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位论文>  客家「撮把戏」的传统技艺及其音乐之研究─以杨秀衡与林炳焕为

客家「撮把戏」的传统技艺及其音乐之研究─以杨秀衡与林炳焕为

作者:蔡东篱 日期:2014.11.17 点击数:12

【外文题名】The Traditional Art and Music of Hakka“Chhot Pà Hi” ─Two Case Studies of “Yang,shiou-heng”and “Lin,bing-huan”

【作者】 蔡东篱

【关键词】 撮把戏 杨秀衡 林炳焕 文套 武套 卖药

【外文关键词】 Chhot Hi Yang shiou heng Lin bing huan Adverstisement Performance Selling medicine or goods

【导师姓名】吴荣顺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暂无

【学位授予单位】暂无

【所属分类】暂无

【录入时间】2014-11-17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摘要】臨不景氣,因此大量的內台戲班藝人,轉為演出野台戲,也有部份藝人轉至電台中演出採茶戲,並於演出中穿插賣藥廣告。除了電台中的演出,此批藝人也至各鄉鎮村莊演出「撮把戲」賣藥。由於內台藝人的釋出,從而造成了客家「撮把戲」的興盛時期。1970年代,由於新式媒體電視的出現,民眾之娛樂習慣改變,其習於觀賞電視節目,而忽略了野台的傳統曲藝、戲曲演出,也因此客家「撮把戲」逐漸的沒落。近年來,由於政府日益重視本土文化的保存,客家「撮把戲」之演出舞台,由早期的「落地掃」,轉而為受邀於政府之文化舞台上的演出。

本論文結合了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參與觀察等民族音樂學之研究方法,首先探討客家「撮把戲」之定義、源流與定位。接著分別以兩位客家「撮把戲」之民間藝人─楊秀衡與林炳煥為主軸,探討其生平、師承系統、「撮把戲」團之經營與後場編制,以及其「撮把戲」之表演型態、音樂與技藝之內容及其特點。

其中楊秀衡為出身內台戲班之「撮把戲」藝人,其「撮把戲」之音樂與技藝,可分類為「文套」與「武套」兩個部份。其中「文套」包含了「客家山歌調」、「客家小戲」、「客家車鼓」等演出,「武套」則包含了「拳術」、「木劍斬竹」、「魔術」等等。其中的「文套」,為其「撮把戲」之精華。由於楊秀衡曾於歌仔戲班中習藝,以及其求新求變之精神,他將閩南之歌仔調、車鼓,納入其客家「撮把戲」之演出,並將其客家化,形成其特有的「撮把戲」技藝。

而林炳煥之「撮把戲」演出,也可區分為「文套」與「武套」兩大類,其「文套」包含「客家山歌調」與「三腳採茶戲」,「武套」則包含「羅漢戲獅」與「猴戲」等等。由於林炳煥為客家傳統音樂之耆老藝人,因此其演唱,保留了許多早期客家山歌調與採茶戲曲調之唱法。其演唱方式,無論在曲調、歌詞運用、節奏與速度,甚至是唱腔安排、口白等方面,都呈現出個人的演唱特色與即興的特質。

客家「撮把戲」為一項包容萬象的綜合表演藝術,為適應賣藥場之演出形式,以及民間藝人於長久的音樂實踐、對自身的要求下,使其音樂與技藝,較為自由與即興,呈現出與一般音樂會形式,以及劇場中所搬演之客族曲藝、戲曲不同的風貌,更對保存客家之「三腳採茶戲」起了重要的作用。此項音樂與技藝,為一項重要之文化資產,值得加以保存與傳承。...

【外文摘要】暂无...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