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72)
期刊(3668)
学位论文(1079)
图书(790)
视频(224)
会议论文(212)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72)
期刊 (3668)
学位论文 (1079)
图书 (790)
视频 (224)
会议论文 (212)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28)
2014(5017)
2013(971)
2012(1036)
2010(819)
2009(457)
2008(444)
2003(50)
2002(30)
19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69)
梅州日报(1301)
热带地理(6)
民俗研究(6)
艺术探索(3)
中国西部(3)
文化遗产(2)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
新闻爱好者:上半月(1)
新余高专学报(1)
福建_漳州_中国文化历史名城03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视频 关键词: 娱乐 
描述:福建_漳州_中国文化历史名城03
跳绳娱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刘岚 吴玉华 周东北  期号:第1期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体育  跳绳  娱乐化教 
描述:实验结果显示,将客家体育跳绳项目引入到中学体育课堂中,进行跳绳娱乐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愉悦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显著效果。
洛带古镇:娱乐的客家婚礼
作者:柯山 马君豪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婚俗  比武招亲  婚礼  风情旅游  新娘  哭嫁  泼水节  成都东郊 
描述: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来了,一场又一场客家婚俗风情表演也就热热闹闹地次第举行,其间还开发出诸如比武招亲、泼水节等节目,游客们感受到愉悦,演员们挣了劳务费,古镇打造出一张人文风情旅游的名片,当地政府自然也算得一项政绩。
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数字娱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翁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数字娱乐平台  场景转换  关卡  运动 
描述:文化交流空间领域和交流模式,构建一个两岸青年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展示两岸青年开放开拓的新形象,开辟两岸青年联系沟通的新窗口,利用数字娱乐模式加强新生一代的闽台文化交流和教育,对于满足海峡两岸新生一代
传统客家村落的消闲娱乐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1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落  客家  婚丧  田野调查  宗族  祭祀  闽西  社会生活  娱乐  活动 
描述:节期间的各种文艺活动。 一、闲暇聚合和赌博场聚合 武北村落闲暇聚合主要形式之一是村民在闲暇时聚合在村内的公共场所闲谈消遣,如在夏季天热时,晚饭后部分村民聚集在晒谷场上,一边休息,一边闲聊。在冬季时,田间无事,家中也无工可做,就聚合在墙边向阳处,一方面向日取暖,一方面闲谈家常或地方上的大事。这种闲谈聚合不是偶然的,而是成了惯例,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当然,这样的聚合更多的是位于村落中心的小店铺、祠堂、寺庙内进行。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个村落都有这种场所,如小澜的土地坪、湘村的妈祖庙、湘湖的德川公河门口、亭头的旧街边的小店等等。村民在晚饭后或不忙时,聚集在这些地方。在这样的时刻,不只屋里面有一群人,其门外附近处也三五成群。在这种聚合中,各类村民都有,既有严肃认真的族、房长,也有gtaiK传本、三国、水洗的乡村知识...
传播娱乐环境下的客家文化传播
作者:黄小琴 刘开源  期号:第6期 来源: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传播  娱乐化  中国传统文化  环境  客家方言  地方文化  传播方式 
描述: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客家方言的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客家话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急需探索符合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弘扬也有助于宣传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论三明客家山歌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作者:龚建云  期号:第S2期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明客家山歌  客家文化  古中原文化  江淮文    畲文化 
描述:三明是我国重要的客家大市,三明客家山歌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三明客家山歌文化随着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是古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它同时又汲取了江南民歌的养分,并与畲文化及周边汉族其他民系文化相互认同、融合,相互联系而成, 从而显示了三明客家山歌文化的多元性。
拜上帝:西方基督的客家
作者:刘大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关于拜上帝,史学界已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过探讨,但从客家文化视角来考察它的著文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客家宗教民俗和宗族文化,对它作一些新的探索。错误之处,请方家指正。
