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赴合演出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南方电视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系 台湾 意象 文化交流 歌舞 大型 大陆 推介 地区
-
描述:宏扬了客家文化,展示了世界客都的魅力,宣传推介了梅州,扩大了梅州在台湾的影响,增强了台湾客家乡亲对世界客都的认同感。
-
异族通婚与跨族收养:日治时期前、中、後、先锋堆客家与其他族
-
作者:林淑铃
期号:第33期
来源:高雄师大学报.人文与艺术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族通婚 跨族收养 量性研究 质性研究 多元族群认同
-
描述:异族通婚与跨族收养并行时,最有利於闽南人质量的双重增长。(三)比较说明被异族收养的客家人如何展演「多元族群认同」。因为不同的生活机会,有人在代内或代间呈现不同的族群认同,子代不同於父执辈,可能认为自己非
-
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初探:以马来西亚沙白为视点
-
作者:俞如先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人民间信仰 渊源 实质
-
描述:民间信仰是东南亚华人社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马来西亚沙白华人民间信仰氛围浓郁,并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渊源,其民间信仰或直接传自中国,或间接传自中国。沙白华人民间信仰能够落地生根与华人民间信仰特质和华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有很大关系,而沙白华人对民间信仰的深厚感情实质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一种新休闲文化地景的生产:客家桐花祭
-
作者:林秀姿
期号:第18期
来源:城市与设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闲 文化地景 全球化 象徵资本 客家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认同
-
描述:,将桐树/桐花与客家人作文化类比,挪用部份客家祖验,转化为客家地区与族群的历史文化真实性,创造出生态与梦幻浪漫的独特性,以此特殊区辨标记,吸引资本,塑造文化认同。这生产过程中,许多历史被消音,客家
-
“在路上”的千年回望:马卡丹散文论
-
作者:黄发有 杨会
期号:第5期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情结 客家人 文化散文 家园意识 身份认同 游记散文 散文集 客水 追根溯源
-
描述:马卡丹是客家人,从上世纪90年代致力于散文随笔创作以来,笔耕不辍,他的散文以真挚的情怀追忆着客家,诠释着客家,他以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为客家文化孜孜不倦地做着注脚,为客家民族精心制作着一张张饱含深情
-
走进民俗学(24) 村社:社会组织(三)
-
作者:董晓萍
期号:第9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民俗学 村社 社会组织 民间组织 民间传承 社火 客家传统社会 村民 中国民间
-
描述:让一个现代人拿着地图和方志去重建一个地方社会的历史是很难的,但一个地方社会已经保留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而且这个组织一直按照一个被认同的范围在活动,并在当地民间传承到现在,这便让学者有可能去根据这种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变
-
客家人生礼仪饮食行为实践的体化与操演:以玉林市博白县大安村
-
作者:谢菲
期号:第1期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礼仪 饮食行为实践 地方性知识
-
描述:客家人生礼仪饮食行为实践是围绕客家人生礼仪活动所发生的一系列饮食风俗和习惯.在人生礼仪活动中,人生礼仪主角饮食、群食、神食三个层面的行为活动实践表达与展现了饮食角色的转换与认同、人际交往的展演、人神在场的沟通等地方性知识.
-
“梅州大侠”与黄坳俗文化的互动研究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大侠 秘密大营救 客家 俗文化生态 客家妇女
-
描述:梅州大侠或大侠即指廖安祥,他是从黄坳俗文化生态环境中走向世界的客家英才,他的侠义精神的基础是客家文化的认同。文章从解读廖著入手,结合田野考察资料与地方志书等,将其放在客家文化的大背景下,旨在探讨地方精英与俗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
-
赣南客家族性潜隐的原因分析
-
作者:蓝希瑜 刘丹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族性 潜隐 和谐交融
-
描述:赣南,中原汉人南迁的中转站与聚散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然而,这里的客家认同意识却不如闽粤强。基于此,本文拟从自然地理、民族交融特点和“客家热”的兴起以及客家研究宣传等方面分析赣南客家族性潜隐的深层原因。
-
回归,古老的客家社区——台湾省高雄县美浓社区纪事
-
作者:狄金华
期号:第1期
来源:社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雄 发扬 台湾省 社区组织 现代文化 保留 民族 “血液” 特色 母语
-
描述: 这是一个古老的族群,保留了260多年完整的文化记录。在强大的现代文化冲击下,这个族群的后生已不会说本族的母语,也无法认同自己的文化。然而在社区组织的影响下,他们将本民族珍贵的传统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