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兼论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缘由
-
作者:谢永昌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音系 客家方言 梅县话 发展
-
描述:客方言是汉语的一支,客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是自然形成的,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心”,“代表”,都是由于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的影响力造成的,而且必须得到绝大多数的人认可。
-
开发客家文献 服务梅州旅游业
-
作者:杨彦辉
期号:第30期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献 旅游业 梅州市
-
描述:分析了梅州客家文献中蕴藏的旅游资源,阐述了可以开发出的具有客家特色旅游产品,提出了如何利用客家文献服务梅州旅游事业的建议。
-
客家话形成于汀江、韩江流域
-
作者:张佑周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韩江流域 语言学理论 地域方言 社会发展进程 北京人 广州人 相对独立
-
描述:”;北京人说“再等一下”,客家人说“等一下掭”;北京话说“一棵树”,广州话说“一坡树”,厦门话说“一丛树”,而客家话则说“一头树”。诸如此类因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就是指这种地域方言。[第一段]
-
为赣州经济增长快速充电——记江西赣州供电公司增强供电能力之路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市 经济发展 供电公司 经济增长 能源短缺 地缘优势 “十一五”规划 平方 “十五” 客家文化
-
描述:赣州市政府又斥资进行高起点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预计在
-
梅州看山
-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客家人 山神 欣欣向荣 形象化 徐悲鸿 火车站 九歌 客家先民 水库
-
描述:坐片刻,观飞瀑流云,听林壑松涛,透过竹林,可以看到石壁上有客家名人宋湘的题字:"灵镇山河"。这里的三山国王骑着老虎,昂着头,并排前行,形象独特。我觉得这更近于真实。屈原《九歌》里的山神,经徐悲鸿先生的形象化,成为一个美丽的裸体少女,骑在虎背上,显得过于理想
-
“梅州”定名考
-
作者:程志远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梅州”定名考
-
古韵汀州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古韵汀州
-
古韵汀州
-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古韵汀州
-
古韵汀州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古韵汀州
-
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在梅州的整合研究——以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
-
作者:江金波 司徒尚纪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梅州 中原文化 土著文化 文化整合
-
描述:义。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整合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这在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中原文化构建了梅州客家山歌的骨架。因此 ,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风格、修辞方法、章法结构都留有“十五国风”以及迁徙途经的江南吴音印迹。客家山歌自明末清初始与吴歌分道扬镳 ,佐证了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成型于明末清初说。土著文化填充了客家山歌的肉体并使其尽显地域个性。因而 ,梅州客家山歌中还大量存在土著民族的歌词、唱名、旋律及修辞方法。从过程来看 ,文化整合导致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也是客家民系长期的区域环境感应的结果。从模式与效应来看 ,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经历了前期的汉族低势位文化与土著高势位文化的整合、中期汉族与土著等势位文化的整合、后期汉族高势位文化与土著低势位文化的整合的不同模式。属于特殊的高低互位的文化整合模式 ,其效应是互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