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地方菁英之行事風格-從儒家與法治的價值觀來探析
-
作者:陳銘澤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調查研究 行事風格 台灣 儒家文化 地方菁英 法治價值
-
描述:念之影響,其個人之基本特質又有哪些特徵?本文論特別感謝廖達琪教授提供「台灣地方菁英政治文化與決策影響力之研究」乙案之資料。本研究計畫為民主與地方統治(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 II)調查,由廖達琪,及密西根大學政治系的Samuel J. Eldersveld教授共同主持,並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縣市抽樣是根據區域、政黨主政、人口大小、窮富均衡等原則。台灣地區抽出的七縣市有基隆市、台南市、新竹縣、台中縣、嘉義縣、高雄縣、及花蓮縣。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菁英之儒家文化觀:大多數的菁英們皆認為儒家思想是重視倫常關係、維繫民心、保障社會秩序,且學歷愈高則愈認同。另一方面,多數的菁英們亦認為其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然而在問及菁英們認為情感關係重要或法治重要?則菁英們的回答以重法治的略多於重情感。二、地方精英之法治觀念:大多數的菁英們皆不認同強而有力的領袖較優良的法律更重要;亦不認同法官在審判重大案件時,應該接受行政機關的意見;且不認為地方領袖如果為了地方利益而違犯法律是可以原諒的;更不同意政府可以根據現行法規處罰該項法規通過前的人民行為。另外,則相當同意沒有任何狀況可以允許政府忽視憲法相關的條款。可見法治觀比人治觀更受到菁英們的菁睞,菁英們大多數的法治觀相當強,因而亦可說是「理性」多於「感性」。三、地方菁英文化觀念類型:菁英之「法治觀念」之比例43.4%高於「儒家觀念」38.9%,而「儒法觀念並行」的比例有17.6%。男性菁英較偏向「法治觀念」,相對的女性菁英則較偏向「儒家觀念」,教育程度愈高、年齡愈低的的菁英皆向「法治觀念」的比例愈高。偏向儒文化觀比例最高的為國民黨的菁英,偏向「法家文化觀」的比例最高的為親民黨的菁英,而儒法文化觀並行比例最高的亦為民進黨的菁英,在職業方面主管級以上或具有專業之菁英較偏向法家文化觀,大陸各省市族群與有六成則偏向法家文化觀,而本省客家、本省閩南族群則比例參半;層級較高的菁英較偏向「法治觀念」;民代或社團代表較偏向情感面之儒家觀念;執法人員或政黨則較偏向法家文化觀。四、地方菁英改革態度─溫和行事:菁英們對溫和派行事之看法,菁英們除了不同意為了避免民眾誤解,領導者不應揭露所有事實外,其餘對於一個好的地方領導者,應避免做出導致地方分裂的事,即使這些事對地方很重要以及地方領袖需修正其作法以維持共識等都是持「同意」的觀念為多,可見持溫和派的菁英可謂多數。學歷愈低的菁英則愈偏向「溫和派」。五、地方菁英改革態度─改革行事:菁英們對改革派行事之看法,菁英們除了不同意領導者最主要的是堅持自己的信念,即使因此和選民的期待有所差距外,其餘對於對一個領導人來說,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而不在乎是否得罪人及民選的領導者必須以人民最佳利益考量來採取行動,即使該行動不受歡迎等都是持「同意」的觀念為多。六、地方菁英改革態度之─溫和行事、改革行事:菁英之改革態度分佈上,「溫和行事」之比例37.1%高於「改革行事」28.8%,而歸類於「溫和改革並行」的比例有34.1%。七、地方菁英之行事風格:持儒家文化觀的菁英的確與持法治觀的菁英思維上差異甚大,愈是偏向儒家文化觀的菁英,則其愈不偏向持法治觀,相同的愈是偏向法治觀的菁英則愈不持有儒家文化觀。另外,偏向儒家文化觀的菁英在行事風格上以溫和處事為多,而偏向法治觀的菁英則處事較為激進與改革。若綜合觀念取向及改革態度,將地方菁英的類型分為五類,稱為行事風格的話,「法治概念儒家行事」比例最高(27.6%)其次為「儒法概念溫和行事」比例為(25.5%)、「儒家概念溫和行事」(18.1%)、「法治概念改革行事」(15.8%)、「儒家概念改革行事」(13.0%),顯示地方菁英是以「法治概念儒家行事」、「儒法概念溫和行事」居半。
-
台泰跨国婚姻文化适应现象:以南桃园客家庄泰籍妻子为例
-
作者:覃培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籍妻子 生活调适 跨国婚姻 婚姻坡度
-
