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流行音乐的创作与实践:解析金曲奖入围客语专辑
-
作者:刘兴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金曲奖 客家 流行音乐 实践
-
描述:過程採用深度訪談法及文本分析法,首先,針對金曲獎2003年(十四屆)設立客語音樂獎項之初至2009年(二十屆)的入圍專輯創作者為訪談對象,並藉由訪談獲取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推薦的文本以作為文本分析之依據。本研究的觀點立基於Certeau認為現代社會及大眾文化中的弱勢者非默默承受體制與主流文化的制約,反而具有能動性,並隨時等待機會予以回擊。研究發現:一、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對客家流行音樂的想像包羅萬象,當客家流行音樂走入金曲獎時,創作者對音樂場域及主流勢力產生繁雜的愛恨糾葛,因而演變成各樣的戰術實踐,以回應強勢的支配力量,力求在維護創造力與認同之際,能同時追求自身的生存空間,體現出創作者作為一種能動,在面對制度框架時,尋求抗衡及協商的機會。二、創作者在創作時對日常生活元素之運用反映出看似細瑣、零碎之物所具有之潛能,一些熟稔的、隨機取得的媒材亦可作為建構認同與抗拒支配的工具。在遊戲式的創作風格中,即使是強調傳統,亦不再是重現過去,而是予以包裝;重視現代則展現創作者當下生命歷程,結合生活經驗而轉化出客家流行音樂創作之多樣性。三、面對強勢流行音樂文化及金曲獎場域,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試圖既服膺體制的既有形式,實則進行各樣的戰術實踐。並在透視強勢力量的規訓、收編後,進行著包含挪用、拼貼、行走、模仿、迎合等的實踐回應。四、身處商業資本主義環境,客家流行音樂創作者亦藉由創作過程表現多重認同,在商業與客家傳統主流力量的相互拉扯下,他/她們在認同與抗拒、傳統與現代間展現不同程度的自我定位,同時創作者會隨當下創作時空環境的影響,而持續地遊移於認同/抗拒及傳統/現代的兩端之間。
-
国民小学乡土语言客家语教科书分析研:以各版本第一册为例
-
作者:吴秀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客家语 教科书 内容分析
-
描述:四位學者專家所提供意見做部分修訂而成,分為出版特性、物理特性、內容特性、教學特性四個特性來分析。主要結論如下:(一)出版特性:1.編者大多為現職國小教師,居住於北部。2.發行單位規模不一,發行與產銷
-
高高屏地区实施「客语生活学校」学生对客家歌谣态度调查研究
-
作者:徐瑜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歌谣 客语生活学校 态度
-
描述:校」學生對客家歌謠的態度調查問卷』作為研究的工具,以高高屏地區縣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為母群體,並依據學校所在地採隨機抽樣,抽取19個班級,問卷回收後,共得有效樣本570份。根據受試學童問卷填答結果
-
国民小学客语生活学校教育政策执行之研究 -以高雄市为例
-
作者:张带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生活学校 国民小学客语生活学校 客语教育政策
-
描述:議。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一、台灣的客語教育政策,對復甦客語的重要性。二、學校皆能結合現有資源發展成學校特色。三、藉由政策之執行達到文化傳承及多元的學習。四、學校發揮行政運作功能營造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五、不同之個人、背景變項之受測者所知覺到的客語生活學校之客語教學是有差異的。六、不同之個人、背景變項之受測者所知覺到的客語生活學校之客語學習相關活動是有差異的根據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及學校等方面提出建議,俾供日後推行之參考。
-
国民小学客家语教材内容特性之分析研究:以康轩版为例
-
作者:许淑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容特性 教材 客家 康轩
-
描述:客家主要鄉鎮國小開設客家語的總比例為86%,台灣客家主要鄉鎮國小開設客家語課的學校使用康軒版客家語教科書的總比例為29%;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在桃園縣、南投縣使用率超過六成;苗栗縣及台中縣的市 佔率為零。二、98學年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多元文化觀點中的種族多元較缺乏。三、98學年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教材內容可讀性佳。四、98學年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教材分量適中,唯第四、八、十二冊,沿用97學年版,分量多,學童學習負擔重,宜加速改版。
-
桃园县国民小学实施客语教学执行成效之研究-以学校支持系统观点
-
作者:张淑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教学 客语教学 学校支持系统
-
描述:系統之現況:客語教學時數次數最多的是「1節」;客語教學課程之主要時間為「鄉土語言課程」佔最多;客語師資來源最多數為「現職教師」;客語教材採用最多種類為「合格民間版本」;面臨到的困難與限制最多數為「教學
-
桃园县客家庄与福佬庄国小实施客语教学之研究
-
作者:管圣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桃园县客家庄与福佬庄 客语教师
-
描述:主要安排級任老師,福佬庄主要安排客語教學支援人員。實施客語教學主要的考量因素為,客家庄是視本校學生需求而定,福佬庄是視本校師資而定。最主要使用的教材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坊間出版。每週的時數,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一週一節40分鐘。主要的客語教學時間安排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鄉土語言時間。主要的客語教學設備為,客家庄是教具,福佬庄是客語教學參考圖書。為教師舉辦主要之成長活動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教師研習。為學生舉辦主要之相關活動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演說比賽、歌唱比賽。最大的外來助力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家長。最迫切需要的支援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師資。
二、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主要困難方面,師資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編制內教師對客語教學專業知能不足。課程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沒有誘因使學生喜歡學。教材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難滿足兩種(如四縣、海陸)以上之客語次方言。行政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客語教學設備不足。家長社區部分為客家庄是沒有誘因讓家長支持客語教學,福佬庄是社區沒有說客語的風氣。
