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44)
报纸(2989)
学位论文(725)
图书(637)
会议论文(202)
视频(13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044)
报纸 (2989)
学位论文 (725)
图书 (637)
会议论文 (202)
视频 (133)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975)
2013(656)
2012(678)
2011(662)
2010(543)
2008(286)
2007(183)
2006(97)
2004(59)
2000(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33)
龙岩学院学报(45)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1)
艺海(10)
艺术百家(9)
中华民居(8)
青春岁月(5)
民族艺术(4)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村落神祇的形成庆典制度化:五华县安流镇神祇庆典的田野调查
作者:沈丽华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祇庆典  家庭  祭祀圈  认同  分化 
描述:几个要点。其一,神祇故事是家族村落发展的象征性资源;其二,不同层次祭祀圈和家族村落的不同发展态势紧密结合;其三,神祇庆典是家族村落内部多元力量的协调机制;其四,乡村民间宗教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解决人生危机的虚幻的框架。
晚清客籍外交官:他们的兴起活动-一个群体研究的视角
作者:钟剑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客家  外交官  群体 
描述:高伟浓为教授、博士
北埔老街观光发展兴起变迁-历史人文、古迹建筑、产业经济之
作者:魏文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光  北埔  金广福  擂茶  膨风茶 
描述:用以分析北埔目前觀光發展的現況、觀光發展傾向、觀光發展之危機與探討未來觀光發展方向。台灣本島自觀光發展以來,國內旅遊在遊客心中樹立的形象,往往侷限於看景、購物、吃喝與趕車,比起國外旅遊行程的多元性、節慶性、季節性,相對遜色不少。因此文化觀光產業的萌芽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其觸角迅速延伸至每個鄉鎮觀光區域,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因而紛紛興起,利用當地人文特色包裝旅遊行程成為新興的潮流,古老街道與聚落也因此找到再生之新契機。本論文前兩章為研究緒論與分析北埔觀光資源概況,第三章則探討北埔觀光發展之過程與模式,第四章針對北埔觀光產業現況與問題研究分析,第五章為研究總結與建議,期望本論文的研究成果與訪查資訊,能作為未來北埔相關研究之參考,除了提供觀光產業發展解析運用外,也希望藉以成為研究北埔客家文化與觀光發展,最好的研究內容與引述參考範例。
台湾客家运动之未来方程式:形成发展(1987-2012)
作者:叶德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运动  《客家风云》杂志  还我母语运动  政治过程论 
描述:言的不平等和客家族群地位的邊陲化,讓客家族群早已積壓許多的不滿,1980年代由於當時外在壓迫性體制轉變,政治情勢從戒嚴轉為解嚴,客家草根性組織如客家風雲雜誌社等大力推動下,客家意識也被建構起來,因而對當權者發出挑戰,藉著客家運動爭取母語的教育、傳播權,進而啟發客家人的認同和爭取應有之權益。     在臺灣客家運動的發展上,本研究採取三階段的分期法,分別是發端期(1987-1989年)、集結期(1990-1999年)以及制度化期(2000年-現今)。發端期的重點就是以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創辦和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為主;集結期則是經過1989年後的運動能力衰退後,1990年《客家風雲》雜誌改組為《客家》雜誌、1990年「臺灣客協」的成立帶來一波運動高潮,1994-1995年「寶島客家電台」抄臺風波,把動員力量再掀高潮;制度化期主要在2000年以後,包括客家委員會的成立、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客家電視頻道的設立、客家知識體系的建構以及制定客家基本法,都是進入制度化期後的成果。   另外,目前臺灣客家運動在進入制度化後未來的發展為:(一)臺灣客家運動、客家政策與客家研究應朝向「三合一」的發展;(二)客家研究方面:致力「客家研究」朝向「客家學」發展;(三)客語推廣和文化傳承方面:如何增加它的市場價值?(四)客家認同和想像方面:客家族群世代間的差異須調適;(五)臺灣客家運動存在與否方面:目前運動呈現消退趨勢,未來須朝向強化監督之責;(六)客家事務執行成效方面:過去客家運動訴求大致雖達到,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七)保存客語和客家文化方面:成立客家自治區?(八)未來的族群關係方面:相互競爭且相互尊重的弔詭關係(九)臺灣客家運動方面:朝向客家文藝復興或文化自覺運動。