描述:大類:華裔與非華裔。華裔報導人的家庭經濟優良,生活品質很好,屬於中產階級,在都市的華裔報導人多從事貿易或為企業家,鄉下華裔報導人擁有大量的土地,因此經濟地位比當地非華裔的農業家庭高。有些非華裔報導人的娘家父母親為公家機關的雇員,她們的教育程度比農業家庭高,她們經濟地位也比來自農業家庭的報導人高。來自農業家庭的報導者,為了提升自己與家庭的經濟地位,大多數在高中畢業以後就遷移到大都市工作。這些原生家庭背景與婚前的教育程度、工作經驗等,均形成泰籍女性選擇締結跨國婚姻的條件基礎。 二、不同於其他研究臺灣與東南亞的跨國婚姻具有商品化的現象,本研究的臺泰跨國婚姻的締結方式都是自由選擇的婚姻,雙方的婚姻建立在自由戀愛與有感情的基礎上,而非藉由仲介公司的介紹而結婚。這一點為本研究報導人的特色,特別是鮮少研究探討因自由戀愛而締結的臺灣與東南亞之跨國婚姻。在婚姻條件建立在全球化之人口流動的情況下,無論是女方遷移、男方遷移、或雙方都遷移的情況下,這些均是促成本研究報導人有機會認識結婚對象的主要因素,當他們互相認識之後,在交往的期間也會開始考量對方是否為自己的理想婚姻對象。本研究的泰籍妻子大部分考慮嫁給台灣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泰國一般對台灣具有正面的刻板印象,她們有些來自泰國一夫多妻的家庭,因此大多希望自己未來的家是一夫一妻的理想家庭。 三、若以全球化的角度來探討,婚姻市場內女性選擇比自己社會地位階級高的男性,稱為婚姻坡度理論中的上嫁,很多台灣男性無法娶到台灣女性,因此透過媒介公司締結娶得來自鄉下落後地區的東南亞女性為妻子,因此一般台灣人對東南亞女性跨國婚姻的看待是有經濟提升的觀念。但是本研究的發現未有任何報導人認為自己有經濟提升,因為夫妻之間的經濟背景或職業性質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在工廠工作的非華裔報導人,丈夫也同樣是工廠人員。反而有些泰籍華裔報導人的教育程度和娘家背景比丈夫優良。 四、有些台灣人對於泰籍妻子保持有負面的印象,來自於媒體建構的負面廣播資訊包含:商品化、娘家貧窮、教育程度低、弱勢群體等錯誤的刻板印象。另外,南桃園為工業區,泰籍勞工人數多,少數泰籍勞工假日到酒店喝酒,酒後鬧事的行為,造成台灣當地人持有不安全及不信任的觀感,進而認為所有泰國人都是髒亂且不文明的,泰籍妻子卻因此被誤解而無辜背負著負面的刻板印象,並影響她們在台灣的生活調適。 五、本研究泰籍妻子婚後在臺灣的生活調適狀況,華裔與非華裔的文化適應有很大的差別:華裔報導人由於娘家還保留一些華人文化,因此剛開始遷移到臺灣的生活調適狀況很好,可以在日常溝通使用流利的華語,也較容易找到薪資優良的工作,對夫家的宗教與祭拜方式,也不需要重新學習。但是華裔報導人對臺灣的族群歧視很敏感。因為她們認為自己的祖先和臺灣人同樣是華人,在泰國被認定為華裔,她們期望被接納為臺灣華人的一份子,因此,當她們被一般臺灣人排斥在外,並稱呼她們為「泰籍新娘」的時候,她們深深感受到在臺華人與東南亞華人的差別,也影響到她們對臺灣的認同與文化適應。非華裔報導人在語言適應方面是個很大的問題,雖然有些報導人先以勞工身分居留臺灣,但在工作期間是透過翻譯人員跟主管溝通,而婚後進入夫家,除了要懂中文之外,也要學會使用閩南或客家話溝通。在宗教信仰方面,由於非華裔報導人與華人的祭拜方式不同,她們也需要重新適應夫家的信仰及調適自己的祭拜方式。不過族群歧視方面比較不會影響非華裔泰籍妻子的生活調適,因為她們認為自己的祖先跟臺灣人不同,她們在臺灣交到的朋友也都是同鄉或其他東南亞配偶,因此非華裔報導人在族群歧視方面比較不在乎。 六、臺灣社會存在族群多元化現象,筆者研究的南桃園為客家區域,本研究的泰籍妻子嫁入客家家庭的比例也最高。嫁入客家家庭的報導人,在夫家受到傳統男尊女卑之性別角色的影響,她們除了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以配合夫家的需求,同時也要調整自己在夫家所扮演的女性角色(妻子、媳婦、與母親等)。在來自農業家庭的非華裔報導者的例子裡,有些可以接受客家婦女的角色期望與角色表現,因此客家文化可以幫助她們適應台灣社會。相較於生活品質較高的華裔報導者,部分例子無法適應客家婦女角色,而阻礙了她們對婚姻生活的調適。
-
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
-
作者:刘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广东 地方性
-
描述:严重的财政危机。大约从1929年起,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成效欠佳,经济困难是重要原因之一。广东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小的经济斗争入手,尽力在广东各地发动农民、妇女、青年
-
赣南客家舞蹈中“单袖筒”的形态与文化传承研究
-
作者:胡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舞蹈 单袖筒 形态 文化 传承
