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
作者:林立芳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法  结构助词 
描述:本文讨论梅县客家方言的几个常用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助词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描写,同时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比较以及与普通话相应助词的比较,深人探讨各自的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梅县方言的,一些语法特色。
地方剧种中方言的艺术张力
作者:童爱娜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剧种  艺术张力  20世纪50年代  方言  语言构成  群众语言  山歌剧  地方戏曲  地方特色  生活气息 
描述:为,除了其意韵独具的地域音乐外,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山歌文学在艺术表演中的巧妙运用,也是其中,—个重要的方面。客家方言是客家人民智慧的展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群体的审美倾向,可以说,语言艺术运用的好坏,决定山歌剧目的成功与否。
客家方言的翻译
作者:何明清 王长兴  期号:第27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特征词  谚语  “三句半”  翻译 
描述:客家是中国汉族民系中一个独特而又稳定的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客家方言保留了大量古词的音调,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对研究中国汉语言及世界语言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客家特征词,谚语和独具客家特色的“三句半”出发浅谈客家方言的翻译。
论客家文学的内涵与外延:以闽西客家古代文学为例
作者:兰寿春 王海华  期号:第4期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内涵  外延  闽西客家 
描述:本文分析近二十年来学界对客家文学界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援引闽西客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实例,从作者、题材和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客家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对客家文学的作者身份、语言形式、题材内容和本质属性做出明晰的解说。
清代和民国时期畲族教育变迁史略
作者:黄新宪  期号:第3期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民国时期  畲族教育  教育史 
描述:清代和民国时期畲族教育变迁史略黄新宪畲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人口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数十个县中。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其内部使用的语言类似客家语,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文在畲族地区广泛使用。清代和民国时期,在长期的生产...
客家口彩的构成及形式
作者:冯桂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口彩  构成  形式 
描述:客家口彩是民俗语言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在形式结构和使用规则两方面都与一般的语言文字成分有很多不同。客家口彩主要是关于吉利、喜庆、财富、长寿、后嗣等方面。口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特定的"口彩词",一种是利用谐音临时创造。
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山客话”  客家话  汉语方言  闽西 
描述:山羊隔畲族“山客话”,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话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山客话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
台湾口传文学语文统整教学研究:以「平溪相褒歌」为例
作者:洪宏元  来源:2005台湾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程统整  口传文学  相褒歌  立体性 
描述:可成为教学的新概念。口传文学是先民在绵长历史中逐渐发展而来的,它包含着在地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台湾是个多语族的社会,自然创作出各种语言的口传文学。台湾北部种植茶叶的区域发展出台湾闽南语的采茶山歌,俗称
客家电视在多言文化中的传播功能与挑战
作者:彭文正  来源:广播与电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族群文化  母语教育  沉默螺旋  客家电视  语言政策 
描述:的困境中。将描述民意散布的「沉默螺 旋」理论应用在客家话的传播模式中,客家电视可以积极扮演塑造 「语言气候」的功能,使客家话在台湾语言社会中,不是完全没有 功能的弱势方言。透过家庭教育的紮根、学校
《梅县方言语法论稿》序
作者:李如龙  期号:第1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语法  现代汉语  方言研究  梅县方言  普通话  汉语方言  方言学  古代汉语  客家话  论稿 
描述:前些年,在语言学界,研究汉语方言的人总被认为是比较没有学问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者,高校里教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人居多,研究方言的人很少,隔行如隔山,在行外的人看来,方言既是俚俗之物,研究方言的人大概高明不到哪儿去。能读懂古文的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