三、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困難主要解決方法方面,師資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政府提供誘因吸引現有合格老師再進修,提高專業知能。課程部分為,客家庄是將戲劇、音樂、律動、表演等融入教材活化教學,福佬庄是多使用錄音帶、錄影帶、DVD、CD等補助教學。教材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設計學生喜歡、有興趣的多元教材及教具。行政部分為客家庄是編列充裕經費辦理客語教學各項活動,福佬庄是辦理系列客語教師研習。家長社區部分為客家庄是使家長認同學習客語之重要並鼓勵學生學習客語,福佬庄是與家長溝通強調多元文化之重要。
四、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主要發展方向方面,師資部分為,客家庄是設立獎勵措施吸引優秀現任教師投入客語教學,福佬庄是建議師培機構逐年培養足以勝任的合格客語專業教師。課程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應結合其它課程適度融入客語教學。教材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鼓勵研發合乎地區語言特色的教材。行政部分為,客家庄是開發有關客語生活之各類活動如各種比賽,福佬庄是舉辦客語教學研討會。家長社區部分為,客家庄是溝通家長觀念建立客語傳承意識,福佬庄是增加客家電視及電台。
五、桃園縣福佬庄國小未實施客語教學最主要原因方面,主要原因為:學生沒需求、編制內教師對客語教學專業知能不足、沒有誘因使學生喜歡學習、沒有合乎地區語言特色的教材、沒有誘因讓學校辦理客語教學、社區都講閩南話及國語,客語無用武之地。
-
国小教师实施乡土语言教学之个案研究―以客家语教学为例
-
作者:李慧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客家语
-
描述:實施,及分析國小教師在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中所遭遇之問題及解決之道。獲得以下鄉土語言教學的理念、鄉土語言教學的歷程、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等三方面之研究結果。
一、鄉土語言教學的理念
個案教師認為鄉土語言的教學就是要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說出來,進而保存、創作文化。不論是哪種族群的學習者均可學習各種鄉土語言,以達到瞭解對方、包容他人的層次。而鄉土語言的教學工作是必要的,若無此教學,學生未必會有接觸學習的機會。
二、鄉土語言教學的歷程
個案教師在實施鄉土語言過程裡採用自編教材,隨上課進度自由運用安排。而教材內容以生活性情境會話、拼音練習教材居多。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拼音拼讀練習鄉土語言、及透過動作唱遊等多樣化活動進行。
三、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
學校行政對於鄉土語言教學的支持有限,讓教師孤立無援。鄉土語言的相關政策不夠明確、統一化,使得教師在教材編製上較無依據標準。鄉土語言的相關單位無良好網絡,以提供資源來支援教師教學之用。家長的支持度不高,使得學生學習意願不強,且也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一股阻力。
總結所有研究發現,分別對教育當局、學校單位以及教師三方面提出鄉土語言教學上的建議;並對後續鄉土語言教學研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
客语课程与教学之行动研究 ─从台北县国小客家籍学生的认同与
-
作者:陈锦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籍学生 族群认同
-
描述:討論,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客家族群認同課程方案的建構上,課程方案的內涵必須涵蓋族群認同要素,同時結合客家文化資源,妥善設計教學主題,配合適當的教學策略,據以建構課程。
二、結合語言和族群認同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族群認同學習的課題上,獲得基礎的認識與理解。
最後,本研究基於以上結論,分別就未來國小教師在客家語課程與教學活動實施與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客语生活学校施行客家歌谣教学之个案研究
-
作者:张哲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客语生活学校 客家歌谣 客家歌谣教学
-
描述:之一,客家歌謠是客家文化獨特的資產。因此,本研究遂以探討客家歌謠教學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為目的。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春景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首先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客家歌謠之意涵,接著參與客家語言班與客語歌謠班一學期(2/14/2005~6/28/2005)之觀察,並訪談該校任課老師及教務主任。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以達到公平受教與尊重他人為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藉由音樂欣賞、演唱演奏與統整課程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尊重與包容不同之文化。台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始於民歌採集運動,解嚴後對不同歌曲的選擇在音樂課程綱要中漸趨明顯。
二、客家歌謠之意涵
客家歌謠的內容繁雜,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依曲調可分成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與小調等四類;客家歌謠在演唱、歌詞、曲式與調式上,具有特殊之藝術性。
三、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語歌謠教學之背景
客語生活學校之實施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配合,如客委會提供經費補助,辦理客家歌謠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之實施;另外,客家歌謠教學也需要學校行政配合。
四、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方式
客家語言班教師施行歌謠教學之理念為引起學習動機、讓學生容易學習與營造學習環境,其教材與課程設計活潑;客語歌謠班教師之教學理念為自然、生活化與結合奧福律動之教學,其教材與課程設計具多樣性。歌謠班學習成效良好,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