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3)
期刊(89)
学位论文(35)
会议论文(3)
视频(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3)
期刊 (89)
学位论文 (35)
会议论文 (3)
视频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26)
2013(40)
2012(38)
2011(42)
2009(20)
2008(28)
2007(14)
2006(9)
2004(2)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10)
源流(2)
四川文物(2)
长篇小说选刊(1)
北京纪事(1)
臺灣社會研究(1)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评论(1)
史学月刊(1)
中国西部科技(1)
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著《使东述略》订正版本前言
作者:何维柱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如璋  驻日公使  前言  版本  订正  述略  清朝  晚清时期 
描述:晚清时期,岭南出现了一位睿智干练、有胆有识的外交家,他既是中日两国正式邦交的开创者,也是晚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进人兴盛时期的开拓者。此人就是何如璋。
清朝前期客家人“过番”的内在动力: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社会及
作者:魏明枢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朝前期  客家人  对外关系  客家社会  梅州  海外移民  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殖民者 
描述:史实便忽略了清朝前期。
梅州诗歌中的太平天国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诗歌  太平天国  嘉应州  清朝  封建制度  抢劫活动 
描述:,它们只重事件、述梗概,对历史细节和人民的历史感受,却记载不多。
日据初期新竹地区初等教育与地方社会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初等教育  教育制度  国家权力  殖民统治  教育政策  国家话语  教育系统 
描述:率提高及对师资培育的重视应归因于日本统治时期的教育政策。同时许多学者也肯定日本的教育制度对台湾的近代化有其贡献。然而这种教育形塑过程是如何达成的,国家权力如何与地方社会互动,初期台湾地方社会又是以何种心态面对此种教育制度,对地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是本文研究的旨趣所在。[第一段]
客家与早期太平天国运动
作者:张道权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客家研究  早期  传统思想文化  拜上帝会  中国南方  客家族群  主观努力 
描述:等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二、由于缺乏严谨的纪律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客家人组织的起义军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形势不容乐观。
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动乱与乡村社会的应对:以大埔县白堠村杨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乡村社会  动乱  明清之际  大埔县  潮州地区  明末清初  社会动荡 
描述:明之变。而在沿海,郑成功的南明势力与清兵在潮州地区进行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直至康熙元年(1662)据守南澳的郑军将领陈豹向清朝投降。康熙十二年又卷入“三藩之乱”,潮州再次成为主战场之一。直至康熙十六
客家农村婚姻家庭稳定性的比较研究:以梅县南口益昌村的调查为例
作者:陈干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农村  婚姻家庭  稳定性  童养媳婚姻  大行嫁婚姻  娶妻个数 
描述:梅县南口镇益昌村位于县城西边16公里,与南口圩场相连。过去的行政称谓有益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益昌高级社、益昌大队(公社化年代)、益昌管理区(公社改镇后),现称为益昌村。由三个自然村落组成:圩下片(含步背、沙岌、上街、下街、三栋、栏干、茶园、洛阳村民小组),
以铜为镜,自知其形:谈《陈年老窖》光环下的几本客家论著
作者:钟玉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论著  年老  自知  19世纪中期  地理文化  20世纪  学术著作 
描述:一、引言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客家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广泛的关注,当时的研究多以族群溯源、地理文化、山歌语言等①为主。到了20世纪初期,罗香林先生以汉民族客家方言群(罗先生称之为“客家民系”)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客家研究导论》的出版
帝国边区的客庄聚落:以清代屏东平原为中心,1700—1890
作者:陈秋坤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边区  清代  平原  聚落  帝国  土地商品化  比较视野  经济中心 
描述:一、前言 本文试图从清朝边区拓垦的比较视野,叙述清代早期土著和汉人垦佃在台湾开垦过程中,经由政府地赋政策和土地商品化,逐渐建立以家户为地权所有单位,并以村庄作为纳税单元的体制。①文中选择台南府城政治经济中心的边区——屏东平原作为论述焦点,主要原因在于边缘地区的占垦和开辟,
客家人重视文教一说探讨:以台湾六堆地区为例
作者:吴炀和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台湾地区  集体潜意识  环境因素  教育  凤山县  统治 
描述:客家人向以重视教育自豪,客家人重视教育的理由除中原衣冠贵族的集体潜意识外,应有其实际上求生存的理由。清朝统治时期六堆客家人在举业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台湾南部时属凤山县且人数众多的闽南人。本文即在探讨清统治时期,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初步探讨清时期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