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93)
报纸(137)
学位论文(105)
视频(8)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93)
报纸 (137)
学位论文 (105)
视频 (8)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225)
2013(33)
2012(45)
2011(37)
2010(32)
2009(12)
2006(11)
1998(2)
199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3)
闽西日报(16)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0)
嘉应学院学报(4)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1)
福建文学(1)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小演奏家(1)
文教资料(1)
一个客家村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变迁
作者:陈华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性  变迁  均衡  适应 
描述:建筑上,内在地,它有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可以概括为以儒教为核心的多元信仰、祖先崇拜、耕读文化、仕商理念、各种风俗习惯等。这些传统文化通过培田人外在的行为方式和内在的心理展现出来。 在中国社会
中西文化之间的韩素音
作者:杨亚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素音  认同焦虑  双重立场  跨文化困境 
描述:动因是身份认同的焦虑,根本原因是文化归属的危机。认同的双重性是她对所遭受的文化上的双重疏离的心理应对。自传的写作是摆脱焦虑的努力。第二,韩素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表明了她第三世界
出场与退场
作者:黎明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现代广东文学  现代性  地域阐释  以旧含新  深沉的忧郁  必理自然主义 
描述:、深沉的忧郁、心理自然主义等,这些现代性品质因为有着本土文化和本土文学传统的影响,与出场退场事件的文化联系显得丰富而复杂,可以从负载政治内容、取法象征主义、新派通俗言情三类作品加以考察,并从广府民系
通霄地区的客家族群在语言使用上的隐形行为初探
作者:冉明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隐形行为  谈话适应理论 
描述:,我才說」與「有其他族群在,不說」兩個特徵。其心理因素包括對族群互動場域弱勢的想像及對弱勢身份的想像與擔憂。此擔憂源自於他導、從眾及面子顧慮等內化於心並外化於行為的習癖。最後,此種隱形行為已造成報導
侯孝贤电影中的客家意象研究
作者:古正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意象  客家族群 
描述:找出侯孝賢電影世界裡的客家元素。另外再以族群互動的角度,分為客家/客家、客家/非客家、非客家/客家三個層次,以及客家歷史淵源、客家文化特質、客家族群性格和精神心理三個類項,更深入地探查潛藏客家族群與
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研究
作者:钟慧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叠式形容词  形式  语义  功能  类化 
描述: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其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具有描述、强调和评价功能。第五章从形式、语义、语法和功能四个角度描写了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重叠特点。第六章从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探讨了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类化作用。第七章得出结论。
卢氏宗祠:一个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的变迁与重建
作者:卢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文化空间  宗祠功能变迁 
描述: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来描写。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下,祠堂经历着不同功能的转换,它由传统时期的社会教化和基层治理中心转变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乡村教育的场所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
钟肇政小说创作论
作者:赖一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肇政小说  客家文化认同书写  女性书写  原住民书写  史诗建构 
描述:民俗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有机结合起来;歌颂客家人的硬颈精神。钟肇政具有“双性同体”潜质,为台湾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做出历史贡献。其笔下的女性主体意识1950年代处于蒙昧状态,1960年代有了萌芽
惠州方言助词研究
作者:陈淑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言语法  惠州方言  助词  比较 
描述:。第一章主要描写了惠州方言的语法概貌,包括实词、虚词的主要特点及相关特殊句式,并对惠州方言助词的范围、分类及其成员作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第二、三章主要讨论惠州方言的体貌助词,着重对表完成(“抛
上杭县下都乡客家历史文化传承初探
作者:薛小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下都客家  历史文化  传承 
描述:、婚丧嫁娶、饮食、岁时节日、童谣、山歌、谚语等方面,初步探讨下都客家历史文化的传承。 下都客家语言不仅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得以历代传承的工具,同时在词汇和语法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本文重在描写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