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39)
期刊(157)
学位论文(32)
图书(16)
会议论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39)
期刊 (157)
学位论文 (32)
图书 (16)
会议论文 (3)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2)
2014(207)
2012(80)
2011(91)
2010(58)
2009(37)
2008(55)
2007(17)
2006(21)
2004(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17)
其它(38)
南方都市报(21)
广州日报(15)
客家研究辑刊(8)
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2)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客联(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
新经济(1)
客家研究从自我确证向开放的现代学科转型的大趋势
作者:张英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现代学科  自我确证  客家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转型  开放  学科理论体系 
描述:倡议。④现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又举办“客家学科理论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客家学科建设问题。饶宗颐在2001年回忆说:“当年,我提出‘潮学’,是因为受‘客家学’的影响。我认为,在粤东地区提出‘客家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另外,福建受我们研究潮学的影响,他们要搞研究所谓‘泉州学’。”由此可见,梅州和客家学科建设的缘分很深,且名声远扬,影响很大,但是面临“后来者居上”的形势压力也很大。
试论丘逢甲的开放意识
作者:丁思深 周建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放意识  列强  闭关自守  走向世界  国徽  体现  称谓  丘逢甲  后金  万里长城 
描述:如果说“更筑长城防不得”是丘逢甲对闭关自守政策的无奈和叹息,那么,“难效前皇复闭关”则体现丘逢甲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了。
客家文化是构建闽西开放机制的重要资源: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
作者:葛文清 钟广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龙岩市  实证分析  客家文化  资源机制 
描述:例证。本届恳亲大会是继1994年12月在广东梅州市举行的第12届恳亲大会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毗邻的厦门、三明和梅州三市的密切配合下,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海内外来宾的普遍赞誉。恳亲大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闽西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第一段]
罗香林先生与客家精神的崛起
作者:李春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精神  罗香林  中国近现代史  太平天国  清朝末年  无产阶段  总设计师  改革开放 
描述:挽救了党的叶剑英、大诗人大学者郭沫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都是客家人。[第一段]
深圳本土文化在特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刘丽川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圳经济特区  文化建设  本土文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移民城市 
描述:的人口南下,在刚刚开放的中国,曾一度掀起了“孔雀东南飞”的热潮。深圳成了一座年轻的、蓬勃发展的新兴移民城市,为中国城市之罕例。[第一段]
梅州古村落系统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婷婷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系统研究  古村落  梅州  社会环境 
描述:梅州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特殊的系统,它具有人文的、景观的、情感的一面。由于古村落系统具有开放性,社会环境必然要对系统产生强大的作用;因古村落保护而引发的矛盾减缓了系统改变的速度;但是,由于古村落系统突现性的存在,决定该系统最终会被现代村落系统所代替。[第一段]
客家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形态
作者:陈利群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精神  中国  传统文化  民系文化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时代浪潮的洗礼中,客家传统文化精神从整体上发生着一种经典式的变化:从“一脉相承”“发展蜕变”“悄然失落”至“重塑再生”,这种变化模式似乎象征着人类传统文化精神走向现代社会的某种必然。
21世纪粤东客家地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曹云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客家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  客家精神  旅游业 
描述:1、粤东客家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客家人素以勤劳、艰苦、刻俭而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各级干部和群众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粤东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