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95)
期刊(264)
学位论文(49)
视频(5)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95)
期刊 (264)
学位论文 (49)
视频 (5)
会议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338)
2013(174)
2012(193)
2011(151)
2010(139)
2009(77)
2007(35)
2004(5)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4)
客家研究辑刊(11)
客家文博(6)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
环球人文地理(1)
统一论坛(1)
广东化工(1)
语文研究(1)
科教文汇(1)
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作者:温美姬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县方言  客家方言  古语词  分类考释  总体研究  历时分析  外区方言表现 
描述:个,其中“天文”类词语7个;“地理”类词语9个;“时令时间”类词语14个;“农事农具”类词语7个;“植物”类词语6个:“动物”类词语17个:“房舍建筑”类词语5个;“器具用品”类词语16个;“称谓
闽西永定客家方言虚词研究
作者:李小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客家方言  语法  虚词  语义功能  语法化  探源 
描述:的联系和发展,并探讨情态标记“可多”的语法化过程。第四章细致地描写了各个连词的语义功能。第五章对副词进行了分类的考察,并对各个否定副词进行比较和辨析。第六章逐个考察介词的语义功能,分析表示比较、被动、处置等相关句式,也探讨了“得”、“到”等部分介词的语源问题。
室内设计与区域文化
作者:杨清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区域文化  空间  材料 
描述:现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设计语汇。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形式之一,特点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剖析客家围屋的空间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其有序
深圳寻梦客家文化
作者:谷少传 叶可方 张英信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谷少传通讯员叶可方张英信)近日,龙岗区旅游局、坪山街道办组织旅游专家对以“城市本源,鹏城旧梦”为主题形象定位的大万世居旅游策划进行了论证。论证会上,旅游专家对“深圳·1791”的旅游策划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名为“深圳·1791”大万世居旅游策划方案认为,大万世居的旅游产品定位是“深圳
客家竹板歌
作者:江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竹板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种,也是颇受欢迎的民间口头文学。这种歌过去经常由游方歌人(俗称“乞食”)演唱,所以群众也管它叫“乞食歌”。 小时候,记得那是解放前,家乡永定经济不发达,农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所谓“上山一把刀,下山一肩挑,天黑就睡觉, 晚上听狗叫”,就是当时乡间生活的真实写照,难得有什么
海岛型文化生成、扩散及其区域效应研究
作者:彭静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岛型文化  文化生成  文化扩散  涠洲岛 
描述:类学的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历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对案例地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基本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为: 1.本文分析了涠洲岛文化生成、发展的地理基础,指出地理环境是影响涠洲岛文化
谈谈闽西客家端午节习俗
作者:张佑周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农历四月底开始,闽西客家人就开始筹划过端午节了。首先,人们要抽空上山采摘包粽子的竹叶,还要采集葛藤、菖蒲、艾叶等晾干备用,经济稍好的人家要为孩子们添置夏衣。五月初三开始,人们就忙于包粽子、熬粽子,杀猪、宰羊、捕鱼、宰杀鸡鸭鹅兔等。五月初四之前,男人尤其是男童要剃头;初四日 下午全家人都要以艾叶、菖
八成“新客家”起步城中村
作者:樊克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T从 今年7月1日起,广州市开 始对农转居人员实施基本养 老保险;此前还完成了城中 村的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居委会 的工作;以及将集体经济转为股份 公司;把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有 的城中村
领略客家风情重拾红色记忆
作者:甘霖李克军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想不到深圳还有这么漂亮的山水,想不到客家围屋保存得这么完好,想不到东纵纪念馆里还保存了这么多革命文物”,来自深圳某中学的许大爷带着小孙女参加了“万家游龙岗”乡村民俗线,昨天下午6时许,在从龙岗返回市区的旅游大巴上,许大爷一边在旅行社的调查表填上“满意”的字样,一边连着对记者说了三个“想不到”。$$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