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25)
期刊(1064)
学位论文(178)
视频(76)
图书(75)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25)
期刊 (1064)
学位论文 (178)
视频 (76)
图书 (75)
会议论文 (15)
按年份分组
2015(77)
2014(1272)
2012(359)
2011(338)
2010(305)
2009(141)
2008(132)
2007(55)
2004(6)
196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7)
嘉应学院学报(30)
广东艺术(22)
南方建筑(10)
青年文学家(6)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4)
经济与社会发展(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福建党史月刊(1)
长江学术(1)
艺术家曾文忠之客家文化美学理念研究
作者:邱文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浓  客家文化  文化符码  曾文忠  美学 
描述:濃客家的古蹟與人文。曾文忠不獨將美濃客家文化美學融入其繪畫藝術中,且自教育崗位退休之後,他投注心力發揚美濃客家文化的特色,且深耕於美濃客家社區的文化發展工作;他身體力行參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反水庫運動」,也為美濃生態與環保的公共議題發聲,可謂貢獻鄉里不遺餘力。身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曾文忠十分關注校園的美育發展,他不吝嗇地捐贈親繪巨型壁畫於各校園之中,透過壁畫呼籲社會重視客家的文化傳承,並期以此發揮涵養學子審美的美育功能。另外,曾文忠試圖結合在地產業、學校及社區伙房建築等,積極推動美濃客家「伙房美術館」、「東門美術館」及附屬於地方產業之「曾文忠美術館」,以落實其「透過視覺藝術教育傳承客家文化」之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討客籍藝術家曾文忠之生平、繪畫創作歷程與風格,並透過曾文忠繪畫藝術中客家文化符碼之研究,檢視曾文忠畫作中的客家文化意涵,進而剖析其創作背後之客家文化美學理念,最後論及曾氏對於藝術教育與客家文化的關懷與貢獻。論文研究主要運用訪談法、歷史研究法、風格形式分析法等進行文獻、圖檔資料之探析,輔以「符號學」的研究法解析曾文忠繪畫中的圖像符碼,由此分析其於客家文化傳統的象徵意義。研究發現,曾文忠的畫作多以美濃田園的自然風光為描寫主軸,透過鄉土寫生的表現形式,試圖喚起社會對於客家人文的關懷。曾文忠深知藝術除了要能創作出令人感動的作品外,更應該肩負起提昇社會人文素養的責任,故自1989年退休後,便傾全心推展美濃客家文化,積極成立社區藝術中心、畫會組織與展覽,且身體力行投入保存地方文化與環保活動的行列。為了推廣美育與客家文化,除了不計成本捐贈巨型壁畫外,同時前後擔任各大學院校的「駐校藝術家」,以貫徹其推展校園美育及延伸客家文化觸角的目標。而熱愛鄉土的曾文忠,更可說是美濃觀光文化產業的先驅與革命者,他改造了客家伙房成為有「在地特色」的美術館,結合產業及餐飲業成立具有客家特色的畫廊,這些創舉不僅發揮了美育境教的功能,同時也帶動發展美濃觀光產業的另類契機。曾文忠在2009年榮獲「客家貢獻獎 ─ 藝術類傑出成就獎」的殊榮,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特別頒獎表揚,以肯定其於藝術與客家文化工作推展之貢獻。曾氏憑藉著對於藝術教育、繪畫創作與愛鄉愛民的滿腔熱忱,將其後半生最寶貴的歲月奉獻給藝術與故鄉美濃,以彩筆刻劃出客家文化的生活點滴,其個人堅持的客家美學理念與無私的奉獻精神,深值後輩學習效倣。
法兰兹.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葛丽卿》之分析与诠释
作者:林律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兰兹  舒伯特  纺车旁的葛丽卿 
描述:〈音樂頌〉,作品八十八,第四首 〈紡車旁的葛麗卿〉,作品二,第三十一首舒曼 三首歌曲選自《女人的愛情與生命》,作品四十二 一、〈自從我見到了他〉 二、〈他,是所有人中最美好的〉 四、〈你,戒指在我手上〉布拉姆斯 〈你的藍色眼畔〉,作品五十九,第八首 〈永恆的愛〉,作品四十三,第一首莫札特 帕米娜之詠唱調〈啊!我知道了〉 選自歌劇《魔笛》韓德爾 克莉奧佩特拉〈我為我的命運哭泣〉 選自歌劇《朱利亞斯.凱撒》中場休息普契尼 柳兒之詠唱調〈大人,請聽我說!〉 選自歌劇《杜蘭朵》威爾第 雷奧諾拉之詠唱調〈為我擔心?─乘著愛情的玫瑰色翅膀〉 選自歌劇《遊唱詩人》德布西 三首歌曲選自《被遺忘的短歌》 一、〈沉醉迷戀〉 二、〈我心在流淚〉 四、〈旋轉木馬〉新疆維吾爾民歌 一杯美酒黃自 思鄉貴州民歌 茶山情歌廣東客家民歌 落水天
高雄汕尾国小车鼓表演艺术探讨:以『桃花过渡』剧目为例
作者:张玉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汕尾国小  车鼓  车鼓戏  桃花过渡  表演艺术  宜兰本地歌仔  客家三脚采茶戏  七子戏 
描述:過渡』的源流與發展、以及舞步動作或是曲調音律的比較。因此本文將以汕尾車鼓手抄本中的『桃花過渡』作為研究基礎,首先探討目前汕尾國小車鼓表演藝術中,教練編修的『桃花過渡』與原抄本的差異。接著分析手抄本中的劇情內容,對於手抄本的文字語詞進行校對與修正,然後輔以閩南語拼音註解。期望藉著本研究使汕尾國小車鼓社團『桃花過渡』演出的文句、語詞能夠更清楚明瞭。接著再探討教練缺頁補齊後編修『桃花過渡』的文本內容與表演形式,從中去分析與印證流傳於民間的小戲,在演變過程中如何因為環境與人為(傳承者、藝人、與文人的編修)因素而改變。 論文寫作首先從抄本資料的比對進行文本內容的分析,再從『桃花過渡』的劇情內容進行結構分析,然後比較汕尾國小車鼓、台南七股竹橋里牛犁歌陣、與台灣其他車鼓的表演形式,了解彼此間的關連性。 對於這一齣『桃花過渡』小戲,也將從出現在台灣其他劇種中的研究資料進行收集解讀與分析探討。研究中發現宜蘭本地歌仔將『桃花過渡』穿插在《呂蒙正》中演出;客家三腳採茶戲則將『桃花過渡』的演出加入《賣茶郎》的情節中;還有曾經流傳於台灣的七子戲也有『桃花過渡』的演出。 從以上這些其他劇種的『桃花過渡』與車鼓的『桃花過渡』相互比對、分析和探討,然後比較各劇種裡的劇情內容與表演形式的異同,可以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桃花過渡』在台灣的流佈和發展。
客家文化融入国小艺术与人文课程之研究
