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古语词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吉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吉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语词。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明代时期古语词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明代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明代时期的古语词。
赣南客家灯彩艺术浅析
作者:黄晓芸 黄文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灯彩  舞蹈特征  美学特色 
描述: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敦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灯彩艺术,是客家人欢庆喜日佳节常用的一种表演方式。赣南客家灯彩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锣鼓节奏铿锵有力,赣南客家人民把生活的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悟都融进了灯彩中。
面粉“纵横谈”
作者:刘丹青  期号:第5期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粉  纵横谈  双音词  双音化  表示面  面条  麦屑  本义  稻区  面食 
描述:“面”字,如“店里进了十袋面”。北方是小麦产区,面粉历来是最主要的细粮,人们在交际中常常要提到,而最常用的词往往在双音化的冲击下也岿然不动,保持单音状态,如“人、水、天、打、红”就是这样,因为说起来
江西客家传统文化与竹器具关联性研究
作者:刘莉 潘展 冯小辉  期号:第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客家文化  江西客家竹器具  关联性 
描述:客家是汉族的一支,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形成了属于自身坚忍不拔、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的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反映在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客家人最为常用的竹器具。本文通过对江西客家竹器具类型、纹饰、造型等特征的研究,提出江西客家传统文化与竹器具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客家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武平一号”仙草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苏海兰 李松 黄玉吉 陈菁瑛 黄颖祯 邱建林 邱福平  期号:第2期 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平一号”仙草  形态特征  栽培管理 
描述:的应用历史。仙草含有黄酮类、酚类、萜类、胶质、氨基酸及多糖等成份[7,8]。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草性味涩、甘、寒,具清暑解渴、凉血解暑及利尿之功效[1,8],民间常用作暑天清凉饮料,如现在市场上
山珍咸香的客家饮食
作者:孔强  期号:第6期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文化  独树一帜  地理环境  客家人  菜系  闽西  菜肴 
描述:、番薯、鸡、鸭、猪、狗等山货及家禽畜,在饮食烹调中最为常用。有名的山珍型菜谱如“炒仔鸭”、“炒双脆”、“白斩河田鸡”、“冬瓜盅”...
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客語使用及能力之分析
作者:胡愈寧  期号:第2期 来源:聯大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語生活學校  母語 
描述:有91.0%,其次為客語5.9%,而老師於下課時間較常用普通話與學童溝通(87.6%),其次為客家話,用其他語言溝通的比例均小於1%。進一步檢定發現客語能力老師於下課時間用何種語言與學童講話跟學童的客語能力有顯著的相關性。
农村高中客家山歌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
作者:陈杰  期号:第12期 来源:师道(教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价方式  客家山歌  农村高中  进课堂  教学有效性  音乐实践活动  发展性评价  课题研究 
描述:山歌的起源、发展、历史、传统、音律、特点等知识,不同种类的唱法、唱功等技巧。当然,目标确定要立足增城,增城客家山歌常用的调子有:春牛调、过山拉、打画眉、五句板、莲花板。客家山歌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许多优雅
「台湾客家文化」通识课程之研究
作者:萧景祥 赵金婷 徐正桂 杨琦君 邱丽足  期号:第36期 来源:嘉南学报(科技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庄  母语  族群文化  通识教育 
描述:客家的來源與生活(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層面)爲主軸的課程設計,大部分學生對「台灣客家文化」通識課程的接受度高,評價也傾向於「滿意」或「很滿意」。各式課程主題中尤以「客家話-日常用語」、「客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