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异化策略角度看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翻译
作者:陈艺琳  期号:第85期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菜  异化翻译 
描述:赣州作为"客家摇篮"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州客家饮食文化有着其独具魅力的特色,客家菜肴名的文本翻译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相关方面的翻译研究却不多。因客家文化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本文试从异化翻译角度研究赣州客家菜肴名的英文翻译,以期完善客家饮食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
客家文化与屯堡文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国栋  期号:第1期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屯堡文化  比较研究 
描述:通过简单介绍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这两种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进一步阐述这两种文化在当今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可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论梅州客家山歌的演唱方法
作者:郑远慧  期号:第9期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山歌  演唱  方法 
描述:梅州客家山歌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其演唱中如发声、呼吸、行腔、表演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值得研究及发展的科学方法。为了使梅州客家山歌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发展,不断焕发其艺术魅力,笔者对其演唱方法谨作研究总结。
开发本土资源,在作文中育人
作者:刘清红  期号:第1期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土资源  客家风俗  写作教学 
描述:,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要求。可见,发掘本土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从基督徒的葬礼看基督教在五华地区的本色化
作者:陈贇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  葬礼  基督教  五华地区  宗教信仰 
描述:自19世纪50年代韩山明牧、黎力基牧梯山航海,披荆斩棘来到五华山区传播福音,拓展神的国土已近150年,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经起落,五华客家山区的基督教发展亦折射出这种波折。自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后,基督教在五华地区迅速复兴,信徒恢复身份,重新开展宗教活动,重建扩建宗教场所。
广东客家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构建
作者:欧阳慧芳 胡春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山西档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  共享平台 
描述: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携手本校客家文化研究所,共同构建广东客家文化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在保护珍贵档案资料,宣传推广科研成果,传播客家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该平台可从系统结构设计、平台软硬件建设、研究方法、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具备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去作充分的考虑。
闽西汀州四堡传统雕版印刷工艺调查研究
作者:蓝泰华  期号:第2期 来源: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汀州四堡  雕版印刷  工艺调查 
描述:的一些独特之处也为中国印刷史留下了重要的研究价值。四堡雕版属于"坊刻",它的古书坊印刷建筑群"民居+作坊"的艺术特色独具一格。四堡印刷业在中国考古史、印刷史、传播史、文明发展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为对象
作者:叶惠薇  期号:第8期 来源:音乐创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传承方式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民间文艺的璀璨瑰宝,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传统的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承,在当代,它已经改变了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传承方式与传播途径趋向多样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探寻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方式成为解决客家山歌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族群媒体之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研究:台湾客家电视台的个案分析
作者:李美华  期号:第2期 来源:传播与管理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电视台  族群媒体  组织文化  组织认同 
描述:电视台员工对於其组织文化的认知与诠释,以及对於组织认同的程度与样貌。本研究发现希冀可以作为族群媒体之组织传播与管理研究的问路石,或作为客家电视台本身以及相关政策制订者对於经营与扶植族群媒体(客家电视台)之参酌建议。
伦敦举办“中华养生周”等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4期 来源:走向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行中美关系对话。 在洪博培先生的眼里,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了世界政坛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两个国家之间的理解沟通和信任,显得尤其重要。美国人需要全面地了解中国。洪博培先生还通过网络回答了来自各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