-
描述:精致地剖析。在对各个论点进行阐述时,本文列举了一些成功案例和动作简图,以确保论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二章从“单袖筒”形态的文化体现着手,进一步论证“单袖筒”形态背后包裹的深刻文化意蕴。第三章主要对“单
-
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
-
作者:靳阳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学 北宋时期 客家文化 畲民汉化
-
描述:形成,最终以汀州为中心形成了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在南宋初步形成后,与相邻而居的畲族携手合作,经历了宋末元初直至元朝末期的长期畲汉联合抗元斗争。在这个过程中,畲汉族群互相融合,主流是畲民汉化,壮大了客家民系
-
客家民俗体育与农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关系的研究:以赣南农村
-
作者:赖建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俗体育 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生 农村小学
-
描述: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方式也使地方学校具有了开发课程的可能性,因此,客家民俗体育进入学校也是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举措。对于如何有效开发客家民俗体育的教育价值和多元功能,本文从少年儿童体育兴趣入手采用信效度较高
-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研究
-
作者:王水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客家诗歌 诗歌创作 民俗风情
-
描述:客家诗歌的创作成就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种多样化说明了清代汀州客家诗歌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平,并且,这些创作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清代汀州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关的,是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创作
-
台湾客家节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
-
作者:于佩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饮食 节令习俗 食俗 饮食文化 饮食
-
描述:的客家人開墾路徑,在北、中、南、東區各縣的分佈現況。
第五章 從了解客家族群的特質著手,研究客家人日常飲食行為及食材運用方式。其中有關「粄類」的說明及節令中的運用,是本章重點。
第六章 為
-
一个客家宗族的定根与发展--杨梅阴影窝陈家的案例
-
作者:曾惠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杨梅阴影窝 移垦 定根 宗族组织
-
描述:十五年自原鄉廣東省嘉應州興寧縣坭陂墟渡海來臺發展至今已逾二百年,本文首先從「推拉理論」及「原鄉生活方式論」著手探討原鄉生活背景對於陳家來臺發展的影響,並說明在原鄉所建構的生活方式與宗族發展的特色。陳
-
江西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研究
-
作者:童绍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旅游 开发 发展
-
描述: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为公款旅游打开方便之门。
而现有关于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系统理论较为单薄,本文依据旅游产品周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营销理论及研究方法,从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