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64)
报纸(2911)
学位论文(729)
图书(652)
会议论文(199)
视频(13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064)
报纸 (2911)
学位论文 (729)
图书 (652)
会议论文 (199)
视频 (13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998)
2013(639)
2012(669)
2010(524)
2008(285)
2006(94)
2005(41)
2004(62)
2001(15)
1999(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39)
方言(20)
中华文化论坛(1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
热带地理(10)
青海民族研究(3)
长江学术(2)
江西食品工业(2)
北京:语文出版社(1)
安康师专学报(1)
台湾客家族群意识语言政策关系之研究
作者:高满祝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意识  语言政策  语言权力 
描述:言復甦機制及各國語言政策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比較。回顧針對族群意識及認同、多元文化及語言權力的相關理論。本文也使用歷史分析法,從我國自清朝末年、日據時代、解嚴前的國民政府時代,以迄於解嚴後的民主化時代等語言政策歷程作敘述,以歷史綜觀的視野來描述現行客家語言政策的改進之道。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一、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場域:在對族群文化傳統的認識與行為實踐的過程中,應理解各群體之不同的社會身分與主體位置,破除「他者」的迷思,認可各差異文化的價值。二、臺灣客家族群語言、文化的永續發展:客家族群對已身語言、文化的認同,強化並凝聚客家族群意識,爭取客語發言權及使用權,提昇語言地位,為客家的永續發展開創前景。三、和諧的國家語言政策:透過政府語言政策來平衡族群之間的地位及權力的落差是符合重視語言保存和語言人權的世界趨勢。四、語言權利的尊重:無論族群人數的多少均應尊重其語言權利,以避免對弱勢族群的語言文化流失造成不可彌補的缺憾。最後,提出落實各族群語言發展的權利,各族群語言的法定平等地位應受到憲法保障。在提昇客家語言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客家運動的再創新,在既有保障客家語言權力的訴求外,更應發揚客家語言文化的內在價值。
客籍创业家价值观创业机会辨识模式之关联性研究
作者:严冬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少数族裔创业  创业家  价值观  创业机会辨识模式 
描述:價值觀,再從中進行編碼以及分析與探討。最後,將這三十位客籍創業家價值觀的編碼資料,採用無母數統計法加以檢測創業家價值觀與創業機會辨識模式之相互關聯性。於本研究中最關鍵的重要發現為:(1)在客籍創業家中
客家流行音乐的创作实践:解析金曲奖入围客语专辑
作者:刘兴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金曲奖  客家  流行音乐  实践 
描述:過程採用深度訪談法及文本分析法,首先,針對金曲獎2003年(十四屆)設立客語音樂獎項之初至2009年(二十屆)的入圍專輯創作者為訪談對象,並藉由訪談獲取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推薦的文本以作為文本分析之依據。本研究的觀點立基於Certeau認為現代社會及大眾文化中的弱勢者非默默承受體制與主流文化的制約,反而具有能動性,並隨時等待機會予以回擊。研究發現:一、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對客家流行音樂的想像包羅萬象,當客家流行音樂走入金曲獎時,創作者對音樂場域及主流勢力產生繁雜的愛恨糾葛,因而演變成各樣的戰術實踐,以回應強勢的支配力量,力求在維護創造力與認同之際,能同時追求自身的生存空間,體現出創作者作為一種能動,在面對制度框架時,尋求抗衡及協商的機會。二、創作者在創作時對日常生活元素之運用反映出看似細瑣、零碎之物所具有之潛能,一些熟稔的、隨機取得的媒材亦可作為建構認同與抗拒支配的工具。