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赣闽粤边区盐粮流通与市镇的发展
-
作者:周琍
期号:第3期
来源:历史档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闽粤边区 盐 市镇 流通 清代 行销
-
描述:、定南、信丰3县,连同原有销区,潮盐行销达35县。雍正以后潮盐销区调整为潮州府之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大埔、丰顺9县;嘉应州之梅县、兴宁、镇平、平远、五华5县;福建汀州府之长
-
朱孟依初定合生系接班人
-
作者:肖素吟
期号:第13期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重振雄风。 潮客港三位一体 在20余载的合生珠江帝国版图上,桑梓之乡丰顺,是为朱孟依的起点。 作为传统潮州八邑之一的丰顺,隶属梅州、毗邻潮州,地处韩江中下游。同饮韩江水,共习一方言,为此,“潮汕”、“客家
-
“客家”称谓年代考
-
作者:刘丽川
期号:第4期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称谓 客家第四次大迁徙
-
描述:,“客家史”也难于动笔。笔者近年侧重研究清初“湖广填四川”和“迁海复界”所引发的客家移民运动。这一考察经常涉及“客家”称谓问题。本文即在对四川、广东、福建、台湾、南洋移民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客家
-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初论
-
作者:周静芳
期号:第3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方言 江西 语言 相互影响 迁徙 融合
-
描述:汉语各大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是宏观汉语史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江西境内人口迁徙、融合的历史考察与方言状况的调查,探讨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为赣方言自秦汉时期萌芽至唐末五代完全形成,进入宋代及元明清则到受到江淮移民和闽粤客家移民所操江淮方言与客家话的深刻影响
-
清代四川客家人农业经营状况
-
作者:张学君
期号:第6期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 客家人 农业
-
描述:在清代四川移民浪潮中 ,客家人的大规模移入对四川经济恢复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客家人在不同时期移民四川 ,土地占有情况大不相同 ;他们立足农业 ,注重家庭副业和手工业 ,并以商养农 ;在经济活动中保留了浓厚的传统经济观念 ,具有根深蒂固的群体意识和传统观念和向心力。
-
神榜与四川客家人的祖籍记忆
-
作者:严奇岩
期号:第5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记忆 祖籍 四川客家 移民文化 广东人 文化融合
-
描述:四川是我国第五大客家聚居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川客家人的总数在300万人左右,其中至今能讲客家话的有150万人以上。四川客家主体是来自清前期"湖广填四川"中闽、粤、赣边区的客家移民的后裔,其中以广东移民最多,所以四川客家多自称为"广东人"。
-
德阳客家话方言特色探讨
-
作者:廖庆 唐磊
期号:第5期
来源: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阳 方言 客家话 特色探讨
-
描述:自清顺治末年,德阳地区因"填川"政策迁入了大量客家移民。时至今日这些移民的后裔仍然使用着与四川西南官话风格迥异的独特语言,形成了典型的"方言岛"现象。本文以声、韵、调系统的整理归纳为基础,搜集和描述了德阳客家话独特的词汇和语言现象,对德阳地区的客家话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
浅析闽粤赣区客家文化形成的原因
-
作者:陈健
期号:第4期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赣 客家文化 形成 原因
-
描述:闽粤赣区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原移民文化,有着既深刻又广泛的原因和背景。自古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而从中原向南方的大量移民只是这浓郁文化形成的一方面因素,其他的诸如经济基础,地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基因等都在促成闽粤赣区客家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
从赣客方言的类似性看客家方言群的源流
-
作者:王东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方言群
-
描述: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今天的汉语各南方方言分支中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接近。这一事实表明 :客家方言群与赣方言群在历史上曾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区域开发史和移民史的角度 ,分析客家方言群的起源 ,认为客家方言群的直接源头应该是来自唐宋时期的江西境内移民。
-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综述
-
作者:刘喜元
期号:第4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渊源关系 固始 移民史 研讨会 陈元光 移民文化 闽南文化 闽台 客家文化 研究主题
-
描述: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唐代固始移民与移民文化研究,于2009年10月25—27日在河南固始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系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与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近百位海内外专家与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5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