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273)
报纸(6257)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3)
视频(387)
会议论文(341)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273)
报纸 (6257)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3)
视频 (387)
会议论文 (341)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9)
2014(12192)
2013(1276)
2012(1311)
2011(1280)
2007(354)
2006(181)
2000(55)
1992(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8)
客家人(134)
客家(113)
农业考古(84)
寻根(41)
两岸关系(34)
侨园(28)
牡丹江大学学报(24)
中华魂(4)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客家人的过年风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
王老吉与客家人的传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肖绍彬 王泽邦 王老吉是广东家喻户晓的名牌中草药饮料,风行近二百年,已打入北方市场,今年8月,王老吉荣获全球食品工业奖。 很多客家人喝过王老吉,但王老吉与客家人的情缘却鲜为人知,关于它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清嘉庆年间大埔县茶阳王姓21世养和公派下第五房人丁兴旺,不断外出发展,其中一
旗杆石:独特的客家人文景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一特] ▲梅江区城北玉水村的旗杆石 ▲丰顺县建桥镇建桥围的旗杆石 ▲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的旗杆石 ▲梅县梅西镇宜塘村的一对旗杆石 行走在梅州农村,偶尔会看见在一些宗祠或老祖屋门前,屹立着一对甚至更多的独具一格的旗杆石,不屈的身躯直指蓝天,既有几分威严
梅州客家人的酒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邓锐 每年进入农历十二月,客家人家家户户开始筹办“年货”,赶做“年料”,其中酿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事情。 梅州的客家人原是中原汉人,因避
毛泽东对客家人的调查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翻阅《毛泽东选集》,我们发现毛泽东对江西客家人有比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比如写于1928年11月25日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就是如此。里面有一节专门讲到客家人:“土客籍问题:边界各县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土客籍的界限。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即客家人,下同——笔者注
客家人和邻睦族的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个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人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求得安定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辟自己的家园。因此客家人用和
走了客家人,何来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广是广非 □图夫 我以前返学日日行洪桥街,这条路都算熟悉,但从来唔知旁边有眼井如此出名,有人以此为依靠,水磨豆腐营生。如果现在真系要恢复此传统怕且难度颇大。首先,客家豆腐须由客家人亲自动手才能整出原汁原味,试问你用北京烤鸭沾烧鹅汁能食出大塘味吗?所以,你要重新聚集一群客家人。 虽然政府来个泼
客家人的“四重四轻”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初探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文化具有“重学习、轻愚昧,重信义、轻虚伪,重孝悌、轻权贵,重名节、轻功利”道德价值观念。新形势下传承并弘扬这一道德价值观念,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我市以客家人的“四重四轻”促进干部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弘 扬求真务实精神、规范行政
“你我都是客家人我早来一点而已”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羊城晚报讯记者蒋铮、通讯员史伟宗报道:“你我都是客家人,我早来一点而已。”张广宁的一番话,让30位广州优秀农民工代表心里暖洋洋的。11月16日下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广州市长万庆良
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
作者:陈汉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饶平  客家  迁台  两岸互动 
描述:湾史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移民台湾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清代众多饶平人在台从事商贸活动。以“土地贫瘠”、“生活艰苦”、“环境恶劣”、“谋生不易”“人地矛盾”等表述作为解释迁台的原因过于笼统。清代饶平山区部分地带确实面临着生计困难的问题,这是饶平人迁台的客观因素之一。但是,人地关系并非是将一地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直接对应,而应考虑土地的所有权。移民网络的存在也是迁台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影响饶平人迁台的因素来看,将推拉理论放置于不同的个案或是同一个案不同个体、不同的时空中时,显然不太适用。迁台的原因通常并不能用单个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历时性的变化,同时处于一个“非线性关联的系统”之中。清代饶平与台湾的往来紧密而频繁,即使是在“日据”时代,虽然遇到不少阻碍,但饶、台两地宗亲乡人及经济文化的联系却从未中断。“持续迁台”是清代早期饶、台两地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宗亲乡亲为基础的地缘组织是饶、台两地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这样的纽带作用表现为既延续了原乡的地方文化传统,同时两岸互动又与台湾的宗族乡亲的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饶平与台湾在血缘、文化等方面一脉相承。两岸同胞乃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