在遊戲式的創作風格中,即使是強調傳統,亦不再是重現過去,而是予以包裝;重視現代則展現創作者當下生命歷程,結合生活經驗而轉化出客家流行音樂創作之多樣性。三、面對強勢流行音樂文化及金曲獎場域,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試圖既服膺體制的既有形式,實則進行各樣的戰術實踐。並在透視強勢力量的規訓、收編後,進行著包含挪用、拼貼、行走、模仿、迎合等的實踐回應。四、身處商業資本主義環境,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亦藉由創作過程表現多重認同,在商業與客家傳統主流力量的相互拉扯下,他/她們在認同與抗拒、傳統與現代間展現不同程度的自我定位,同時創作者會隨當下創作時空環境的影響,而持續地遊移於認同/抗拒及傳統/現代的兩端之間。
客家文化意象的想像建构:以胜兴国际桐花村为例
作者:林锡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文化意象  胜兴  桐花祭 
描述:花退燒或者有新的文化勢力興起之際,客家文化是否也會隨之凋零?本研究由桐花祭出發,企圖透過釐清現代客家文化的想像與建構過程,探索現代客家文化的發展方向與爭論:究竟文化商品化策略是否可行,抑或有其他策略?在此問題脈絡下,本研究以苗栗勝興「國際桐花村」的客家文化意象的創造與轉化過程,提供一個社會學式的田野觀察與分析。之所以選擇此一地區,係有鑑於勝興經常成為全國「客家桐花祭」之主祭場,在客家文化現代化過程中具有指標性地位。而以勝興作為分析全球化衝擊下的客家文化自我重整的場域,無論在理論層次或政策面均有重大意義,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於:勝興原本只是台鐵舊山線上的一個小站,但後來卻演化成為國際桐花村,古老懷舊的鐵道山城意象,如何與「國際桐花村」的現代意象銜接?事實上,透過勝興由懷舊鐵道逐步演變為客家文化地標的過渡,可發現其中充滿媒體、政府、當地業者與社造團體之間的利益折衝,也呈現出族群認同與商業力量間的緊張與拉鋸。
客家广告中的俗民生活再现操作-以客家文化节庆广告为例
作者:罗原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节庆广告  俗民生活  俗民模仿  再现  广告操作 
描述:家桐花祭、客家美食嘉年華、台灣客家博覽會與六堆嘉年華共計十二部廣告作為文本分析的樣本,援引巴特的符號學分析作為取徑。在操作的分析上,則是以廣告創作者與廣告代理商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認為,客家文化節慶的廣告文本,以旅遊休閒的影像敘事,作為再現客家的形式。同時在廣告中,各式客家文化節慶的內涵,分別展現出「都市」和「鄉鎮」的客家文化特色,進一步使客家文化元素產生影像區辨的規則。並且,在廣告影像中的文化節慶,則是將傳統的客家元素進行異國風情的營造,試圖以精緻的影像手法突顯在地的客家文化產業。在廣告操作的面向中,客家文化節慶廣告的創作,因受限於政府與政策之權力操作,而具備了文化消費的性質。同時,在廣告中的客家文化節慶,亦呈現出連結政府形象、吸引都市居民和表現現代客家生活與精神的特徵。其次,廣告運用「新」與「舊」的客家文化元素進行創作,像是顛覆舊有客家意象的影像創新,與沿用舊有客家元素作為一種象徵和連結。最後,在廣告影像中,大量地出現客家特色商品,並以商品美學的手法作為廣告影像的表現模式。因此,本研究的結論指出,客家文化節慶廣告,適時地展現客家族群的正面形象,如純淨、潔白、好客與活力等特徵。但卻因為廣告所出現的各式商品,而模糊了客家文化的特色。在客家文化節慶廣告的創作過程中,則是間接地展現政府所欲塑造的客家文化,成為工具性的媒介特徵。
屏东客家地区高龄者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之研究-以内埔长青学
作者:简嘉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高龄者  学习动机  学习满意度 
