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41)
期刊(331)
学位论文(129)
视频(15)
图书(8)
会议论文(4)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41)
期刊 (331)
学位论文 (129)
视频 (15)
图书 (8)
会议论文 (4)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5)
2014(505)
2013(202)
2012(200)
2011(181)
2010(170)
2009(85)
2008(74)
2006(20)
200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6)
海峡导报(19)
安全与健康(3)
台声(2)
中国消防(2)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1)
党史文苑(1)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
民族论坛(1)
广州:花城出版社(1)
刘沅《客家大喜》获金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罗渊宜)近日,由省文联、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广东省第五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和“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评选活动揭晓,我市青年泥塑家刘沅的新力作《客家大喜》、《围龙屋
驻穗领事团来梅考察客家文化 安佩领队,谭君铁出席欢迎晚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谭君铁与外国驻穗领事团成员等合影。 本报讯(记者李少凤通讯员迟宝明李山宾)5月29日至31日,由领事团团长、挪威驻广州总领事安佩领队的多国驻穗领事团一行40多人来梅考察访问。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君铁出席欢迎晚宴,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李坚、梅州市副市长陈丽霞等陪同访问。 据了解,访问
十番锣鼓生“”不息的客家艺术
作者: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曾凤清 文/图 [核心阅读]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风轻拂下,龙津河水荡漾起阵阵涟漪,也将河畔悠扬丝弦、欢庆鼓点的韵律送进小城居民的耳中。 在清流县龙津河畔的九龙广场,清流县客家十番锣鼓民乐研究会每周一、三、五晚都会集合排练。观赏客家十番锣鼓表演,已成为山城居民傍晚闲暇的
银铃歌声唱响客家谣 ——记梅州市银客家山歌合唱团团长徐桂英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李少凤 在第十二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上,我市银客家山歌合唱团无伴奏合唱《客家迎客谣》,一鸣惊人,博得现场3000多名观众及嘉宾们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三大奖项之一的“红帆奖”。银客家山歌合唱团作为一支业余文艺队,能走出客都梅州,走上全国大舞台,这离不开该团团长徐桂英的贡献
海峡客家欢乐节暨客家民俗大汇演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 陈析兴)5日,在连城县武术馆内,50多名冠豸山艺术团演员和连城民间舞狮队员,正在加紧排练2012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客家民俗大汇演开幕式上展示的《龙舞客家》等节目。8日至10日,在第八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期间,由国家旅游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客家民俗大
永定县客家民俗演艺中心外装修进入扫尾阶段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国庆长假期间,永定县客家民俗演艺中心项目施工者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赶工。该项目是今年省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4500万元,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外装修已进入扫尾阶段,目前正进行舞台灯光、音响安装。图为10月3日笔者拍摄的该项目外观。 通讯员 林忠成 摄
客家逸闻拾趣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昌高 漫漫长夜,对卷灯下,拾客家先人逸事几则,今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还好不是豆子” 客家人有赶墟的习俗,过去是七天,现在是每五天一集。逢墟这天,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出卖自家辛勤劳动
论客家山歌的和谐之美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小凤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起,唱出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闽粤台湾,湘赣川滇,都可以听到耳熟能详的客家山歌的旋律。它以那难以名状的奥妙留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普通的客家人对自然环境以及人自身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市委书记朱泽君在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总结讲话中专门提到农村“火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刘世锦 通讯员黎为科廖晓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日益增加,在我市广大农村,农民新建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大地上冒了出来,而建设缺乏规划、房屋杂乱无章、建筑缺乏特色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新房无新村”的现状与建设特色宜居城乡的要求差距较大。市委书记朱泽君在近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作总
客家祠堂淌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张腾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一般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子孙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