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
期刊 (4)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3(5)
2012(2)
2011(3)
2010(2)
2008(1)
2007(1)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7)
闽西日报(3)
梅州日报(3)
赣州晚报(2)
八小时以外(1)
三明日报(1)
中共党史资料(1)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1)
福建乡土(1)
相关搜索词
李世熊:硬颈的客家学人
作者:何典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明末清初  反清复明  隐士  油灯  主人 
描述:明末清初,宁化泉上有这么一个隐士,他在自家客厅的桌上放了一杯清水,一盏油灯,客人来到后,要是懂得把杯里的清水倒在地上,把油灯点燃,就会备受主人的欢迎。这两个动作含了一个哑谜,正是:反清复明。这个隐士就是李世熊。
母爱专题阅读练习
作者:杨朝国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母亲节  母爱  阅读  示例  父亲  客家  米饭  谚语  孟子  修辞方法 
描述:一、一碗大米饭 戴晓军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记得我7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党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视角
作者:谢宏维 邹芝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共党史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文才  王佐  毛泽东  客籍  井冈山地区  土客矛盾  湘赣边界特委  宁冈县  地方社会  事件 
描述:的社会矛盾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影响。一井冈山地区的土客矛盾与阶级关系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的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与《井冈山的斗争
五华梅林有个小型“客家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六百多年历史的尖山织席机。 寒冷季节用来烧炭取暖的火窗。 ●特约记者万自明廖伟军  ●通讯员古盛桂  【社会一角】 近日,笔者走进五华县梅林镇文化站参观,惊喜地发现该站建立了一个“客家博物馆”,虽然暂时只有一个房间,展出的物品不过百余件,但这些活生生的文物原
客家文化的“脚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油灯 □卢策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客家人的文化生活也相应地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新生事物,不断地淘汰陈旧、落伍的东西。但是,在记忆的深处,始终会留下其深深的文化“脚印”。下面几种文化现象,就是其丰富的文化生活中的一鳞片爪。 油纸 还在尼龙纸和塑料制品未曾
客家母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彭明 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使我回忆起祖母和母亲两位可敬的老人。祖母是清代著名“易堂九子”之一魏禧的后人,属名门闺秀。母亲出生于普通人家,因是女婴,出生不久便送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土地革命时,母亲参加红军洗衣队,红军主力长征后,母亲逃出土豪返乡团的迫害后嫁给我父亲。自此与我父亲相依为命辛劳持家70余
客家土楼的防火功能
作者:胡大新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土楼建造之前,即在选择楼址的时候,楼主就把水源是否充足作为建楼的必备条件之一。他们都知道,日常生活需要水,灭火需要水,迫在眉睫的建楼也需要水。一楼之内居住数十人上百人,用水量相当大,没有充足的水源是不行的。因此,每一座永定客家土楼都有足够的水源。溪河两岸的土楼客家人完全有 条件在楼内或楼侧打井取水
客家人的布鞋情节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邱金湟 客家妇女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在田头地角,家里家外,处处能干,样样精通。而且,在针头线尾、挑花绣朵表现在做布鞋上,更显得心灵手巧。 客家布鞋具有浓郁的文化风味和人情味。不仅体现在鞋的做工上,还体现在其蕴含的情怀上。 客家妇女不但是丈夫生产劳动上的得力助手,而且十分重视缝衣、做鞋、刺绣
客家竹灯盏
作者:钟明山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根柱子八根梁,中间一口小水塘,小水塘面上放稗草,稗草面上放毫光。”这是一个客家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谜语,其谜底即是灯盏。 如今,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灯具,世上已难见了,只有在博物馆或有的农村老宅尚保存那么一两盏。智慧灵巧的客家祖先,以篾片和竹节作为框架,在上面搁置一个小铁碗,碗内筛上明油
千底鞋穿出的客家年味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欧阳国 “做双布鞋千万针,缝缝密密真苦心,出哩几多手指血,拗断几多绣花针。”这首《做双布鞋难打难》的客家山歌道出了客家妇女纳千底鞋的艰辛。“过新年,穿新鞋。”说的是我们客家人新年穿上新纳的千底鞋。过去,在我们村子里,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还是结婚生子的婶子们,甚至是还没出嫁的姑娘都会纳千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