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05)
期刊(1069)
图书(178)
视频(102)
学位论文(89)
会议论文(2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05)
期刊 (1069)
图书 (178)
视频 (102)
学位论文 (89)
会议论文 (24)
按年份分组
2015(102)
2014(1388)
2013(283)
2012(334)
2011(307)
2010(268)
2009(123)
2008(157)
2007(52)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5)
嘉应学院学报(27)
学术研究(14)
中国烹饪(8)
糖烟酒周刊(2)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1)
长安(1)
体育时空(1)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1)
历史教学(高校版)(1)
客山客水客家围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龙南燕翼围一角。 龙南关西新围全景。 上世纪初,广东一名叫罗香林的学者写了一本关于客家源流的书,第一次提出了“客家”这个概念。从此,分布在赣闽粤边际地区的人,以及与之有着血脉渊源
闽西:客家神话(名家走笔)
作者:张胜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闽之西者,客家祖地也! 似奔似逐山峦游走,如涛如涌林海滔滔,奇幻秘境,人间乐土,便演绎了一部客家神话和传说…… 客家,被誉为东方世界的“吉普赛部落”。 时序越千年,五胡乱华,朝纲顷裂,战祸频仍。中原汉民饱受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人慌慌而遊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跨黄河、过长江
广宁群山深坳中客家大屋人未识
作者:蔡贤丽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宝锭山竹园。 小村庄里生活气息浓郁。 福安里古屋。 在行走中,我们不是看秀丽山川,便是欣赏各地的人文景观,古建筑是后者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一带山脉纵横,自千百年来孕育了无
陈柳金:客家皈依与文学安怀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谈艺录】 本报记者 朱红娜 人物介绍 陈柳金,1979年生,兴宁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短篇小说、小小说散见于《飞天》《短篇小说》《百花园》《小说月刊》等,部分作品被《读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作品入选2011、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和2012年中国小小说排行
山歌剧要向“母体”客家山歌吸收养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锐曾老师40多年的研究汇集《客家山歌剧》日前出版 【专访】 著名剧作家罗锐曾从事客家山歌剧的编剧、研究长达40多年。他虽年届古稀却退而不休,于日前将自己40多年的研究汇集成《客家山歌剧》一书。出版之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读山歌剧的前世今生、直言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他认为山
印青:希望《梦里客家》引起全世界客家人的共鸣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李少凤实习记者张柯 由余文作词、著名作曲家印青作曲、青年歌手阿鲁阿卓演唱的新歌《梦里客家》于8月初发布,悠扬深情的曲风,唱出无数客家人内心对家乡的拳拳眷恋之情,博得了广大歌迷的热爱和传唱。为此,本报近日对这首歌的作曲家印青作了专访,了解这首歌的创作历程。 谈初衷: 歌词优美新颖情感丰富强烈
让赣南客家文化大放光彩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皮鞋》。记者郭智勇摄 □康诗俊记者幸菲菲 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婺源县被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无疑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
海上客家海耕“最美火山岛”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涠洲岛全景。 涠洲天主堂。 冼叔谈起他拍的珊瑚照片,非常自豪。 火山地质公园。 冼叔拍的涠洲岛独有的七彩珊瑚。 长云酒店的船型设计非常独特。 本报记者在火山地质公园合照。 7000年前,断续喷发了百万年之久的海底火山终于安静了下来,打磨涠洲岛的慢工细活交由海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