作者:程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艺术与人文  课程统整  行动研究 
描述:探討、教學之觀察、訪談、教學札記、客家文化認知評量表、學習單、學生作品等方式,規劃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本研究以探討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的發展歷程,分析學生學習成效,探討教師自我的成長與教學省思,並分析教學困境;研究者可從課程教學行動研究中提昇、精進自我專業知能。本研究之目的可分成四個部份:一、發展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二、了解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學生的學習成效;三、探討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教師的成長;四、分析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教師所面臨之困難。綜合歸納分析得到以下四點研究結果:
一、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發展歷程涵蓋三階段及九大步驟。
二、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能提升學生在知識、情意、藝術技能學習之成效。
三、實施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能增進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評量及教師專業知能之成長。
四、分析客家文化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方案教師在課程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量等三部份面臨之困難。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針對課程教學、學校、未來之研究提出具體相關之建議。
珠江咸水歌形态初探
作者:胡雯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珠江流域  咸水歌  形态  传承和保护 
描述:歌谣去抒发他们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第二章,咸水歌的文化内涵。疍民以歌寄寓生活,以歌抒发情怀,因而咸水歌的题材覆盖面广,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感情生活等,都能成为疍家歌谣的内容。建国后,咸水歌
客家婚庆文化及其产品设计研究
作者:赖卉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婚庆  民俗  产品设计 
描述:庆产品反映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客家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的传承载体。这些婚庆产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向我们传达了客家人趋利避害、祈求吉祥的民俗心理。本文从客家婚庆文化入手,在充分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南康客家“鲤鱼灯”为个案
作者:张玉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民俗体育  调查研究  鲤鱼灯 
描述:表演来模仿鱼类的活动,展现人生百态。它把人们的美好向往寄托于这种表演艺术之中。其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鲤鱼灯”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1)客家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的综合体现、(2)客家人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
作者:王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沿革  内容形式  形态特征  保存发展 
描述:客家人相依为命,客家人的兴盛与变迁带来了采茶戏的繁荣与发展。传统的采茶戏剧目均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斗争、劳动与爱情、商贸与习艺为主要内容,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同时,也为采茶戏以后大演现代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艺术进入社区之探讨:以桃园县新屋乡、观音乡及龙潭乡为例
作者:张益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区营造  艺术进入社区  艺术与社区结合 
描述:。藉由藝術的活力帶動區域發展,激發社區居民的潛在創造力和共識,讓社區發展有永續的發展契機。本研究亦有以下六點建議:(1) 縣府應強化鄉鎮及館舍的使命感及社區工作的培育;(2) 地方館舍應積極爭取活化
客家文化融入视觉艺术课程之行动研究-----以台中县东势国
作者:刘心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艺术  客家文化  行动研究 
描述:過程中的具體表徵及實踐價值。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結果證實研究者所規劃之視覺藝術課程可實際應用於國中之教學情境,並能同時兼顧歷程與創作表現。
二、32名國中階段受試者經由8週之視覺藝術的學習課程後,客裔身分學生對客家文化有加深之實質效果,而非客裔身分學生對客家文化不但有更多的認知,且對客家文化之認同與尊重也相對提升。整體而言,視覺藝術的學習課程讓32名國中階段受試者對客家文化更加認同與認識。
三、學生在接受視覺藝術課程與參與客家慶典活動後,其作品由單調且抽象的圖案轉變成濃厚的客家文化色彩與更趨豐富之文化內涵。此外,學生不但將客家文化的認知表現於畫面中,更懂得利用色彩去呈現客家文化的特色。故本研究所設計之視覺藝術課程,不但統合學生對客家文化意涵之認知,更讓學生有能力以實作作品具體呈現客家族群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