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南石蛤塘土话研究
-
作者:岳嫣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连南 石蛤塘 粤北土话 方言岛 语言生活 濒危方言
-
描述: 通过对土话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描写与归纳,我们发现石蛤塘土话仍然具有粤北土话连州片的显著特征,但由于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与渗透,也出现了向强势方言靠拢的趋势,这一趋势在词汇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另外,我们还利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粗略考察了石蛤塘村的语言生活,通过对村民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交际的调查与分析,指出石蛤塘土话使用的人口越来越少,已经出现了濒危迹象的事实。
-
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
-
作者:曹志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监察 廉政文化
-
描述:就是要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 本文以梅州为例,从四个部分对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分析为什么要研究梅州特色廉政文化
-
成都客家话研究
-
作者:郄远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语言变化 语言变异 语言生活 华阳凉水井
-
描述:人主要的交际语言。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传统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对成都客家话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二章至
-
头号议案再引文化传承争议 ●支持者:方便不懂普通话的客家老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朱菂)今年两会上,付雪梅等123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惠州电视台开播客家方言节目,2月24日,该议案经审查通过并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头号议案。该议案在网上引发热议,赞弹皆有,客家文化传播的方式成为争议焦点。
不少网友认为城市文化的多元很重要,开办客家方言节目有利于客
-
梅州擦亮世界客都品牌 客家围龙屋申报世遗
-
作者:谢孝国杨媛黄蔚山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明日,坐落在梅州市的“广东客家博物馆”升格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并将举行冠名挂牌仪式。与此同时,上周五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主持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世界客都”梅州将以“中国”之名走向世界。
据了解,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5万
-
梅州 客家的日与夜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金秋的梅州,空气中已经散发着微凉。这长假里,驱车避开炎热的城市前往梅州这山水之城,在感受大自然美景之余,还能近距离领略“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文化魅力。说起客家文化,似乎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不过现在即使是在梅州短暂停留的过客,也有“快捷方式”来了解客家文化,日游升级版的客家博物馆,夜赏全新大型客家歌舞
-
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
-
作者:刘淼水
来源:《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梅州客家人具有勤劳、朴实、好学、文明的美德。400多万的客家人长期在梅州的生息繁衍过程中,很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其中女子教育也比较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梅州客家先民中不少家族是从黄河流
-
客家梅州地区书院发展研究
-
作者:李惠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广东省 梅州市 书院
-
描述:分,对梅州文化教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对于梅州教育的研究,尤其是梅州书院教育的研究方面,依然十分欠缺。本文对梅州市区域内书院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力求从宏观考察角度系统、整体地研究梅州市书院情况,反映其全貌和特点,探求书院教育对今天梅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启示和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服务。 @@ 本文以梅州市区域内的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上限不限,下限截止至2007年底,但网络资源和数据库在时间上有所突破,空间上以梅州市现在管辖的地区为界。 @@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客家源流的三种看法和客家民系的形成、分布;接着简要介绍了梅州市的建制沿革和历史、文化状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梅州市区域内书院的概况,勾画出梅州市书院发展的简要轮廓;分析了各时期梅州地区书院的演变发展过程,说明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介绍了梅州地区书院的变革及留存情况;总结了梅州地区书院的类型和教学内容,经费来源及管理;分析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达的原因,并对书院教育对今天客家地区教育事业的影响与启示作了论述。
-
客家舞麒麟,白话舞狮子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舞麒麟,白话舞狮子
-
清末梅州教育研究(1902—1911)
-
作者:罗国兵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师资 梅州 学堂 师范 留学生
-
描述:将延师办学和博取科举成果作为其生存和发展 的核心来抓。由于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梅州地区的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办学 规模日趋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庞大,各级各类学堂和私塾遍及梅州城乡山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门被打开之后,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方面的强大冲击下,新式教育运动迅速开展并波及全国各地。梅州地区因地处 偏僻山区,受全国新式教育浪潮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在黄 遵宪、丘逢甲等先贤的倡导下,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支援下,地方政府与社会 各界大力推广新式教育,兴办、改办、扩建的初级学堂和蒙学堂,分布密度高, 学堂数量庞大,围绕新式教育发展的管理机构迅速成立,促进学堂发展的教育研 究团体不断涌现。这种局面为新式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师 资保障,为梅州地区从传统教育模式向近代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稳定的人力和 物力保障。 本文分六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为导言,由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选题来源、 研究现状分析、创新与不足、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构成。 第二章论述梅州地区的传统教育情况,归纳为官绅兴学、家族办学、教育模 式、科举成绩四个方面。 第三章先简要介绍全国新式教育开展的简况,然后详细探讨梅州地区新式教 育的特色与新式教育师资的构成。 第四章以黄遵宪晚年在家乡梅州兴学为例,从建言规划、师资培训和成人教 育三个方面分析他对梅州新式教育的奉献。 第五章通过对清末梅州地区的教育成就与所面临的困境的剖析,总结梅州地 区在赢得“文化之乡”称号上显示出的三个有利因素,即社会各界一致的办学目 标所带来的学堂教育成绩、强大的新学师资队伍和华侨群体一贯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