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06)
期刊(999)
图书(224)
学位论文(189)
会议论文(26)
视频(19)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06)
期刊 (999)
图书 (224)
学位论文 (189)
会议论文 (26)
视频 (19)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4(1359)
2013(359)
2012(358)
2011(396)
2010(353)
2009(180)
2008(177)
2007(62)
2004(18)
2003(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5)
客家研究辑刊(72)
东江时报(60)
赣州晚报(36)
客家文博(14)
旅游(2)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室内设计与装修(1)
世界遗产(1)
人与自然(1)
罗香林 客家君子 赤子心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55年罗香林出席阳明山会议,与蒋介石握手。 本版撰文:雷辉 范承刚 以史学为终身职志 罗香林初入清华学的是经济,几个月后转入历史系,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此生之愿,在于“中华文化的发扬,民族道德的流传” “读书贵为国家谋学术独立,不有创获,胡以立世,吾儿其自奋发!”父亲这番
看福建土楼 到客家永定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 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新客家老客家互爱互助创和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1日,河源市源城区流动人口互助联合会志愿者举行宣誓仪式。 8月20日,志愿者在华达北街出租屋业主协会举办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和生活专题活动。 源城区新客家人志愿者“季
客家姓氏与河洛文化割不断的渊源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洛阳周王城遗址,由台湾客家同胞树立的“根系河洛”碑。 海外客家人都要喝一杯来自黄帝故里的水。 客家后裔在炎黄二帝像合影留念。 客家民居旧址。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即有客家人”,这是流传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话语常谈。 然而
“客家民居博物馆”桥溪村去来
作者:王漫琪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反围龙 桥溪村里最恢弘的建筑——继善楼 ①继善楼内的装饰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 ②村干部朱新辉致力于桥溪朱氏族谱的修编 ③房子内部装饰精美 ④古色古香的内部结构 ⑤继善楼内的“朱子家训” ⑥103岁的杨云招在世德楼前留影 四合杠方形围 七杠楼 合杠楼 梅州雁洋 桥溪村 文/
客家古邑红色紫金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落户紫金临江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集采购、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东江商贸物流城(华南城)。 御临门温泉———二、三期工程已启动,新增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项目总体投资20亿元,已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文化化遗产--花朝戏 紫金县苏区镇革命遗址——
客山客水客家围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龙南燕翼围一角。 龙南关西新围全景。 上世纪初,广东一名叫罗香林的学者写了一本关于客家源流的书,第一次提出了“客家”这个概念。从此,分布在赣闽粤边际地区的人,以及与之有着血脉渊源的世界各地的一部分人被叫成客家人。客家人是一个相对概念。古时,这带属南越,生活着大量的赣虞人及其后裔。东晋末年
浴血大上海的客家抗日英雄
作者:丘峰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军轰炸下的上海火车站 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 提要:1937年8月,抗战爆发以来最大一次百万兵力的“淞沪会战”,涌现出几位名留青史的梅州籍名将:骁勇善战的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大埔籍);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个将领黄梅兴(平远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