苗栗公馆泥坡子陈立富家族在台的拓垦发展
作者:陈嬿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泥坡子  陈立富家族  客家  尝会  土地申告书 
描述:於泥坡子之後生活發展,主要分布於第四章及第五章。 泥坡子為今苗栗公館仁安村的一個土名,在附近有一個叫做「陳屋(陳莊)」的地名,居民主要為陳姓,多是來自於廣東陸豐的陳立富家族。陳立富家族原是居住於惠州府陸豐縣的客家人,在清代雍正年間渡海來臺尋找新的生活空間。來到臺灣之後經由梧棲港登陸,初在沙鹿拓殖,後因林爽文事件而遷離沙鹿地區。在臺歷經兩次遷徙終於在嘉慶年間來到泥坡子地區,此後至今約兩百年的時間就在此地生活發展。 除了對土地開墾的描述,也探討陳氏家族是如何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上與地方建立關聯。家族是個人於社會生活最重要的支持根本,而家族要能繼續發展,有賴家族成員有共識地共同維持。為了維持家族的凝聚力,最普遍的就是透過族譜的修訂、宗祠與祖塔的建立,以及一般客家族群大多會成立的嘗會組織運作,來連繫宗族情感、維持家族力量。除此之外,陳氏家族在臺定居之後的這兩百年期間,也曾返回原鄉硜仔樓祭祖,並協助原鄉宗親重修祖祠與祖墳,與原鄉宗族的多次連繫實為泥坡子陳氏家族的一大特色,將在本論文章節中詳細敘述。 本論文除了族譜及僅存不多的第一手資料之外,也輔以耆老訪談方式補充家族歷史的闕漏部分,並佐以現有的文史資料如清代時期《淡新檔案》或古文書,以及日治時期整理的《土地申告書》等官方資料,來證實家族歷史的真實性。盼能以家族史的研究結合地方開拓歷程,對於臺灣史發展能有進一步的認知與瞭解。
一个客家村落的家族文化——江西富东村的个案研究
作者:刘晓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一个客家村落的家族文化——江西富东村的个案研究
明清时期客家山区农业的开发:以闽粤赣边区为中心
作者:周智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客家  山区  农业  开发 
描述:产技术,大力发展山区粮食生产,引进推广适应山区的优良作物,充分发展山区商业性农业,注重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从而创就了自身特色的农业经济,对山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承载人生理想世俗生活的围龙屋——以梅县侯屋为例
作者:李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聚族而居  人生理想 
描述:屋是一族之所,强烈的家族观念渗透在围龙屋空间结构上。在围龙屋的建造之初,客家人就寄寓了财丁兴旺的大家族理想,希望家族兴旺发达。其二,在围龙屋内,族人是人生理想的实践者,而神灵是族人的庇护者。在世俗生活中,族人的家庭起居生活必须遵从家族的共同原则,维护家族的群体利益。另外,生命仪礼的举行也强化了客家人多子多福的人生理想,族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通过角色的转换践行着延续血脉的人生职责。其三,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族人纷纷搬离围龙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另建新居,围龙屋作为文化遗产,必定会给世人留下一份宝贵而又永恒的社会记忆。
客家文化古迹地方行销策略之研究-以桃园县大溪镇为例
作者:陈俊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溪镇  文化古迹  地方行销  客家 
描述:研究探討這三處古蹟與大溪鎮地方行銷策略的現況。另依《全國客家人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可知,大溪鎮屬於「非客家鄉鎮」,但鎮內仍有部份的客家籍人士;故藉由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這三處古蹟與客家的關聯性。
本研究先以文獻研究法,於資料中瞭解三處古蹟與客家的歷史淵源;再以深度訪談法,來瞭解受訪者對於這三處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的現況,及日後地方行銷策略等建議,再依SWOT分析結論,回應本研究的問題意識及提供地方政府未來施政之參考資料。
研究發現:一、三處古蹟都與客家民族有相關的歷史淵源。二、古蹟的文化價值性無法得到地方認同。三、公部門及第三部門有只重視李騰芳古宅的傾向。四、三處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上有不被重視的跡象。
南桃园国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再
作者:张嘉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文化再制  南桃园客家地区国小  新移民子女 
描述:教育的實踐。
本研究在教育政策與輔導措施方面發現:(1)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將家長納入關懷對象;(2)政策立意良好,但實踐程度有待加強;(3)部分措施有趨向多元文化,但仍欠缺語言傳承措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