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在我心中的项南同志
-
作者:李逢蕊
期号:第5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文虎 客家学研究 闽西客家 《福建日报》 中国书画 工艺美术 农业科技 胡仙 经济振兴 国宾馆
-
描述:春雨霏霏,北京传来噩耗,项南同志因心肌梗塞,猝死在接待外宾、华侨的会场上,我听后一阵心痛,泪下如雨……!悲痛之余,抑制不住我对一生正直、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项南同志无限崇敬深沉思念之情。我不仅是因为项南同志曾经是我的领导,客家学的顾问,为我主编的《客...
-
食物的文化经济与农乡发展:义大利慢食运动及台湾客家饮食运动
-
作者:赖守诚
期号:第24期
来源:农业推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物 文化经济 农乡发展 慢食运动 客家饮食运动
-
描述:會文化特質所逐步形成的新興文化經濟體制與其所內蘊的社會關係,並進一步闡明對農鄉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涵。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慢食」(Slow Food)運動在義大利發起推動後得到相當的迴響並迅速擴及全世界。
-
我在哪里走近了“客家”?
-
作者:朱向前
期号:第6期
来源:百花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客家人 客家学 英雄无语 围屋 中央苏区 长篇小说 长时间 故乡 旅行
-
描述:首先声明,我非客家,亦非客家学研究者。但较长时间以来,我对客家充满好奇、好感以至敬重和部分的疑惑,算一个满怀兴趣的客家爱好者吧。今天就借给温燕霞客家专著《背着故乡旅行的女人》作序的机会,略略回顾一下我曾在何时何地走近了何样的客家。
-
刘佐泉教授来我院演讲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国际客家学会理事、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刘佐泉教授在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参加世界客属第十九次恳亲大会时,顺路访问了我院,在我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客家渊源纲要》的报告,我院师生及学生社团
-
经我梳理的莞草脉息
-
作者:刘元举
期号:第8期
来源:黄河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围龙屋 客家文化 历史文化 城市 围屋 少数民族 东莞 汉民族 中原
-
描述:提到东莞这座城市,总能听到"历史源远流长"之说。这种话,在我看来不过是套话官话,像公式,几乎适用于我们国土上的任何一个城市。你就说吧,哪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不渊源呢?尽管我在翻阅了一些相关的典籍时,读到了关于东莞悠久历史的某些残片记载,却仍然引不起足够的兴致,倒是这里的一种草——莞草,让我颇感新奇。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东梅州地区的木刻运动:兼及与鲁迅的关系
-
作者:赖荣幸
期号:第1期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兴木刻 梅州地区 鲁迅 罗清桢
-
描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东梅州客家地区有一个规模达数十人的木刻群体,该群体曾受到鲁迅的大力支持。他们通过成立社团、出版刊物、举办展览、培养人才的方式,参与全国木刻运动,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创作了大批具有地域艺术特色的作品,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木刻活动:
-
从前的螃蟹,从前的月光
-
作者:刘原
期号:第37期
来源:南都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小的即刻拿一瓶猪油淋在月饼上便是。 回想起来,我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已经整20年,莫说旧式的祭祀礼仪已经遗忘殆尽,即便是我的母语客家话,也已讲得磕磕巴巴,需要在脑电波里从普通话同声翻译过去。古人爱说
-
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与客家文化
-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我手写我口 ” 黄遵宪
-
描述:作为“诗界革命”宣言的诗歌理论“我手写我口”,深刻地彰显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最基本方向,是黄遵宪“言文一致”与书面语改革的最早诉求.客家民间文学的特质、客家先贤诗歌创作的传统,是黄遵宪“我手写我口”文学思想背后隐藏的客家文化背景.
-
你的不足,我来弥补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青春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省YBC项目扶持的青年创业典型共计18家青年创业企业,来了一次集中“亮相”。人们驻足观看的不只是一件件具有本土特色的展品,更是创业青年的成果展示。 今年4月22日,团县委邀请该县50余名青年
-
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及其文化危机中的族群反应
-
作者:汤韵旋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人 族群 危机意识 客家运动
-
描述:本文着重探讨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透过这一"隐性"特质来阐述台湾客家人所兴起的危机意识及其族群在这一危机中的反应,同时就客家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反思,目的是增进我们对台湾客家族群现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客家运动发展的脉络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