以保存與傳承。
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
作者:蒋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采茶戏  传统剧目  睄妹子  文化背景  实地考察  音声形态  行为结构  观念特征  音乐文化 
描述:剧目——《睄妹子》定位为研究对象,意欲对其音乐文化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立体的考察和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借鉴民族音乐学的多重性思维方法,本文拟从文化背景、实地考察、音声形态、行为结构、观念特征等多维视角,展开微观调研与宏观视域相互结合、主位立场与客位立场相互补充、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互映照的理论阐释和分析论证。基于对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的文化背景追问,笔者开展了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两阶段实地考察活动;围绕在民间戏班现场采录的《睄妹子》,笔者探讨了其“乐”的音声形态、行为结构和观念特征;通过对《睄妹子》“乐”的三种组合元素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笔者揭示了《睄妹子》音乐文化的认知结构框架及其透射的三层面人类学价值;放眼于民族音乐学学科认知进阶图景,笔者还展望了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文化研究乃至客家音乐文化研究...
商业掮客还是传统媒人?「阿发叔」与其「客户」的日常生活观察
作者:刘聪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印尼新娘  台印跨国婚姻  跨国婚姻媒合业  外籍配偶  印尼客籍女性 
描述:行個案研究,針對「阿發叔」與他的客戶們在婚姻仲介後的往來關係進行觀察、分析。「阿發叔」利用早期來臺的印尼籍女子的印尼娘家的在地人脈,建立了自己的人脈,為哈客鎮搭起了一條跨國婚姻的捷徑。「阿發叔」如同大多數的跨國婚姻仲介業者,追求「商業利潤」是永續經營的動力,這是一種「工具理性」的動機,但是當這些外「外籍新娘」不再是「新娘」,「阿發叔」也不再是仲介,一切歸故里時,「情感性」的態度取代了「工具理性」。阿發叔以「情感性」的態度協助傳遞台印兩地的情感(含物品及訊息)、深入家庭協助處理清官也難斷的家務事、協助回娘家事宜;這一切往往充滿著類似「父愛」的關懷。另外,「阿發叔」與「跨國婚姻家庭」、跨國婚姻家庭之間的往來關係因為這些「跨國婚姻」得以重新活化,甚至更加擴大;對回歸務農的「阿發叔」而言,這些擴展的人脈也給了他一個新的未來;因此,「跨國婚姻」讓舊有人際網絡更加緊密,新的人際網絡得以建立。
上页 1 2 3 ... 5 6 7 ... 23 24 25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