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台湾闽台传统歌谣研究评述
作者:傅倩琛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歌谣  闽台歌谣  闽南歌谣  歌谣研究 
描述:自尊和乡土自信的表现。台湾歌谣流变的原因,主要是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侵略,国民党当局歧视地域文化所产生的文化"反弹",台湾岛客家歌系与原住民歌谣对闽台歌谣的近距离影响,使得台湾歌谣比闽南歌谣母本更加丰富而多样化。
黑米
作者:何葆国  期号:第6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暗暗好笑.在闽西南乡村,土楼是最普遍的民居,我家就住在一座叫作礼生楼的土楼里,我从小就渴望走出土楼,只有少见多怪的日本佬才会深深着迷.一转眼,山脚下的土楼消失了,佐木教授还处于一种极度的兴奋之中,他
“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吴永章 冷剑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学术研讨会  罗香林  纪念  综述  市人民政府  专家学者  梅州市 
描述:2006年11月11日至12日,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梅州市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承办。与会代表达百余人,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台湾、香港,以及大陆各省市,主要由罗香林亲属、学生及海内外研究客家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
第二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学术研讨会  方言志  广播电视大学  语文  增城市  华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客家话 
描述:第二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8月21-23日在广东省增城市举行。这次学术研讨会由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客家方言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出席这次会议的共有五十余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广东、福建、江西和广西,还有日本、?..
奇人奇事傅柏翠
作者:林国清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奇人  中国妇女  工商业  上杭县  父亲  酒厂  孩子  原名 
描述:大贵之命。于是父亲花双倍的束修。早早的把孩子送到乡里一家私塾斋里去。当时有钱人家的子弟经常有被土匪绑票的危险。父亲便开始教儿子学习客家拳。16岁时他到福州读书。一个星期日,看见两个日本浪人在调戏一个中国妇女。他怒火中烧,飞步上前。左手一挥,打中一个浪人的眼睛.接着豹子跳涧猛回头,[第一段]
喝一碗擂茶领一份桃花情
作者:解黎晴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是对世界茶道的特殊贡献”,并一致认定湖南省的桃花源是我国正宗擂茶的发祥地一一尽管有武陵武夷之争,土家客家之辩,但茶祖武陵,代表土家的湘鄂川黔擂茶和代表客家的闽赣粤桂擂茶均本源于此.享誉扶桑茶界的多田侑史先生大发感慨:“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我终于找到了日本茶道的源头!”
客家话与鎌仓宋音的止摄字考
作者:暂无 期号:第20期 来源:东吴外语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鎌仓宋音  止摄  音韵现象  中原汉语 
描述:摄音韵特徵可以直接追溯到五代﹒宋代以後r 中原音韵』 时代以前的北方中原汉语。透过这样的检讨,我们也确认了客家话和录仓宋音 的止摄字在日本汉字音上的位置。
新星菜品16道(10)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1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味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葱200克、干椒30克、芝麻3克 调料:盐3克,十三香2克,孜然粉5克、黄酒100克,蒸鱼豉油25克,日本烧汁3克,香醋10克,芝麻油5克 做法: 1 草鱼洗净,去内脊骨,放调料腌制(盐,十三香,料酒
谁是“畲”,谁是“客”:《逸经》之畲客问题讨论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逸经》  客家  畲族 
描述:自清代客家人意识展现以来,客家人对用于指称他们的词语皆极为敏感。进入民国,因谈论客家引发的说客风潮就有三次。《逸经》杂志因发表一篇小文引发畲客讨论,它成为民国因说客问题引发的第三次大风潮。在这次风潮中,客家人对其中国性的强调得以再次阐扬。
我国七大方言区
作者:汪金友  期号:第5期 来源: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方言  部分地区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基础方言  北京话  粤方言  推广普通话  客家方言  广东省中部  现代白话文 
描述:我国七大方言区汪金友随着香港的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对广东话产生了兴趣,因为香港人说的就是“粤方言”。实际上,按照语音差异来划分,我国仅汉族就有7大方言。、“北方方言”。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北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