城变 洛带古镇:娱乐的客家婚礼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公里外的达州嫁过来的客家媳妇。此刻新娘身披洁白婚纱,新郎一袭白色西装,两个人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如同三月的阳光。 洛带古镇,堪称中国西部地区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方,这里独特的客家婚俗风情更是闻名于世。 就在邹军和他的新娘忙着记录他们的爱情幸福生活这会儿,五凤楼广场上不知几时已经集合起了一支特殊的迎亲队伍,前头是腰鼓队,接着一溜鸡公车,再后面就是秧歌队。这支队伍从广场出发,一路吹吹打打向着古镇街上游行。 队伍中最抢眼的当数驮着新娘的鸡公车了。每辆车都扎着红绸,穿戴整齐描红涂粉的“新娘”端坐在鸡公车上,脸上还不时露出几分扭捏的表情,只可惜就是这些“新娘”都太老了一点,清一色的老太太,都在六七十岁的模样。迎亲队伍鼓乐齐鸣,在古镇一路游行,小孩子们跟前撵后,游客们纷纷睹稀奇,场面煞是热闹。 这就是今天洛带古镇每逢节假日常能看到的一幕——客家婚俗中的迎亲送亲。 昨日风情穿越历史而来 洛带古镇,以其保存完好的几大会馆、修旧如旧的古镇风貌以及丰富古朴的客家风俗而吸引着远近游客,成为大成都范围内一处著名的古镇民俗风情旅游胜地。 明末清初时期,四川连年战乱,人口凋敝,朝廷发动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而在此前后,客家人就已经从闽南、粤东、赣南等地跋山涉水而来,慢慢地形成了以龙泉山山麓洛带镇为中心的客家人聚居区,他们称之为成都的“东山”,客家人丁最鼎沸的时候一度买田置地到了成都的东门桥。几百年来的文化融合中,客家人却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礼仪,客家人的婚礼习俗更是其中不可不提到的重要一章。 “应该这样说,客家人这个支系,他是汉族中的汉族”。50多岁的李声鸿,洛带古镇游客中心主任,洛带客家艺术团团长,客家李姓家族十三代传人,他不无自豪地这样告诉记者。 在李声鸿的叙述中,远古时期,客家人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八大支系中最精髓的一个支系,是当时的贵族,称为“衣冠土族”,为躲避战乱,历史上经过了几次大的迁徙,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第四次大迁徙就是当时有史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今天看这段历史,有人就开玩笑地说,我们客家人参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西部大开发,这话一点不为过。”李声鸿显然很认可这个玩笑。 说到客家婚礼风俗,李声鸿娓娓道来。客家人的婚俗从青年男女对山歌开始,一对青年男女在大自然的屏幕前相互“卡拉” 番,感觉“OK”了,小伙子家里就会请媒人上女家说媒,讨要两人八字,媒婆与双方家长各自理论一番,合则继续,不合则就此打住。 洛带镇老年大学的李老师,一位70岁老人即兴为记者清唱了 段客家人的情歌—— 阿妹哎,你过来! 要我唱山歌你就走过来哟! 你会游水就游过来哟! 不见妹面心就恢恢, 你会游水就游过来哟! 你会游水就游过来哟! 阿哥哎,你过来! 要我唱山歌你就走过来哟! 你会游水就游过来哟! 不见哥面心就恢恢, 你会游水就游过来哟! 你有胆就游过来哟! 阿妹(哥)哎,你好啊! 相爱唱山歌同心游爱河哎! 鸳鸯戏水情欢畅哎! 天长地久不分开哎! 相亲相爱同到白头哎! 八字既合,则是女家派人到男家“看家务”,看看田土山坡有几多,查查牛羊鸡冢有几头,实际就是查男家的家底是不是殷实。接下来就是“查期”、 “过礼”、“迎亲”、“哭嫁”、 “拜堂”等礼仪了。 犹具特色的当数“哭嫁”。新娘在过门的前一天晚上,须于娘家伤伤心心大哭 场,谓之“哭嫁”。哭前于水桶中点七星灯,父母焚香祭祖,禀告女儿即将出嫁的消息。女儿跪红毡或蒲团上,哭述爹亲娘亲、哥嫂弟兄以往的好处,对即将过门的生活感到惶悚和惊恐。父母双双坐于高堂,也随之泪眼婆娑。哭嫁的歌词哀婉凄绝,表达出旧时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伤心情,哭嫁还喻示着女子的贞洁,哭得越是长久动容,越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在洛带古镇的迎亲队里,71岁的朱盛珍老人经不住记者一再央求,开嗓“哭”了一回—— 一根肠子九尺长, 打个疙瘩甩过墙。 千年不想金瓜子, 万年不想离爹娘。 这个花轿我不坐, 坐了花轿要改姓。 哭嫁的唱词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骂媒”—— 媒人是根大黄狗, 这头吃了那头走。 又说主家饭好吃, 又说主家路好走, 又说主家田地宽, 又说主家银钱多, 不管嘴巴说啥子, 只要包包装得满…… 迎亲队伍里有位扮演媒婆的老太太,听几位热心的老人说,这个老太太就会唱媒婆的说辞。记者找到这个“媒婆”攀谈起来,知道老人叫林素芳,已是73岁高龄,13岁就嫁到洛带镇,家中四代同堂,重孙都有了四个。说到媒婆,老人笑了,她说她只为亲友做过媒,从没做过专门的媒婆,现如今只是在镇上组织的客家民俗风情表演活动中扮演媒婆的角色。 林素芳老人终于还是念叨了一段媒婆的说辞—— 做媒人,两张脸, 嘴要甜来心要狠, 每日场街转, 上场走到下场把事编。 又说东家茶好吃, 又说西家准开花, 耍个男子像金童, 耍个女儿像天仙, 荷花说方又说圆, 只图媒婆包包满。 赶场牵红线, 油大吃不完。 做媒人,就想钱, 莫得钱,谁人干, 东拉西扯说得圆。 “过米筛”,新娘出门之前要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脱去旧鞋换新鞋,称“过米筛”,意味着新娘不带走娘家的财气而到婆家重新创业。 媒人率新郎等来到女家迎亲时,女家用长凳拦住大门,其余通道也派人把守,俗称“拦媒”。 拦媒之处,男家无不一一派发红包通关。“谢媒”则在男家,当媒人把新娘迎回男家时,并不急于进入男家院落,而是于大门外高傲立住,等待新郎及其父母前去“谢红”,媒人此时信口诌说四言八句,男家须马上递以“红包”,不满其欲,则不肯进屋。 “回车马仪”,旧时俗传新妇出嫁,本家死
刍议客家家教文化与廉洁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市纪委常委郑安仪 客家家教文化习惯以客家谚语、讲故事、讲道理和以身示等形式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廉洁思想,客家人“节俭家教、酬勤家教、抑贪家教”特点中的廉洁思想尤为值得挖掘和发扬光大。 客家家教中注重把“节流开源”的节俭作用放在首位,认为节俭与廉洁思想有内在联系,大多数节俭的人贪欲较小。节俭