描述:的方式之參考。本研究方式透過蒐集、整理、分析及歸納「客家地區高齡者學習概況」、「高齡者學習特性」、「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的理論與相關研究,並進行此研究之探究。其次,提出研究架構,並以屏東內埔長青學苑為研究對象,並編製「客家地區長青學苑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並分別以單一樣本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及Tukey事後檢定法、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研究資料分析。其研究結果發現,學苑中的高齡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且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對於學苑的課程措施、學習空間,和學習成果上皆感到滿意。在不同年齡層或是教育程度的差異上其學習滿意與需求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學員對於自我學習方式以及心理接受層面也有程度上的差別。藉由此研究提供相關單位在未來規劃上能更貼近學員學習的需求,讓學習方式更邁進一步。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學苑能夠多了解學員學習層面的不同,妥善安排適合學員喜愛的課程和方式,透過外在學習環境或是內在自我學習意識,提高學員參與學習的意願,並積極與相關單位爭取補助,讓更多高齡者受惠。
国家作为不作为-1949-2010台湾公众视听政策的发展
作者:陈美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史  传播政策  有线电视  公共电视  公广集团  政治经济学 
描述:展在台灣社會脈絡中與不同勢力相互拉扯,二次戰後社會精英對於脫離日本殖民的台灣懷抱美好夢想,積極參與報社申請及公職競選。但二二八事件的鎮壓使得社會及傳媒噤聲,威權政治及戒嚴法嚴格規範傳媒意識型態,國府因遷台後的政經濟壓力,在韓戰爆發後順服地接受美軍援助,美國勢力自此成為影響台灣重要力量。 美援除了穩定台灣政局之外,同時在美國國內資本擴張的需求下要求台灣開放經濟市場,台灣的出口導向經濟界接了世界分工體系,廉價的勞工吸引大量外資,經濟成長快速,為求獲得外匯,電視機具也在此時大量生產出口。 七〇年代中美建交使得台灣當局以開放中央層級選舉穩定法統基礎,地方派系坐大,社會力也在長期累積的經濟發展後開始提出挑戰,頻繁的抗爭讓有線電視有了興起空間,公共電視製播小組也在學界呼聲中成立。到了九〇年代國民黨權力交接,地方派系趁此真空結合企業財團成為政商財團巨獸,有線電視市場激烈併購,1999年更因經濟成長停滯及數位化的趨力開放外資,私募基金堂皇進入市場主導產業發展。不過發展歷程中傳媒表現引起民眾不滿,國家便曾於衛星頻道換照及旺旺集團併購三中案時展現管理意志,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也試圖提出新的管制架構。 市民社會的呼聲持續要求黨國威權退位,1997年公共電視成立,但合法化的有線電視以及民視的開放造成自由解禁就是萬靈丹的錯覺,公視以小而美形式存在。2000年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但選後並未積極實踐傳媒改革政見,頻繁更替的新聞局長使得公共化政策搖擺不定,媒改團體的持續努力以及民進黨執政後企圖操控媒體,反而間接促使2006年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宏觀衛視、華視集結形成公廣集團。但缺乏適當法源使得集團運作隱晦,經營團隊的政策執行與內部治理出現不適,而公視董事提名過程的爭議及公視經營團隊的作為則使得公視淹沒在司法爭訟當中。 台灣公眾視聽發展在不同力量中拉扯,八〇年代後雖然資本勢力持續主導態勢,但仍須相當程度回應逐漸茁壯的市民力量,而政策發展的對外依賴雖然呈現在商營廉價製作內化、有線電視開放後頻道影視需求、甚至私募基金入主產業掠奪利潤中,但集結自市民的呼聲試圖從中抗拒,國家政策作為因此而有不同的風貌。從歷史殷鑑中可知政策的消極作為或不作為皆為維護既得統治階層的利益,唯有持續團結公民力量遂行監督,始能讓政策真正地服務於人民。
村落神祇的形成庆典制度化:五华县安流镇神祇庆典的田野调查
作者:沈丽华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祇庆典  家庭  祭祀圈  认同  分化 
描述:几个要点。其一,神祇故事是家族村落发展的象征性资源;其二,不同层次祭祀圈和家族村落的不同发展态势紧密结合;其三,神祇庆典是家族村落内部多元力量的协调机制;其四,乡村民间宗教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解决人生危机的虚幻的框架。
晚清客籍外交官:他们的兴起活动-一个群体研究的视角
作者:钟剑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客家  外交官  群体 
描述:高伟浓为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