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09)
期刊(1759)
学位论文(396)
图书(198)
会议论文(67)
视频(6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09)
期刊 (1759)
学位论文 (396)
图书 (198)
会议论文 (67)
视频 (62)
按年份分组
2015(63)
2014(2112)
2013(410)
2012(484)
2011(472)
2010(390)
2007(102)
2006(57)
2005(33)
1987(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326)
客家研究辑刊(162)
三明日报(117)
嘉应学院学报(77)
学术研究(7)
中国市场(1)
领导决策信息(1)
现代农业科技(1)
小康(1)
文教资料(初中版)(1)
粤东山区J县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作者:凌晓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治理  治理组织  自治制度 
描述:化进程,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促进了农村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它的实施状况不仅直接关涉“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而且会间接制约着我国民主化的进程。 笔者采取以集中座谈、个别
粤赣边区客家乡村客体行政文化研究
作者:何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乡村  客体行政文化  政治文化  政府合法性 
描述: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去了解当今农村社会的行政文化状况,对行政实施、行政现代化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通过借鉴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选取粤赣边区
基督教与闽西客家社会
作者:卢平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闽西客家社会  传教事业  互动关系 
描述:冲突与列强侵略的政治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双方产冲突的原因,以及自觉与不自觉的融和过程。最后,文章还就闽西客家社会对基督教的接受程度作了反思。
明清时期粤东北流民与社会变迁
作者:周伟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北  流民  客家  生态 
描述:以后社会秩序的动荡,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个有较强认同意识的流民群体。流民群体在与官府、土著的角力中,逐渐取得合法的身份,流民群体的认同意识也逐渐增强。明清鼎革之际,已取得合法身份的流民,利用对新王朝
“千里客家长廊”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作者:郭武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合作  千里客家长廊 
描述:广深珠、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旅游合作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按照全面紧密型的合作模式打造千里客家长廊。本文还重点探讨了千里客家长廊区域旅游合作的营销策略。在整合闽粤赣丰富的客家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为开展
澳门路环村落空间发展研究:以黑沙村为例
作者:梁美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街巷纹理  自然环境  空间重塑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描述:及其建筑元素、邻里交往模式等,与此同时,在尊重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黑沙村村落空间的再利用作出研究,优化居住及生活环境,加强及并发出其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黑沙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
作者:包国滔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明时期  归善县  民族融合  社会变迁 
描述:汉族已占居主体民族地位。其二,明代经济发展最显著的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融合对文化的促进也十分明显,证据是儒家文化在归善有了相当的社会基础,形成某种崇儒风尚。宋元明归善民族融合与社会
廖观音事件与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苏东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廖观音事件  东山客家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描述:专题的研究框架,把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纳入到东山客家社会变动中去进行解读,对深入解剖清初以来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历史变迁脉络及事件爆发于成都近郊东山客家地区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共分五章,外加前言和结语,共
清末横山地区的地缘社会
作者:邱慧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缘社会  新区域地理  横山地区  环境威胁  隘垦区  合股经营  客家  垦户隘 
描述:有部分平埔族竹塹社企圖於此地開荒,但皆屢墾不成。隨著漢人步伐逐漸向沿山推進以及淡水開港後國際市場對於樟腦的需求,本區因位置與山利之故,雖然有水患頻仍與原住民出草等環境威脅,仍吸引為數不少的墾民入內墾荒,特別是善於經營坡地的客家人。
在人群開始進入橫山地區後,設隘防止高山族原住民的出草活動是維護墾民生命財產的第一道防線。但因清代治薹政策的消極保守,設隘工作僅能由民間自行籌辦,本區境內便陸續由資本家或墾佃集資設隘防止原住民出草,分別設置了三個不同的墾區莊,形成墾戶隘制的開墾型態。這些投資的資本家或墾佃,基於不同的目的於本區投資,但「合股經營」與「來源複雜」是其共同的特色,而本區的人群組成也因此深受拓墾組織的影響,形成不同民系人群混居的現象。
在人群組成雜異的情形下,本區客家人士居民必須拋開傳統血緣與原鄉地緣的羈絆,與當地鄰近的住民相互合作與結合,或透過租佃關係,或經由婚姻關係的建立,在面臨共同的環境威脅時尋求互助的管道。因此本區因而形成一個以在地地緣為主要凝結力量的地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