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15)
报纸(586)
图书(254)
学位论文(141)
视频(73)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615)
报纸 (586)
图书 (254)
学位论文 (141)
视频 (73)
会议论文 (42)
按年份分组
2015(74)
2014(891)
2012(141)
2011(136)
2010(101)
2009(51)
2006(29)
2003(6)
199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0)
客家研究辑刊(70)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5)
中国戏剧(2)
音乐大观(2)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1)
上海:百家出版社(1)
档案时空(1)
歌海(1)
戏剧丛刊(1)
我市已有粤曲社团百余个惠州本地戏剧文化受广府和客家文化双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董智媛)2009年1月3至6日,我市2009年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之 “雅居乐地产·粤剧专场”将在我市西湖大剧院举行,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等单位的著名粤剧演员将连续4晚为我市观众献上《山乡风云》、《狸猫换太子》、经典折子戏专场、《三脱状元袍》等经典剧目,我市不少粤剧爱好者纷纷表示欢迎
福建永安安贞堡民居的建筑研究
作者:冯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建  永安  民居研究  乡土建筑研究  建筑文化  地区经济的发展  新建筑  土堡  梅州客家  聚落空间形态  地域建筑创作  有地域特色  建筑学理论  文化特征  晚清时期  土楼  平面特点  时代风貌  气候条件  民族建筑 
描述:福建永安安贞堡民居的建筑研究
惠州东江戏承袭紫金花朝戏神韵 两剧种同为客家唱腔 花朝戏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3年,周总理(右一)在广州接见《苏丹》剧组人员。左一为剧中杨桂嫂的扮演者严银香(现居惠州)。 花朝戏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 惩恶扬善、忠贞爱国是花朝戏宣传的主题之一。 2008年对张向阳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这位有着20多年戏龄的“老花朝”、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团长日前从一则消
赣南客家祭祖的音乐文化人类研究
作者:肖文礼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祭祖仪式  传统乐班  音乐功能 
描述:的研究视角,详细记录两个个案的仪式过程;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探讨仪式及与之相关行为存在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民间艺人的采录,建构民间艺人知识体系中的音乐行为模式;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分析,揭示音乐与
林学进委员:申报设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作者:曾志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林学进委员认为,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他提出了申报设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 林学进委员建议: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市政 府牵头成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领导小组”及“客家文
围龙屋建筑形态的图像研究
作者:吴卫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形态  图像学研究  围龙屋  客家民居  建筑类型 
描述:中探究围龙屋的建筑形态及装饰图像潜在的观念和思想。 在客家民居众多建筑类型中,围龙屋是较为典型的一种。毫无疑问,它是客家人宗族观念、神灵意识、生活方式、甚至是整个族群文化面貌的一个反映。历来关于客家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围龙屋的成因及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围龙屋的成熟形态而言,围龙屋通过将圆和方的形态分解成半圆及若干个方形元素,依照不同的功能要求组织而成,其组成部分一般包括由核心部分(堂屋)、延伸部分(横屋和围龙)、衍生部分(水池、化胎、风水林)和连接部分(坪、天井、天街、横厅),遵循“向心围合”的构图基本原则,以竖向和横向两个轴线方向组织发展,从而构成了一个反映严格的礼制观念与等级关系的建筑空间图像,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日常交往都在此展开。 就其物质性层面而言,本论文基于田野的调研工作,对围龙屋的建筑构成要素、围龙屋的空间构成原理、围龙屋与日常生活,围龙屋建筑形态的发展与宗族的繁衍以及围龙屋建筑形态由于文化传播带来的风格变异等研究,说明围龙屋自身形态发展和风格演变的内在规律。在精神的层面上,围龙屋则更多依赖于建筑中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构件,如风水、五行石、化胎、围龙和堂屋来实现客家人的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等精神需求,以及泽被自身及子孙、宗族兴旺发达等愿望。当然,后者还更多地从可视化的建筑装饰图像中反映出来,在归纳围龙屋装饰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围龙屋的装饰构成往往通过谐音、类比、同构以及一些故事情节等方式,在屋脊、山墙、槅扇、水塘、柱式等建筑构件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地方,组合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实现其纳吉祈福的愿望。 本文期望从人文学科的层面进一步阐释围龙屋建筑形态发展和风格演变的深层文化内涵,阐释表现在围龙屋建筑构成中的视觉象征符号,阐释在可视的建筑图像后面可悟的文化意义,为客家建筑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
宗教人类视野下的圩镇客家春节祭祀
作者:张丽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会  春节祭祀  地域色彩  民族特色 
描述:都保存得相对完整,体现了当地客家人信仰体系中的独特内涵,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广西圩镇客家的春节祭祀活动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研究该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仪式及其象征意义,分析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以此来揭示这个有着长期移民史的民系区别于其他族群的独特个性和特征以及春节祭祀在人们社会文化和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此外,作为节日文化的春节祭祀也是中国民间历史与文明的积淀和象征,是一种历时性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对于客家这个长期迁移辗转的群体而言,它一旦出现就必须接受时空的考验,在变化中继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历史流程中积累和变易其活动形式和内容。本文也将尝试在这种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对它的演变趋势做出适当的预测,分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社会变迁问题。
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
作者:罗可群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族文学  文学史  广东省 
描述: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
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导论
作者: 挪威 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描述: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导论
中村傩戏:客家民俗“活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朱新民 具有悠久历史的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中村傩戏。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日前,笔者与钟情于民俗摄影的宁都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志勇结伴,走进中村。 走进中村 赣南傩舞的发祥地中村,位于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